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悲?。ㄌ盏牢洌?/h2> (2010-07-29 20:39:00) [編輯]
案例回放:
劉美藝是某市直機關(guān)處級干部,有能力,是大家公認的女強人。女兒曉琳由媽媽一手帶大,雖不大說話,但很聽媽媽的話,從小學到大學女兒都很順從媽媽。女兒武漢大學畢業(yè)后,媽媽想讓女兒找個穩(wěn)定的事業(yè)單位,勸她去自己已經(jīng)聯(lián)系過的機關(guān)面試,并向女兒承諾:成功率很高。
女兒不愿去,她想在網(wǎng)上做設(shè)計,做個自由職業(yè)者。為了堵上媽媽的嘴,不讓媽媽對自己失望,她拼命賺錢,每個月都要交給媽媽800到1000元錢??蓩寢尣⒉活I(lǐng)情,吃飯時念她,看電視時念她,睡覺時還念他。
2009年12月24日,母親又勸女兒去參加面試,女兒堅持說她不想過那樣的日子,除非讓她死。母女倆不歡而散。母親下午上班剛到單位,小區(qū)的物業(yè)打電話來,說女兒出事了。母親忙趕回家,女兒已經(jīng)跳樓自殺。媽媽很后悔,患上了創(chuàng)傷性應激障礙癥。
我的分析:
1、讓孩子成為自己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需要照顧的多一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應該逐步放手。畢竟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哪一個人僅僅愿意為別人活著,替別人活著,年輕人都想活出自己的模樣!哪怕孩子的選擇是錯誤的,孩子也要試著經(jīng)歷,只有經(jīng)歷了,孩子才能在磨練中成長。大家都聽說過“破繭成蝶”的故事吧,也知道小雞出殼的時候,需要一點點啄破蛋殼,母親生孩子最好要順產(chǎn),而不是剖腹產(chǎn)。這都充分說明孩子長大成人需要經(jīng)歷而不是“被安排”,文中的受害者一直都是在母親的的安排下長大,連吃飯都是這樣,媽媽讓她喝兩碗,她不敢喝一碗。最后,在工作的問題上,女兒再也不愿被安排,以死抗爭,這個代價太沉重。
2、愛也是一種傷害
有人說,中國母親最辛苦,也最愛孩子??汕岸螘r間從媒體報道得知,“中國媽媽”在國外成了貶義詞,成了包辦太多,太愛嘮叨,不懂教育的人?,F(xiàn)在,網(wǎng)上正熱議“父母皆禍害”,父母們可能一時不愿接受,但也要引起反思,而不是急于辯論。文中的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事無巨細,無微不至。可愛的過多,就會束縛孩子,讓孩子感覺很不舒服,沒有人身自由,甚至沒有了自己的思想空間,孩子能不感到痛苦與傷害嗎?
3、對孩子合理期盼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期盼。按道理講,家長對孩子有期盼也很正常,誰不期盼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必須合理,怎么叫合理?一是要考慮孩子的特點,二是要考慮孩子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感到了壓力。
4、要關(guān)注孩子心靈
死者的家庭條件不錯,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母親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僅僅停留在生活層面,僅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孩子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孩子過得快不快樂,幸不幸福,母親關(guān)注太少。這是一位不懂孩子的母親,也是一位不懂教育的母親。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然后才是教育。
相鄰博客
- 聽(陶道武) [2010-06-20 10:14:00]
- 用錢教育(陶道武) [2010-07-28 17:27:00]
- 名校崇拜癥(陶道武) [2010-07-29 09:06:00]
- 朱永新教育隨筆選摘(轉(zhuǎn)) [2010-08-30 10: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