孩子大了,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教育起來就難了,一方面是由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帶來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家長前期教育方式有問題造成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父母與孩子的親情沒有培養(yǎng)起來,就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無法溝通。如何與孩子進行進行良好的溝通,其實里面大有學問。我有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用心準備
我們做家長的不能等孩子聽不進去話的時候,再來教育孩子或埋怨孩子。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要早培養(yǎng),孩子不好教育,與家長頂嘴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家長要超前研究與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哪些言行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要批評指正的。
二、“漫不經(jīng)心”
越是孩子難教育的時候,越是對孩子的問題感覺到忍無可忍的時候,越是考驗著家長的教育水準與素養(yǎng)。這時先要靜下心來,一般要做“冷處理”,甚至對孩子的錯誤不當回事。孩子可能會自己感到他的所作所為對家長不起作用,孩子可能就會開始收斂自己了。當然,這要視孩子而為,視情況而定。
與孩子溝通,關鍵還是要靠平時的“漫不經(jīng)心”。說是不經(jīng)心,實則家長一定要有心地去做,此時無心勝有心,只是不在孩子面前過于表露自己的教育成分而已。沒有多少人喜歡居高臨下的說教和不停的嘮叨。比如平時注重對孩子進行一點一滴的“滲透”,而不是對孩子進行集中整頓。比如孩子主動提及的事情,無論大事小事,無論有意義無意義,無論你忙與不忙,你都要認真對待,這里面就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不然孩子慢慢就會不再理父母了,到你再想理他的時候,他可能只會出于面子應付你,甚至看見你就煩,因為孩子的心已被你一次次地傷透了!比如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與孩子談心,對孩子的一些想法進行點撥與指導,當然家長也要接受一些來自孩子的不同意見,我本人就很喜歡通過晚飯后的散步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時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告訴你需要的一些真實可靠的信息。
三、溝通心靈
這是與孩子溝通好壞,溝通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停留在口頭上,表面上的,孩子的心靈之門已對你關閉,你還怎么與孩子進行溝通,怎么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我們不要讓孩子許下任何承諾,那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意義。能夠走進孩子心靈的溝通才是最好的溝通,能夠走進孩子心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呢?這一點說來話長,對家長的要求也比較高。有一點我要說,那就是家長要對孩子真愛,真愛首先要會愛,要對孩子充滿理性與智慧地去愛!真愛還要真誠,表揚得要具體而實在,批評得要有理有據(jù)。真愛是相互的,不僅要愛孩子,還要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對他的愛,更重要地還要讓孩子學會愛的傳遞!
四、注意傾聽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優(yōu)秀的父母在這些方面大都做得較好,他們的良好溝通來源于自覺遵守了這樣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并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個步驟是建議,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時應該給予建議。
相鄰博客
- 放心(陶道武) [2009-09-22 15:51:00]
- 一個震撼心靈的教子故事(轉(zhuǎn)) [2009-09-24 09:04:00]
- 數(shù)學老師(陶道武) [2009-09-24 14:41:00]
- 永不言敗(轉(zhuǎn)) [2009-09-24 15: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