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鬧獨立。其實那時家長就可以對孩子適當(dāng)?shù)胤乓环帕?,讓孩子自己尋求新天地,甚或是讓孩子把他自身的那種本能與野性釋放出來,比如與孩子保持一個適當(dāng)?shù)毓茏o距離,只要孩子在安全范圍之內(nèi)即可。比如讓孩子盡情地玩,只要玩的內(nèi)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就可以了。
這樣,孩子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大家公認的“青春期”真的到來的時候,孩子因為在前期的教育過程中有過渡,孩子的那種想獨立的能量得到合理的釋放,獨立自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養(yǎng),家長對此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認識或心理準(zhǔn)備,這樣青春期的問題就會變得自然而不可怕了。也就是說,孩子青春期的問題要放到青春前期,甚至更早去解決,方為上策。
說到底,青春期的教育問題還是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問題,如果家長在孩子的不斷成長過程中,采取不斷往外“放”的做法,我相信青春期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關(guān)鍵是是家長對待自己不斷長大的孩子,還是想讓孩子受到自己的控制,象小時候一樣抱在自己懷里,享受著“愛”的給予的幸福??杉议L不能體會或很少體驗到孩子自身的感受,孩子想長大,想經(jīng)風(fēng)雨,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說青春期人生的第二次斷奶,我不知是孩子需要斷奶呢?還是家長更需要先斷奶呢?
懂教育的家長對孩子青春期的到來,會持歡迎態(tài)度的,那畢竟說明孩子對人生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是一種多么可喜的變化呀!當(dāng)然,孩子的言行可能不符合您的標(biāo)準(zhǔn),惹您生氣了,您也不必大發(fā)雷霆,這時您僅僅在認識層面上認為他還是個孩子,還有機會繼續(xù)成熟起來,還需要您的幫助。但您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在言行上直接表露出:“你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不欣賞,你在我眼里甚至是一個壞孩子!”這樣教育者先在言行上失控,不能靜觀一切,使自己的思維率先回到“原始腦”,那孩子也會不甘示弱,一場青春期與更年期的對抗就不可避免了!
可能經(jīng)常思考家庭教育問題的緣故,最近喜歡上了一些訪談或?qū)υ捁?jié)目,節(jié)目里會告訴自己如何與人溝通與交流,如何提問,如何引導(dǎo)對方等等。還能讓你感受到心理學(xué)的美或?qū)嵱脙r值,心理上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并不斷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與使用。
剛剛在家教網(wǎng)上看了一個《孝子變形記》的訪談節(jié)目,母親對孩子一直管教很嚴(yán),孩子很爭氣,也很孝順,一直到了研究生畢業(yè),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到了30歲的時候,開始對身患重病的母親以及年邁的父母卻不管不問了!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由于母親對孩子管理比較嚴(yán)格,平時照顧得也很周到,孩子只管聽話,學(xué)習(xí)就行了。他那種正常的渴望長大,渴望獨立的思想念頭一直壓在心底,一直到了30歲,還沒找到真正的自己,那個沉睡在心底多年的“真我”開始展露頭角或是強烈要求復(fù)出,這時孩子開始與父母之間產(chǎn)生了隔閡與對抗,開始體現(xiàn)他不孝順的一面,那么原來的孝順恐怕也是一種聽話的孝順。就像孩子自己說的:“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可我卻感受不到?!备改改軌蚋惺艿降氖遣皇且环N悲哀與傷心呢?父母始終沒有搞明白,我對孩子那么好,我付出了那么多,父親因為怕孩子蹬被子,一直陪孩子睡到小學(xué)畢業(yè),母親同樣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管了那么多,為什么自己的愛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冷漠甚至是恨呢?
這也許是一個遲到的青春期,根源在于父母的不合理、不科學(xué)的教養(yǎng)方式使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甚至是畸形發(fā)展。這樣看來,我們對孩子青春期的到來,不應(yīng)“談虎色變”,而應(yīng)持歡迎的態(tài)度,積極擁抱青春。
相鄰博客
- 自信的真正含義(轉(zhuǎn)) [2009-10-11 08:47:00]
- 感受生命(轉(zhuǎn)) [2009-10-11 08:53:00]
- 給中國學(xué)生的一封信(李開復(fù)) [2009-10-11 15:15:00]
- 李開復(fù):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2009-10-11 15:2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