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位家長向我咨詢自己女兒的問題。我知道,一般家長都是為孩子咨詢的,很少有家長會說,你看我家孩子有問題,是不是我自己哪地方做的不對呀。家長的潛意識里考慮的都是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錯。
我說,你家孩子怎么了?我想,還是慢慢來吧,先了解一下情況再說。這位家長告訴我,孩子沒有知心朋友,內(nèi)心感到孤獨。但又說孩子朋友很多,性格外向。我想,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我們不少成人也是這樣,好像自己在公眾場合一個樣,有時面對自己的時候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說明孩子對自己的認(rèn)識提高了,內(nèi)心中開始對兩個“我”在尋找一種平衡。但對孩子來說,需要經(jīng)過一番時日,家長不必憂慮,需要耐心等待。孩子可能以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內(nèi)心還在尋求人生知己,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家長自己又能有幾個人生知己呢?孩子應(yīng)努力尋找自身的存在,不要期盼時時都能理解自己,事事都能幫助自己的知己。
冷不丁家長又拋出一個“同性戀”的話題,我自己很少與家長直接對話,“同性戀”我只是聽說過這樣一個詞而已。媽媽有點懷疑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我不明白,孩子沒有知己,怎么會有同性戀傾向呢?同性戀最起碼應(yīng)是由于同性之間過于親密接觸造成的吧?我問家長,孩子的那位戀友是誰,媽媽不知道。媽媽后來自己說,可能只是同學(xué)間的一個玩笑。這話我信,現(xiàn)在的孩子什么不知道呀,拿“同性戀”開玩笑很正常。我告訴家長,我們那時候,只是不知道“同性戀”這個詞罷了,不然,我們也會這樣做的。
問題是,雖說是一句玩笑話,雖然家長自己不知道女兒戀的是誰,不知道什么人才能稱得上同性戀。可媽媽還是動搖了,對女兒產(chǎn)生了懷疑或不信任。還給女兒舉了一個例子:說單位里有一名同事是同性戀,到現(xiàn)在找不到對象。我告訴家長,你在誤導(dǎo)孩子,你的教育是建立在對孩子懷疑是同性戀的基礎(chǔ)上的,這會對孩子形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自己以后如何與人交往了。你對“女兒沒有早戀感到很欣慰”,我則以為,如果孩子真有同性戀傾向,倒不如鼓勵孩子與異性朋友接觸,甚至早戀一回呢!
家長提出的這個問題,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不多,不好作答。但在與家長的對話中,我還是分明感到了孩子沒有問題,有問題也是成長中的問題,只要正常引導(dǎo),是不會出問題的?!昂⒆邮钦5摹边@就話我對家長說了三遍。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家長自身的心態(tài)或心理是有問題的,也許是自己對女兒過于擔(dān)心,過于焦慮與猜疑,使自己缺少理性的判斷與思考,缺乏對孩子的積極的正向的引領(lǐng)。
別說孩子沒問題,即使有問題,家長也應(yīng)該展示自己作為父母,作為成年人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以更為陽光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人生。讓孩子從你的現(xiàn)在,看到未來的她,從而讓孩子對人生充滿渴望與期盼,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
相鄰博客
- 也說“早戀”(陶道武) [2010-03-26 14:53:00]
- 教育的力量(陶道武) [2010-03-26 16:23:00]
- 各有難處(陶道武) [2010-04-01 15:53:00]
- 再談教育的力量(陶道武) [2010-04-02 08: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