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總是認為,教育就是教育別人,總是以教育者自居。這不是以人為本,這是一種落后的教育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雖然為孩子付出很多,卻眼里始終沒有孩子,沒有把孩子視為教育主體,只是把他列為受教育對象。
為了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這一觀點已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可。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總是走不出來,分不清你我,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做好自己,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該做的不做屬于不負責(zé)任,不該做的家長做了,同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當(dāng)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家長應(yīng)學(xué)會逐步放手。
做好自己,不僅體現(xiàn)在行動上,更體現(xiàn)在家長的思想意識或教育觀念里,要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做事前分析或事后反思;這件事該不該我來做,即使該我來做,我參與其中的程度應(yīng)該是多少。這要視孩子的能力與年齡有一個大概的判斷,然后給孩子留出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思考與提高,這就是孩子的經(jīng)歷與體驗。孩子缺少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與過程,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做好自己,實際上要求家長要有獨立的人格。要讓孩子獨立自主,家長首先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既不能超越自我,把孩子想象成自己或把自己與孩子“捆綁”在一起,也不能依附孩子,跟著孩子的想法跑,這都不是父母獨立人格的體現(xiàn)。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受了一點委屈,就想起自己曾經(jīng)的痛;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目標;有的家長愿意為孩子委屈求全,自己吃不上犯,也要為孩子長面子。有的家長甚至整天生活在孩子的指揮與屈辱之中,被孩子呼來喚去,想打則打,想罵就罵,自己都沒了人樣,還能做什么好家長?當(dāng)然,這一切都是家長自己一手造成的。
最近,看來一篇博文,說是一對工薪階層的父母,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為孩子選擇了一所高檔幼兒園,這本無可厚非。但這需要家長為孩子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更不可思議的是聽說孩子在園里因為沒有專車接送被小朋友笑話,家長沒有正面引導(dǎo)孩子,反而借錢買車為孩子長面子,這樣的家長活得多累呀?你現(xiàn)在這樣,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怎么辦呢?這就是家長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最終誤導(dǎo)了孩子。
做好自己,絕不是家長全力以赴,一切為了孩子活得沒有自己,更不是對孩子不負責(zé)任或負全責(zé),這樣就會害了孩子,讓孩子得不到家長的愛護,孩子長大后人格不健全,孩子得到了過多地照顧,同樣也長不大。
最好的辦法就是各負其責(zé)。舉個例子,家長做好飯了,對于已經(jīng)上學(xué)的孩子你還要為他拿碗筷、盛飯、擺凳子,甚至一遍一遍地求孩子來吃飯嗎?這樣的情況,我們看到的太多了,孩子不吃怎么辦呢?怕營養(yǎng)不夠,怕孩子長不高,怕影響智力發(fā)育等等。我以為,做飯主要是家長的職責(zé),吃不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家長就不要太擔(dān)心或過問太多了,不過,這里需要其它配套做法跟上。比如,按點吃飯,什么時間開飯,什么時間收拾桌子,中間不能加餐或吃零食等。
總之,家長只有先做好自己,孩子才能做好自己。
相鄰博客
- 滯后性(陶道武) [2010-07-20 18:06:00]
- 滅門“回報”(陶道武) [2010-07-21 20:36:00]
- 我是地上霜(陶道武) [2010-07-24 16:53:00]
- 朱永新自述:成功六字訣 [2010-07-25 18: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