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假期正式開始,提醒她簡單做個假期計劃。至于孩子具體怎么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一般不太過問,但有一點我告訴孩子是“必須”的,那就是要堅持鍛煉。早上可以打會球或跳繩,晚上不準看書學習,全家一塊出去散步。
那天,散步時偶遇兩位老師,也是我們的鄰居。他們家的孩子與我女兒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幾句簡單的寒暄之后,“老師”依然不能脫俗,很快切入到“學生”主題。一是談到孩子假期上不上輔導班的問題,“沒上”我如實回答。說實話,我不認可輔導班,多數(shù)輔導班還是停留在灌輸知識的水平,開學之后讓孩子吃剩飯,這樣做的結(jié)果很危險。對于小孩子來說,你提前讓孩子學習了,孩子上學以后,以為自己都會了,很難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老師并不看好這樣的學生,學生自己感到很為難。另外,孩子只是提前知道了,但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獲得提高,學習習慣會更差。
舉個例子,女兒學校從一年級開設英語課,這本是件好事,但小學不重視英語學習,再加上師資可能存在問題,多數(shù)孩子英語學得都不好。到孩子上二年級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英語已經(jīng)比較吃力了。這時多數(shù)條件好些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報劍橋英語班,我也猶豫過:讓不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最后仍然選擇孩子在家自己學習,只是為孩子買了一臺讀書郎學習機,剛開始我過問一下,主要關(guān)心孩子的發(fā)音是否準確,讀準了,熟讀幾遍,適當記憶,后來孩子的英語成績一直很好,經(jīng)過“自己”的學習超過了那些上輔導班的孩子的成績,孩子是何等的自信與自豪,學習英語的興趣更濃。
暑假后,孩子上初中,有的老師好心提醒我要讓孩子上個輔導班,我只是說要看看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打算上,不過早早地借來幾本七年級課本,有時間就看看。家長有時間也介入,但主要還是放給孩子,讓孩子去思考、去學習。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與別人告訴孩子的,這是兩個明顯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甚至極端地認為,學生能自己思考的問題,老師提前告知結(jié)果,一是浪費了這道題,二是害了孩子,一方面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沒養(yǎng)成,另一方面孩子面對學習始終感到很被動、很無趣,沒有信心。
交流的第二個話題也是很常規(guī)的,就是學生的分數(shù)。我們一般不愿提及,都是孩子自己告訴我們,我們不提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是回避,主要是減壓。我們不提,孩子會感激父母,老師提,別人提, 整個社會都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分數(shù),這是沒辦法的事。即使做了老師,很多老師也很難脫俗,因為老師好像就是專業(yè)研究學生分數(shù)的,高明的教師能夠根據(jù)孩子的成績分析出很多問題,比如孩子今后的前程等。面對這種壓力,孩子感到“望分生畏”。
老師問過 孩子的分數(shù)之后,即刻對孩子的成績作出比較結(jié)果: 綜合來看,幾個孩子當中,這孩子最好。我不能謙虛,因為孩子就站在我們身邊,如果謙虛了,就等于否定了孩子的努力,我不愿這樣做。干脆不說什么,只是面露微笑,讓孩子全部接收。這對孩子也是一個激勵。我自己從不問別人家的孩子的成績,有時從孩子的聊天或大人的閑談中能夠得知。
對于上不上輔導班與孩子的考試成績問題,前者我直接了當:“不上”,但我希望孩子自己預習,家長可以助孩子一臂之力,畢竟現(xiàn)在孩子在學業(yè)方面競爭壓力大。后者,我只是一笑置之,成績好與壞都是暫時的,如果孩子盡力了,我們做家長的還能說什么呢?
相鄰博客
- 英語學習視頻導航(轉(zhuǎn)) [2010-07-10 09:01:00]
- “批”與“評”(陶道武) [2010-07-10 09:10:00]
- 自以為是(陶道武) [2010-07-12 11:01:00]
- 讀鄭委(陶道武) [2010-07-12 12: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