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家庭教育,對于教育上的問題總喜歡追根求源,孩子的問題源于家庭,源于父母。父母的問題源于誰呢?當然,源于父母的父母了。
這樣說來,青年人談戀愛的時候,要考慮對方的家庭教育情況,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未婚夫或妻。比如,對方父母的文化水平、鄰里關(guān)系、性格特點、教養(yǎng)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這些方面的影響都會左右著一個人的成長。
有人說,婚姻是一場賭博,結(jié)婚了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或她對我到底會怎樣,心里沒底?;蛘咧皇羌傧?,只是憧憬美好的未來,一味地情感投入與辛苦付出是否仍是對家庭的未來缺乏些理性的思考呢?
如果年輕人不懂家庭教育,如果孩子的父母懂些家庭教育,多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從孩子要找的另一半的成長環(huán)境,去考慮與指導自己的孩子走好戀愛與婚姻這一步,我以為這是有科學依據(jù)的,也是家長明智的選擇。
當孩子或父母有了這樣一種思考與認識的時候,對孩子今后的小家庭的建設,似乎又多了一份保險,少了一份擔心。其實,這樣的選擇結(jié)果對于孩子的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益處的,而孫輩的成長順利,又會給這個小家庭增添更多的幸福與快樂,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的機制已經(jīng)形成。
當然,如果按世俗的觀點青年人找朋友,總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那就是千方百計嫁給有錢人或有背景的家庭。我們不能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有錢人和有錢人不一樣,有權(quán)人與有權(quán)人也不一樣。如果對方的錢或權(quán)是自身努力與能力的結(jié)果,而不是靠投機專營,違法所得,孩子又能適應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考慮交往。但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我想還是要慎重行事。
有時,感覺學習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你收獲的也許不是家庭教育知識本身,從育人的角度看問題,會更關(guān)注人的品行與本性,這對我們了解社會與指導孩子都是大有益處的。
我只是想起這個話題,就寫下來了,可能有些過慮了,但愿如此。
相鄰博客
- 沒有優(yōu)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陶道武) [2010-03-14 12:39:00]
-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轉(zhuǎn)帖) [2010-03-15 08:06:00]
- 表達不是表現(xiàn)(陶道武) [2010-03-17 09:12:00]
- 陌生化(陶道武) [2010-03-17 10: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