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想起,我們家長慣用的“批評”能否分開來講呢?分開就是批是批,評是評。我們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一看到孩子有錯誤或不如自己的意,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先把孩子“批”一頓再說。實際上,家長在批孩子的過程中,只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情緒得到宣泄。對于孩子有沒有真正獲得幫助,家長考慮得不多,嚴格來說,這類家長一是不懂教育,二是自私。
好點的家長在“批”中“評”,在“評”中“批”。這是家長一般的做法,一方面發(fā)泄家長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自己的評價。家長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會由于你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了你對孩子的正確評價,孩子可能聽不進去,使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冷靜一下,調(diào)節(jié)好自己。不然,對于孩子的錯誤,家長也會犯教育上的錯誤,如果孩子不認可家長的教育行為,家長說的道理孩子也不會聽,甚至反著聽,與家長對著干。我們再強調(diào)一點,家長要指出孩子的問題或錯誤,首先家長自己不能犯教育上的錯誤!比如翻舊賬,對孩子進行恐嚇或出言不遜、動手動腳等。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之后,對待孩子態(tài)度仍然像平時一樣和藹,但說話的語氣要堅定、有力,甚至不留余地。這樣,孩子由于自身有錯在先,而你又沒有讓孩子抓住什么“把柄”——教育上的錯誤,孩子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了。這可能就是“評”而不“批”,客觀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急于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這需要修煉。
相鄰博客
- 父親節(jié),你收到禮物了嗎(陶道武) [2010-07-01 16:18:00]
- 英語學習視頻導航(轉(zhuǎn)) [2010-07-10 09:01:00]
- 一次對話(陶道武) [2010-07-10 09:44:00]
- 自以為是(陶道武) [2010-07-12 11: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