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提到一位駝背的種樹人,這個人很有名氣,他的名氣不是因為他駝背,而是因為他很會種樹,他種的樹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棵棵枝葉繁茂,長勢喜人。有人搞種植或搞“綠化”都喜歡找他幫忙指點一下。
他自己說:“其實我沒有什么高招,只不過我的準備工作做得很細。栽的時候,讓根舒展開,底土要平,填上熟土,把土踏實。至于后來的生長我一般不會過問太多,主要是順著植物的習(xí)性生長。”
他還說:“有人可能會問,我的種樹程序和你的沒什么不同呀,那為什么長出來的樹就不一樣呢?其實,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有人栽樹的時候,樹根沒有舒展開,還有人種完之后,沒有把土踏實,這都是不同的地方。另外,關(guān)鍵一點是有人種完樹之后,老是不放心,今天看看,明天瞧瞧,到底是死是活呀?今天用手晃晃,明天有刀子扒開皮看看。樹自然就長不好了?!?/font>
啟迪:
文章說的是種樹,其實育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想想我們今天的家長是不是對孩子的關(guān)注太多了呢?當然,孩子越小的時候,自身保護能力與生存能力都不強,需要家長給予必要的照顧。可個別家長在兒子已經(jīng)結(jié)婚的時候,還要到兒子房間掖被窩,那不成了笑話?
再想想,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如一棵樹或一只小狗過的幸福,它們聽不到太多的嘮叨,無非需要主人給予生活上的照顧與幫助,無需承擔(dān)太多的負擔(dān)與壓力。它們甚至要比孩子還要自由許多,雖然它們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今天的孩子們又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時間與權(quán)力呢?有的孩子就很羨慕流浪狗,雖然它們在生活上無法自給自足,需要靠乞討生存,但最起碼它們在精神上是自由與富有的。有的孩子不堪忍受家長的過分關(guān)注,選擇了自殺,就是因為孩子在精神上已沒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心理上已不堪重負或無人理解,選擇這樣一條不歸路來解脫自己。歸根結(jié)底是活著的人,特別是與孩子親密接觸的人,沒有給孩子留下一條活路。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抱怨孩子太脆弱,即使孩子脆弱,也是我們成人沒有給孩子提供合適的鍛煉機會與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造成的。
相鄰博客
- 榜樣轉(zhuǎn)化(陶道武) [2010-02-05 11:02:00]
- 家長現(xiàn)代化(陶道武) [2010-02-06 10:31:00]
- 小議教育均衡(陶道武) [2010-02-08 17:54:00]
- 突破(陶道武) [2010-02-10 10: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