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醫(yī)學(xué)教育家裘老師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我今年92歲,我認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xué)問要不知足。
裘老在醫(yī)學(xué)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是終身醫(yī)學(xué)教授,這句話是他一生的感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家長或老師如何對待受教育中的孩子,哪些方面我們應(yīng)該知足,哪些方面我們應(yīng)該知不足,哪些方面我們永遠應(yīng)該感到不知足呢?
首先,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要學(xué)會“知足”。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或目標是正當?shù)?,但我們不能期盼孩子每次都能做得很好,也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每門功課都學(xué)得很好,讓孩子只爭第一,不爭第二也是不現(xiàn)實的。超出了孩子的限度,孩子無法讓家長滿意,說明教育者有問題,而不是受教育者出了問題,這是家長或老師必須認真反思的。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及自身能力或興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量體定做出一套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不要盲目比較,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讓孩子看到前進的希望,時刻讓進步的力量不斷激勵自己、鼓舞自己,使自己不愿放慢奔向遠方的腳步。這就要求教育者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即使孩子不太聰明,沒有明顯的特長,甚至身患殘疾,我們也要接納孩子,為孩子指明方向,讓孩子能夠夠得著,為孩子點滴的進步喝彩。家長要為孩子做“腳手架”,而每家的“腳手架”是不同的,因為各家的孩子不一樣,只要孩子盡力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我們還不該知足嗎?
第二點,對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家長或老師要“知不足”。有些人做了教師或家長之后,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做事,一是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二是不去反思自己的對錯。最后,孩子出問題了,還要抱怨孩子,孩子也被搞糊涂了,以為真是自己不行或有問題。只有大一點的孩子,才會慢慢認識到,自己的成長不完全在自己,還在于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和教給自己知識的老師,開始思考到底是誰出了問題?但為時已晚,孩子的教育過錯已經(jīng)形成,對孩子的影響已經(jīng)形成,孩子用一生的努力也很難根除成年人在小的時候?qū)ψ约旱摹板e愛”。因此,我們提出任何一個新時代的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把做父母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分析自己的對錯,這才是對孩子負責(zé)任的父母或老師。
最后,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提出“不知足”的問題,家長對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的提高要謙虛謹慎,不斷學(xué)習(xí)與修煉,要永不知足。父母只有對自身的提升永不知足,才會反思自己,才會找到更為有效地教育孩子的好辦法。這是家庭教育的秘密武器,是最根本的,但往往卻是被眾多的家長忽視的。
“知足”是以孩子為本的教育觀,“知不足”是教育者的反思,“不知足”是教育者自身的提升,這三者之間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相鄰博客
- 孩子不是你的(陶道武) [2010-07-15 17:41:00]
- 好人做壞事(陶道武) [2010-07-16 17:02:00]
- 游戲(陶道武) [2010-07-17 21:23:00]
- 人與教育(陶道武) [2010-07-18 16: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