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相矛盾
有一戶工薪家庭,媽媽的廠子不景氣,廠領導考慮先讓一部分人下崗。雖然自己家境困難,按理是輪不到自己頭上的。但是自己不下崗,那位老公是公務員的女同事就得下崗。左思右想,決定買了好酒好煙去送,又心疼那千把來塊錢。臨出門在孩子面前大罵貪官污吏橫行以消心頭只恨。送完禮回到家對孩子說“兒子啊,你要好好讀書啊,長大了考個公務員,咱家就不愁別人欺負了。”
2.老鼠教子
有兩只非常有思想的老鼠結(jié)婚了,他們非常痛恨自己整天躲躲藏藏,被人類窮追猛打的命運。于是它們在結(jié)婚那一天起就發(fā)誓說,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一定不讓孩子延續(xù)自己這樣的命運。有一天,它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它們每天都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偷食物回來給孩子們吃。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它們告訴孩子說,你們每天都在家里呆著,你們要改變當小偷的命運,光明正大地活著,這是我們對你的最大要求和期望。
于是,這對老鼠夫婦早出晚歸整天忙碌不停,去不斷地偷食物,然后儲存起來,想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未來,改變天生當小偷的命運。
突然有一天,這對老鼠爸媽奇怪的發(fā)現(xiàn),怎么我們家的倉庫里面東西好像不太對?。∮行┦澄锊皇俏覀兺祷貋淼陌。∷鼈冃睦锞头噶说喂?。
于是第二天他們照常出門,但卻悄悄躲在屋子外的拐角處暗暗地觀察孩子們的動向。結(jié)果他們非常失望地發(fā)現(xiàn),等它們前腳出門,它們的孩子隨后也溜出家門,偷東西去了。這對爸媽怒不可遏,沖到孩子們的面前質(zhì)問說:“為什么?為什么你們會這樣子???我們這么拼命,就想讓你們改變小偷的命運,可是,你們?yōu)槭裁催€是要學我們當小偷?。 焙⒆觽兏嬖V爸媽說:“因為我們每天在家里聽到的,就是你們在商量怎么偷東西;我們每天在家里看到的,就是你們偷來的東西;我們在你們身上學會的,除了偷東西還能有什么?”
(有一個孩子在幼兒園不能團結(jié)小朋友,總是臟話連篇,而且還動手打人,那天家長來接孩子,老師就跟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你家的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在園里和別的孩子搞不好關系。家長一聽馬上就火了一把拉過孩子,投手就是一下屁股,接口就罵:你這個小兔崽子,膽子大了不是,看我不打死你。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切都明白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教勝于言教。”耳濡目染,不教而教。
3.愛的教育
艾爾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一個嫻熟的藝術家和制陶師了,他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由于艾爾的一次粗心導致了妻子的意外死亡,充滿內(nèi)疚與罪惡艾爾,后來成為了一個酒鬼??墒撬还茏约喝绻貋y醉如泥,但是他每晚總要到兒子房間告訴兒子“我愛你”。 最后,他在舊金山一家汽車旅館里孤獨地死去。就連過去最好的朋友都無法掩飾對他的藐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培基開始改變對艾爾的評價,因為艾爾有個非常優(yōu)秀的兒子,心地善良,舉止文雅!一個酒鬼,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怎么會培養(yǎng)了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呢?答案就在他兒子的口中“從我記事起,一直到我18歲離開家,即使爛醉如泥的時候,父親每天晚上也要到我的房間里來,在我的面頰上輕吻一下,并且說:‘我愛你,兒子?!卑瑺栯m然沒有給兒子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富,但是他用一個父親摯愛的心,培養(yǎng)出了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兒子。)
4.學外語
有這樣一位母親,看見女兒在愁眉苦臉地讀英語,知道她剛開始學,對英語還沒有興趣,于是便拿起一本書對女兒說:“這里有一個故事你聽聽?!苯又驼?jīng)地朗誦道:“老鼠媽媽帶著一群小老鼠大步走過廚房地板,這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貓,貓叫‘咪嗚、咪嗚’,老鼠媽媽也回叫‘咪嗚、咪嗚’,貓被弄糊涂了,轉(zhuǎn)向走了。老鼠媽媽對小老鼠說:‘你們看,我說的沒錯吧?我告訴過你們,多學一種語言總是有用的。’”女兒開始沒反應,等聽完便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后高高興興地拿起書讀了起來。你看這位母親是不是很智慧?
5、牛吃草
我是客家人,我們客家的老人經(jīng)常把不聽話的孩子比作牛,我們就從"牛吃草"說起。
有個男孩去農(nóng)村過暑假,見一個老農(nóng)把牛拴在一根又細又矮的木樁上。男孩著急地說:"爺爺,不行,牛會跑掉的!"老農(nóng)呵呵一笑,說:"放心吧,不會的。"男孩說:"這么小的木樁怎么能拴住這么高大的牛?"老農(nóng)對男孩說:"這頭牛還是小牛犢的時候就被拴在這根小木樁上了。剛開始的時候,它總是不肯老老實實地呆著,刨蹄子、打噴鼻、不斷地撒野,企圖把小木樁拔起來??墒?,那時候牛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zhuǎn),不久它就不再折騰了。后來,它長大了,不僅個子高了,力氣也大了,可是它已經(jīng)不想再去拔這小木樁了。"
老農(nóng)還告訴男孩:"有一回,我給牛添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的頭夠不著的地方。我就是想試一試,看它會不會把脖子伸過去吃草料。只要它一伸脖子,這小木樁就會被拔起來了。可是,它吃完了夠得著的草料,眼看著旁邊的草,打了兩個噴鼻就耷拉下腦袋了。"
是什么拴住了這頭牛呢,是小小的木樁嗎?不!拴住這頭牛的不是木樁,而是由木樁形成的心理枷鎖。
一廂情愿地強化孩子的自我控制,置他們的主動性于不顧,孩子就會像那頭被小木樁拴住的牛一樣,小的時候想拔木樁,拔不動,等到長大了,有足夠的力氣去拔木樁了,卻已經(jīng)沒有欲望了。
6.感覺引導
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煩,每天都有一些頑皮的孩子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頭。老人想了很多辦法來阻止他們,叫警察、打電話給孩子們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脅他們,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們似乎更加起勁,扔石頭扔得更歡了。
經(jīng)過思考,老人將孩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現(xiàn)在慢慢地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為此我愿意向你們付錢,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回報。"盡管這個承諾在孩子們看起來很離奇,但他們?nèi)匀环浅8吲d地接受了這個協(xié)議。于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里來向老人的房子扔石頭,老人也如約付給他們每人每天一塊錢。
這樣過了幾天,老人又把孩子召集起來,對他們說:"很抱歉,最近我掙錢出現(xiàn)了一些困難,我無法每天付給你們一塊錢了,每人每天付給你們五毛錢怎么樣?"孩子們當然很不樂意,但他們嘀咕了一陣子后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
又過了幾天,老人再次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掙錢狀況實在糟極了。我連付給你們五毛錢也無法辦得到,但我還是愿意付給你們每人每天一毛錢,你們看怎么樣?"
孩子們很快交換了一下眼神,其中一個打破了沉默:"別想得太美了,誰會愿意只為了一毛錢干這種苦差使?"就這樣,孩子們再也不來扔石頭了。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nèi)邮^是出于內(nèi)在動力的驅(qū)使,扔石頭讓他們覺得新奇、好玩、冒險,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們就越逆反。
7、《渴望牧雞》
電視臺一檔教育節(jié)目正播放著山區(qū)失學兒童的紀實片,鏡頭前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身上是破舊的衣服,因貧困失學在家,終日只能在空曠的山坡上與羊相伴。記者問他:“想上學么?”孩子小聲地說:“想,我家沒有錢,要放羊。”
看到這里,覺得對孩子是個絕好的教育機會,忙喊來在書房寫作業(yè)的兒子和外甥女:“你們看,這孩子和你們差不多大,卻沒有機會讀書,還要放羊幫家里干活掙錢,多不容易啊,哪像你們吃穿不愁,天天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和他們相比,你們多幸福??!”
8歲多的兒子和7歲多的外甥女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兩雙眼睛流露出無比專注的神情,我心里一真竊喜:“有效果,幸福就是比出來的,看下回學習遇到困難時還抱怨不,再抱怨,再抱怨就送他倆去放羊!”
我正得意,兒子開口了:“媽媽,他天天都自己一個人上山坡放羊么?”“是啊,是啊。”我毫不猶豫地回答。“不用放學后寫作業(yè)到十點?不用星期六、星期天補課?”兒子懷疑地問,“是的。”我的回答明顯慢了一拍。“不用上奧數(shù)補習班?不用上課外英語練習班?不用為了寫作文才上公園?”兒子繼續(xù)追問著。“是的。”我遲疑了一下,答道。“不用考試排名次?寒暑假都不用補課?也不用天天練琴?”
外甥女激動得小臉通紅,看著這兩個興奮無比的小家伙,我突然住了口。“??!多美好的草地呀,多美麗的花呀,我可以編個花環(huán)戴在頭上。”外甥女沉醉地說。“有小鳥,我可以用彈弓。”兒子也躍躍欲試。
我痛心疾首地喊:“你們倆孩子,想什么啦!”孩子交換了一下眼神,外甥女小心翼翼地問我:“大阿姨,從明天開始,我可以和哥哥一起放你今天才買的那兩只雞么?”
相鄰博客
- 永不言敗(轉(zhuǎn)) [2009-09-24 15:50:00]
- 給初中學生家長的建議(轉(zhuǎn)) [2009-09-24 16:19:00]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2009-09-25 09:33:00]
- 致某數(shù)學老師的一封信(陶道武) [2009-09-25 10: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