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為了能讓孩子在學校時喝上水,喝足水,周末在超市為女兒買了一個好點的保溫杯。應(yīng)該說,孩子自從有了新杯子之后,很愛惜自己的杯子,喝水也比以前多了。
不過,細心的妻子昨天晚上,還是發(fā)現(xiàn)新杯子上掉了幾塊瓷。這時,妻子把女兒叫到跟前問個究竟,語氣多少有些責備之意。妻子的出發(fā)點是想讓孩子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珍惜自己的水杯。可孩子似乎并不領(lǐng)情,并且據(jù)理力爭:“我只能把杯子放在桌洞里,碰一下總是難免的吧,再說我也不是故意的。你只是在這說說,換了你,你自己恐怕也很難做到?!迸畠赫f著說著反倒“教育”起妻子來了:“我給你舉個例子吧,一個人故意摔了一個盤子,還有一個人在打掃衛(wèi)生時,一不小心,一下子摔壞了10個盤子,你說哪個人的問題更嚴重?”
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好教育,這時我已上床睡覺,面對娘倆的爭論,一時分不清誰對誰錯,就示意妻子要“暫?!保畠喝ニX。
女兒去睡覺之后,我又對妻子進行了簡短的“私聊”,你想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但你一開始就犯了錯,你認為孩子是有錯的,孩子是故意把杯子弄掉瓷的。同時,你這種錯誤的假定——認為孩子不好,又沒有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據(jù),所以使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甚至敗下陣來。法律上還把無事實依據(jù)的案件或當事人作無罪推定呢,何況我們教育孩子的家規(guī)?
我想這也是不少家長需要吸取的一個教訓。我剛學完說服教育法,我想這是不少家長常用的一種方法,哪個家長哪天不得說孩子好多遍,讓孩子做這干那,還要教孩子應(yīng)該怎么做。說服教育法稍不留心就成了嘮叨,就成了精神噪音。我以為家長有關(guān)“教育”的話題要盡量少說,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然成長的環(huán)境。而生活中的話題,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多說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親情。就是說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來自父母的關(guān)愛與教育。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心做好準備,抓住典型問題,目的是說服孩子,但整個的教育過程(包括態(tài)度與語氣)不應(yīng)只在“服”上下功夫,那樣對孩子來說有可能是一種壓服而不是心服。如果家長能在“說”上多下些功夫,比如說什么,怎么說?能否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與權(quán)力,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引導?能否做到剛?cè)嵯酀?,努力做到事情可以商量,但原則性的問題決不能讓步!家長如能在與孩子交流之前,不僅把孩子假想為是對的,孩子是好孩子,而且還能把互動的過程,即孩子可能會怎么說假想一下,那家長的“勝算”就大多了。
相鄰博客
- 一道數(shù)學題(陶道武) [2009-12-23 11:43:00]
- 正向教育小議(陶道武) [2009-12-24 16:22:00]
- 再議正向教育(陶道武) [2009-12-25 08:41:00]
- 解困(陶道武) [2009-12-26 14: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