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我們周圍的人大多整天想著做個有錢人,有社會地位的人。作者說,在他的國外經(jīng)歷中,如果有人說某個人很有意思,這便是對這個人的最高評價,這一定是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一定是個有追求的人,一定是個與人和諧相處,并得到大家喜愛的人。我想,這樣的人豈不是最幸福的?
剛寫了一篇關(guān)于兒童觀的日志,感到意猶未盡。什么是兒童觀?就是你作為一名成年人如何看待孩子。舉幾個常見例子:
你對孩子的說法能接受嗎?孩子說的話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在你看來簡直不像人話,讓你蒙羞。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胡扯!滾一邊去!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么嘴!異想天開!
你對孩子的做法能理解嗎?整天就知道玩!你擺弄那些東西有什么用,將來能指它吃飯?孩子,你只要學習好,其他的你不要問也不要做!
在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感到孩子不會說話,不會做事,他們總是不能符合大人的心意與要求,孩子好多時候都是在浪費時間,一點不能理解成年人的苦衷,玩心太重,不能把精力一心一意用在學習上??傊⒆诱f的和做的,在成人看來,總是感到很“沒意思”,甚至是一種傻!
是的,一般的孩子都不會時時令家長滿意,孩子若沒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不僅不能成為孩子,也難以成“人”了。孩子畢竟處于弱勢,有些孩子選擇了順從家長的意愿,不敢真實流露自己,一方面沒有了自我,另一方面學會了欺騙,還可能因受到壓抑而產(chǎn)生精神問題。事實上,大人總是從自己的認識出發(fā),去判斷哪些事情有意思,哪些事情沒意思,你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認為有意思,孩子認為有意思的事情,當然也不一定會得到家長的認可。但有一點,孩子認為有意思的事情,說明孩子需要,至少符合孩子當下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就會豐富自己的認識,發(fā)展自己,無論在別人看來,這件事是否很無聊。就像成年人在一起吃飯,有的菜不合你的口味,可偏偏就有人很鐘愛,讓你難以理解。
孩子感到“有意思”的就是孩子需要的,,孩子對此有興趣,他才會樂此不疲。即使孩子的做法,一時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或讓家長感到“沒意思”,只要家長給孩子機會與時間做他感到“有意思”的事情,孩子才會理解父母、感激父母,做他感到“沒意思”,但對父母來說似乎很“有意思”的事情。當然,家長若能把你認為“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也感到很“有意思”,你就是是一位智者。
相鄰博客
- 度假(陶道武) [2010-07-14 11:17:00]
- 兒童觀(陶道武) [2010-07-15 15:56:00]
- 孩子不是你的(陶道武) [2010-07-15 17:41:00]
- 好人做壞事(陶道武) [2010-07-16 17: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