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個人的情緒的不良反應,原來對憤怒的理解僅僅認識到:憤怒可以使事情變得更糟;憤怒本身就是不能自制,再遷怒于他人,應是錯上加錯;家長如果處于憤怒的情緒狀態(tài),一是無權,二是不要再去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
今天,在網上拜讀了幾篇關于“憤怒”的文章,又有了新的收獲:
1、憤怒是有原因的
憤怒不會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它一般來源于兩點:一、自尊心受到打擊,二、自身權利受到侵害。
2、憤怒是可以遺傳的
憤怒的遺傳正好驗證了“有其父必有其子”。憤怒的遺傳可以分為先天與后天,先天的遺傳是生理上的遺傳,這和性格以及血型方面的遺傳結果相關。后天的遺傳,主要是受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3、壞脾氣的遺傳是潛意識的
憤怒這一壞脾氣的遺傳主要是通過后天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家長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動不動就發(fā)脾氣,就會被孩子認同或模仿,而且這種習得性學習往往是下意識的,因而領會得會更深刻。
4、 對憤怒病毒的免疫
家長在盛怒之下很可能會犯下大錯,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一旦遺傳成功,被孩子習得,孩子很有可能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要走上一條不正常的成長軌道。比如稱王稱霸用武力征服別人,人際交往方面也會出現(xiàn)許多不和諧的現(xiàn)實情況。家長在要發(fā)怒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呢?
第一、要學會冷處理
關鍵的時候,要學會叫暫停,一看情緒要失控,抓緊離開現(xiàn)場。待情緒穩(wěn)定下來之后,再來處理。
第二、主動分析原因
分析自己為什么要發(fā)怒,自己哪方面的心理需求沒有滿足?能否換種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第三、滿足自己的需求
通過正當?shù)姆绞綕M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排解憤怒這一不良情緒。
第四、緩沖自己的壓力
今天的父母往往會因生活或工作的壓力,而破壞了自己的生活常態(tài),即恒定態(tài)。為此,家長要學會調整自己,給自己的心靈放假。不然,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回家,會影響家庭的和睦與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鄰博客
- 一封家書(陶道武) [2009-10-06 08:49:00]
- 孩子,你背“錯”了!(陶道武) [2010-02-21 17:57:00]
- 家長的“現(xiàn)場直播”(陶道武) [2010-02-23 09:21:00]
- “憤怒”的思考(陶道武) [2010-02-23 10: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