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的兵法(一)
小嚴(化名)現(xiàn)是一重點大學二年級學生,父親是一單位負責人,母親是一般職員。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給在另外城市居住的爺爺奶奶帶養(yǎng),直到小嚴5歲,這期間沒有進過幼兒園。因此,這孩子生活自理方面比較弱。
上小學一年級時,由當老師的姑姑負責他的學習,二年級轉回父母跟前的學校上學,因當初姑姑要求嚴,所以最初的丟三落四、忘記作業(yè)、速度慢等學習上的問題,已解決了很多,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基本沒有太大問題。
升入中學后,小嚴的學習轉由父親主抓,細到檢查背記單詞等,雖然成績一直在前,但還是沒有達到父親要求。當小嚴提出要買東西時,如時尚的電子產品,都被父親以各種借口推遲,有的拖直3年才買給兒子,小嚴用的時候,心里已經不是快樂,用他的話說,”用時心驚膽戰(zhàn),這太貴重,得來不易啊”。父親在小嚴學習上的過多關注,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升入高中,為躲開父親的視線,在高一、高二階段,時常以安靜學習為借口,躲進自己房間或爸爸辦公室,自由自在一會,而且,為減少或避開爸爸給予的額外學習任務,總是把做作業(yè)時間拖至很晚,事實上,多數情況下,作業(yè)量需花費的時間根本沒有那么長。進入高三后,小嚴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了,爸爸辦公室不去了,自己小屋的門也敞開了。高考時,成績雖沒有明顯提高,但也到了一本分數線。意外的是:父親最關注的學科—數學和英語,卻考的不理想,特別是英語。(這點我也很吃驚,初中時,我曾經用英語和他對話,水平不低,高中后,就沒有再接觸過。)
現(xiàn)在,上大學后,放假一回家,聽父親嘮叨最多的還是英語這樣的學科,總叮囑要認真、重視、好好學等說了十幾年的話。這次春節(jié),在幾家一起聚的時候,父親象往常一樣又習慣地叮囑天冷多穿之類生活瑣碎的事,可這次,兒子沒有象以前那樣沉默,突然大聲吼了句:“我穿這個又怎么了!”后來,這樣的小沖突,在短短的一個月的假期里,成了家常便飯。雙方都感到對方不可理喻,一個想走,一個想眼不見為凈。矛盾已經很激化了。
分析一、家庭:這是典型的核心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好,屬于不“差錢的”。小嚴5歲前是在隔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雖有叔叔姑姑們的疼愛,但是,畢竟代替不了父母的愛,這也是造成親他們子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建立信賴的關系,擁有安全感的關鍵期0-2歲,小嚴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這是與母親形成依戀感情的時期,到3歲還會有戀父或者戀母感情。如果這個時期,親生父母不在孩子身邊,那么孩子容易和父母感情疏遠,長大以后不利培養(yǎng)出親密的親子關系,這對于父母今后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是非常不利的。緊張的親子關系阻礙了甚至斷了小嚴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小嚴的逆反在父母,尤其是爸爸“滴水不漏”的管教下,以沉默或躲避的方式逐漸累計起來,直至今天的爆發(fā)。
分析二、兒子:小嚴從小在爺爺奶奶的呵護下長大,“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閃了,握在手里怕碎了。”不夸張地體現(xiàn)在這個家庭里。老人倍加疼愛,希望用自己的愛把孩子得不到的母愛、父愛給補償上。尤其是小嚴爸爸中學畢業(yè)時因要替家庭負擔,失去上大學的機會,這一直是兩位老人心里感到最內疚、最對不起兒子的地方,因此對小嚴百般照顧,形成溺愛。孩子膽子小、生活自理能力很弱,這也是后來小嚴爸爸管教較多、矛盾聚焦的一個焦點。因為,我記得,小嚴在述說自己成長過程的時候,其中提到這樣幾個細節(jié):平時在他做一些平常事的時候,爸爸總冷不丁的出現(xiàn),還叮囑一句“一定要把什么什么整好。比如,一定要把被子疊整齊等類似這樣的話語。”本來,一早起來,自己就想把床整理干凈,可此時,聽到爸爸的這番話,心生反感,破壞了他清晨的好心情,結果床鋪整理的還不如平時好。小嚴在說時很是激動,有點象舊社會勞苦大眾控訴地主惡霸的感覺,不吐不快。從以上可以看出,兒子是在父親的嚴密“監(jiān)視”下生活著,何來平等與民主,心情的壓抑在不斷的累計著,潛意識里逐漸形成逆反,只是沒有外露。但卻在學習成績和日常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了。比如,他的英語學習。其實,他是很喜歡英語,有關這門功課的書籍買的最多,可因為父親的嘮叨,適得其反,使他的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導致最后高考成績的不理想。這也帶來了一個惡性的延伸:父親在小嚴上大學后還繼續(xù)嘮叨、沒完沒了。不但加重兒子的反感,也使兒子總回憶起以前不開心、心理受折磨的日子。說到父親的身體時,他這樣說的,用了個很有意思的比喻,給我很深的影響,他說他爸爸現(xiàn)在的“返祖現(xiàn)象”是造成他身體嚴重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高中--民國時期 民主意識才萌芽但時間不長,初中--封建社會加奴隸社會,沒有民主,沒有平等,只有壓迫。大學—原始社會-“北京猿人”。他特意解釋:“北京猿人”之所以平均壽命不長,是因為他們沒有語言交流,易生氣,脾氣暴躁粗野愛動武所致。)“北京猿人”的生活就是他們現(xiàn)在的寫照,氣大傷身,導致爸爸現(xiàn)在很多疾病上身,這是原因之一。他不僅是在分析父親身體不好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在表述,家里的民主平等在萌芽階段就被扼殺了。
分析三、爸爸:小嚴的父母在單位都是工作能力很強的人,父親是從基層腳踏實地的工作走到了今天,是個很務實的人,他之所以這樣嚴格要求兒子,是因為一直想通過兒子來圓他的大學夢(小時因是老大,雖然成績好,但為早工作,他的父親沒有允許他繼續(xù)考大學,去上了能分配工作的技校)。還有他一愛好—對英語的喜好,希望兒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此時,他沒有考慮到兒子的理想、兒子的興趣,而是把自己想法強加于兒子頭上,正由于他過多干預,小嚴與父親一致興趣,變成了不一致,反而成了逆反的內容,類似的還比如長笛的學習,本來這是小嚴自己選擇想學的樂器,但由于在學習過程中,父親粗暴不科學的干預下,也與英語一樣的結果。不但磨滅了小嚴的興趣,更可惜了小嚴在這方面的天賦,這和彈簧的原理一樣,強壓之下,必是更強力反擊,而不是順服。
分析四、媽媽:媽媽在家里是小嚴唯一還能交談的人,但也只談媽媽想知道的內容。在自己想說的和感到困惑的時候,想與人交流,或他在學校出色表現(xiàn)想找人分享的時候,媽媽也不是個能夠溝通的人,所以,小嚴所承受的壓力,包括來自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釋放。媽媽加在兒子與丈夫之間,有時很難做,即心疼兒子,也心疼丈夫,所以,在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沒有及時幫助他們溝通,連家里唯一可以架起溝通橋梁可能性,都斷了,因而出現(xiàn)了今天矛盾激化的局面。
我的思路:家庭教育指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時,也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沒有硝煙,但火藥味很濃的戰(zhàn)爭,而且,還是一場必須完勝的戰(zhàn)爭?!秾O子兵法》全勝的中心思想:是力求以智謀勝敵,而不只是以力勝敵的軍事謀略思想,是可以為我所用的。如何智取,在兵法首節(jié)計篇提到,當有戰(zhàn)爭的時候,思想一定要重視—重戰(zhàn)。行動一定要慎重—慎戰(zhàn)。那我現(xiàn)在要做到的首先是“重導”,其次是“慎導”。思想上的重視,在前期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我做了很仔細的分析,清楚地意識到:這次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矛盾,也不是一兩次交手就能有勝負。對方都是成年人,這次指導不僅是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涉及的不僅是現(xiàn)在的家庭,而且還有小嚴未來的小家,將來他也要為人父,要他明白,現(xiàn)在在他身上發(fā)生的事,絕不能在他的下一代中再出現(xiàn),如果僅僅解決現(xiàn)在這個家庭家長(小嚴爸爸)的問題,而未來的家長(小嚴)被忽略,那我就是個目光短淺的指導師,從軍事上講,我不是個將才,只是個兵而已,指哪打哪。另外,從策略上考慮,雙方在各自的領域,都是較為出色的人物,是不容易聽從他人意見的人,必須智取,才能達到全勝。
第一步:“知彼知己 百戰(zhàn)不殆”。指導前情況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一是要必須了解對方父子雙方情況,包括以前和現(xiàn)在,從他們各自的性格、經歷、成就、失敗以及他們的理想等方面,做個詳細的了解、分析和思考??紤]到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發(fā)生的狀況,制定出具體的策略,做好全勝的準備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二是在了解雙方情況后,根據不同年齡和現(xiàn)在的戰(zhàn)勢,分析出為我所用的優(yōu)劣之處,做出具體可行的辦法,打一場有準備的戰(zhàn)役。
第二步:“將者 智 信 仁 勇 嚴也”。兵法中講主將素質是很重要的,他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F(xiàn)在,根據了解的情況,這個家庭出現(xiàn)的家庭教育問題,關鍵是:這個家庭的主將-小嚴爸爸自身已不具備一個優(yōu)秀主將所應具備的素養(yǎng),要在短時間提高他的整體家庭教育素質,那是不可行的。但轉變其某個觀念,比如,換位為孩子考慮,還是能做到的。這也是據當前比較急迫的形勢,從局部快速提高主將素養(yǎng),解決現(xiàn)在已激化的家庭矛盾方法之一。也能為后面進一步開展指導做好鋪墊。因為家長已是中年人,工作的性質和經歷,他們有著很縝密的思考方式,因此,以談話的方式引導他們應該沒問題。內容是:將孩子以前、現(xiàn)在做比較,幫他們分析,引導他們自己得出結論,他們曾經陳舊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影響,講明其中利害,然后幫他理清他現(xiàn)在需要什么,現(xiàn)在他該做什么。當然,不能全盤否定家長以前的家庭教育是完全失敗的。必須說明,他們的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孩子上了重點大學,在學校的出色表現(xiàn)就是他們教育成功的結果。給他們自信,滿懷信心的去改正以前和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即是為了現(xiàn)在,也是為了全家將來的幸福。這方面的認識的提高非常重要。即能提高主將(小嚴父母)的素質,也是他們今后配合我開展指導的動力。
第三步:“避實而擊虛。”小嚴已是大學生了,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在大學沒有了家長,特別是父親的約束,很快他的組織及其他的能力就得到了發(fā)揮,剛上大二時,參加競選當上了大學本系的學生會干部。現(xiàn)在的他和在中學的是不一樣的,很自信,有主見,有想法。和他交流不能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因為,他自尊心強,顧面子,這些一定要考慮到。這是攻破他要遇到的強勢,也就是兵法中說到的“實”。接近他,走進他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用他喜歡和我聊天,樂于住助人一面,找他幫忙,這是他的“弱勢”,也就是“虛”。在這過程中,不經意間轉到主題上來,很自然的讓他開始與我交流,完成三個任務:一是了解他的煩惱和想法,二是告訴他家長苦心和煩惱,三是讓他明白:現(xiàn)在他也是個成年人,主動和家長溝通交流并理解他們,也是他應該做的,這不僅是為了現(xiàn)在的自己,為了父母,也是為了他的未來,他自己也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素養(yǎng)。在方式上,利用這孩子現(xiàn)在吃軟不吃硬的脾氣,以情打動他,瓦解他心中的那道防線。
第四步:“將聽吾計 用之必勝”在家庭成員中,每個人都是我們可利用的輔將,媽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選之一。利用媽媽的在家中的位置,讓媽媽以招待我這遠客為名,做了豐盛的晚餐,營造和諧氣氛,這時,媽媽也是個關鍵人物,一定要說服她,聽從我的安排,看戰(zhàn)勢發(fā)展隨時助戰(zhàn),做好我的同黨。一切準備就序,搖旗開戰(zhàn)嘍。
第五步:關鍵的一戰(zhàn)開始,隨意的聊天中,先從我現(xiàn)在學習的內容和感受,談到自己的孩子,以我工作中曾經的事件例案,自然的和他們一起討論家庭教育中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最后父子倆都在我前期做過“滲透”的前提下,表達各自的還算正確的看法,達成共識,然后談起了自己的情況,在這種和諧氣氛中,他們開始心平氣和的交流,火藥味似乎消失了。。。此時,我突然想到四個字:見好就收。太過會成為控訴大會,要及時控制局面。這樣初戰(zhàn)結束,勝利成果就是:父子激化的矛盾得以化解,至少雙方已經能坐下來,傾聽對方的想法,開始了真正的交流。
當然,這不等于問題已完全解決,這只是化解了一時激化的矛盾,但是,冰都開始融化了 春天還會遠嗎。。。
(在做這些事之前,并沒想太多兵法之詞,只是老師在群里提到“用案例的形式,結合兵法,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法?”,給了我啟發(fā),今天就小試一把。。。)
(2月14日:昨天回來,與同屋老師交流近兩小時,已是深夜,但不想丟失任何細節(jié),想哪寫哪,今天回來較晚,看過后修改一次。)
(2月16日凌晨1:37 二次修改 只在詞句上做些修改 )
相鄰博客
- 長袖善舞 多謀善斷(借學)(五) [2009-02-12 02:33:00]
- (原創(chuàng))個案 [2009-02-12 16:04:00]
- (原創(chuàng))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孫子兵法》與家庭教育(計篇-認知)(四) [2009-02-12 19:13:00]
- (原創(chuàng))家教理念 [2009-02-14 04:5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