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其實就是考人品
——訪山東省昌樂二中校長趙豐平
上世紀90年代初,趙豐平還是個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青年教師。
既然教的是高中,教師的天職就要求他必須為學生的將來負責。他懵懂地想,所謂對學生負責,難道僅僅是讓他們升入大學?教育假如淪落到僅為學生們的升學負責而犧牲“將來”的發(fā)展,那教育是不是太過于功利?
他給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定位為“做一個不挨罵的老師”。他想,假如學生考不上大學,那老師一定會挨罵,假如僅僅把學生培養(yǎng)成只會考大學的“高分低能”的人,那未來老師也會挨罵。做一個不挨罵的老師其實是個“高標”。如何做一個不挨罵的老師呢,他一直在苦苦進行著自己的教育探索。
想得多了,他慢慢清晰起來,他以為,教育應該首先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通過完整的學校生活來表達對每一個生命的敬仰??上霘w想,成績還是要抓的。不抓萬一升學砸鍋了,豈不愧對家長的期望,成為罪人?所以他平時“抓”得比別人都緊。
可抓來抓去,他竟然發(fā)現(xiàn)一對悖論:為什么有的孩子拼命死學,可效果未見奇效?為什么付出了時間和汗水,卻沒有收獲?
他冥思苦想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打不開成功的大門。于是,他開始潛心研究,他把這個研究悄悄定名為“尋找金鑰匙”。
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單純靠“方法”去攫取學習的財富,很容易滋生和助長學習的“投機”。一個學習心態(tài)不端正,學習情緒極易波動的學生,太依賴于手里的“拐杖”,是“跛子”行路,即便僥幸“跑”到了前頭,也難免有一天會掉隊。
如何讓學生們都跑到前面,而且始終不掉隊?他“破解”的結論是,除了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怎樣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品質?他覺得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修煉”。
教育需要從修煉“學習品質”抓起,可這樣的想法尚難與人達成共識,于是他開始一個人的嘗試,他把這個嘗試偷偷命名為“人性鍛造工程”。
可怎樣鍛造人性?他覺得應該從錘煉學生的情緒開始。于是,他告訴學生,任何人的生命都有一個周期,一部分叫快樂、一部分叫低潮。誰能延長“快樂”就意味著縮短“低潮”,誰延長了快樂就等于留住了成功。這新鮮的開場白著實讓學生們一下子興奮起來。他接著講,遇到快樂不得意忘形,遇到“低谷”會選擇出離,這人生的辯證取決于“心”的修煉,唯有處亂不驚方能主宰情緒,唯有主宰情緒方能戰(zhàn)勝自己。這是他關于“人性課”的第一次演講。
學生們的思想豁然洞開,從此爭先開始了另一種競賽:比毅力,比恒心,比助人,比意志,比心態(tài),……
那年臨近高考的時候,趙豐平悄悄做了另一項“判斷”試驗,他按照學生平時的“修煉”程度,列了一張“功力表”,從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他要等到高考發(fā)榜時,比照高考成績再揭曉謎底。
成績公布了,他的班竟然有24名本科上線,全校人奔走相告,稱為“七班奇跡”。趙豐平拿出那張“功力表”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地對照。他事先依據學生“修煉”排列出來的“功力表”的前24名竟和高考成績前24名一樣。
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個影響他一生教育生涯的結論開始在他腦海里形成:高考考的是人品!
教育就是“成人”
中國教師報:趙校長,昌樂二中是“縣中”,是靠高考升學率高而出名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繞不開的話題,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趙豐平:高升學率并不代表著辦學的“成功”,但沒有升學率卻一定是失敗的教育。高考作為人才的評價和選拔機制的標準,的確不盡完美,還需要不斷去完善,但現(xiàn)在的高考至少是相對“合理”的制度。
那么,學校追求升學率就是天經地義的。但一切圍繞“升學率”這一單項指標辦教育,則又是需要制止和批評的。這就是所謂“應試”和“素質”的最大爭論。
中國教師報:高中教育到底要教會學生什么樣的“素質”?
趙豐平:成才是教育的目標,成人是教育的宗旨。
我們說,當一個孩子進入校門那天開始,我們就要做“起點”上的“終點思考”,教孩子三年,要為孩子想30年。我們要著眼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為孩子一生的幸福負責。這就是我們昌樂二中的第一個辦學理念。
30年之后,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在干什么,30年之后,我們的學生工作快樂嗎?工作有成就嗎?生活幸福嗎?他們?yōu)樯鐣髦裁簇暙I?
30年之后,他在高中甚至大學里學的知識估計早已忘得差不多了,而沉淀下來的理解力、生活態(tài)度、價值觀、意志品質、吃苦精神、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愛心等才是讓他立足社會、走向成功的基礎。
所以,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學習那點基礎知識,應該是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人,培養(yǎng)人的心智,發(fā)展人的技能,開拓人的視野,讓這個人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文明,胸懷越來越豁達。當然,掌握未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張揚自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是必須的。
我們的教育必須圍繞著這個教育的本質,高中三年就是要教給學生四個能力:做人、生活、學習和協(xié)作的能力。
高考就考兩個內容:基礎和人品
中國教師報:我們知道,對于一個縣級中學來講,要面臨巨大的高考競爭壓力,您確立這樣的教育目標,著眼于未來了,但是又怎么來面對當下的高考呢?
趙豐平:高考和對學生一輩子負責的價值追求不矛盾。以我多年對教育的研究,我甚至認為,高考就考兩個內容:基礎和人品。
中國教師報:這個觀點還是第一次聽說,怎么解釋?
趙豐平:我所說的這個人品包括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價值觀、意志品質、吃苦精神、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愛心,等等。
“人品好,知和識才好,知識好了,人品更好?!边@看似沒有聯(lián)系的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人品不好的人一般做人不踏實、做事不細致(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是指的“一般”,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做事潦草,也就不會考得好,因為他會審不清題意;人品不好的人一般習慣于投機取巧,即便是分析出了問題,也不甘于深入地去解決問題,他的思路甚至思維是帶著“病菌”的,假如遇到困難,人品不好的人會畏懼困難,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另外,人品不好的人,一般內心缺少淡定,飛揚浮躁,既沒耐心,也沒恒心,更沒意志。是缺乏“內心修煉”的主要表現(xiàn),即便是記憶東西,也會轉臉就忘。
如果把人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是知識,那么水下的部分就是做人,沒有了水下的部分,水上的部分也不復存在。所以,我說高考考的是人品。
當然這是針對大多數人來說的,不否認,有些超人,不過這樣的超人很少。
中國教師報:您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嗎?
趙豐平:這個結論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也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基于我們學校多年對高考的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
從1992年我做班主任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穩(wěn)定,意志頑強,能夠吃苦,能夠處理好周邊的人際關系,對他能否升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個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高考而高考,控制不了學習的進程,不懂得學習的意義,品嘗不到學習的快樂,把學習看得太功利,整天想,我考不上就完了。整天懷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他不可能考好。
當年我當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的學生在這方面都訓練有素。我發(fā)現(xiàn),高考成績最好的學生的智力絕對不是我們班的前五名,但是人品的修煉肯定是最好的。
而且,我們通過對高考的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高考其實已經基本完成了由過去的單純考察知識向重視考察知識的應用方向的轉變,再死抱著應試就是死路一條,這是高考的大勢所趨。
中國教師報:老師教學生知識容易,學校又如何去影響和影響學生的人品呢?
趙豐平:我們始終堅持把學校的一切活動都賦予德育的內涵,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習慣,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和動力。
比如,每年的新生軍訓,我們都要學生們從鋪床、疊被、洗衣、洗腳開始,從站軍姿、踢正步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自理能力,十幾天的軍訓讓孩子們身上的“驕”“嬌”二氣無影無蹤;學校每年四次常規(guī)管理競賽月,四次文明禮貌周,四次愛護公物周活動,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懂得文明是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禮貌是美德的反映;“關心父母,反哺情深”愛心教育活動月,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要從往家里打一次電話問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開始,我們還制定了《德育行為規(guī)范細則》,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這些,學校給他們營造這樣一個氛圍:讓學生覺得打架、說臟話、和同學鬧不團結、不好好學習就是另類。
同時我們還舉辦一系列活動。感恩節(jié),母親節(jié),我們讓孩子給母親洗腳,讓媽媽一定給孩子談,談他從小到大的成長的點點滴滴,回到學校,每個孩子寫一篇《感恩母愛》;開家長會,我們要給家長講述我們的理念,給家長發(fā)書——《賞識你的孩子》,《換一個角度做父母》,教育家長要像教孩子走路說話一樣去教孩子讀書,千萬不要說:“你看人家誰誰很好,你怎么就不行”之類的話,一定要對孩子說:“孩子,你勇敢地往前走,有媽媽在你身邊。”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一定不要忘了說:“媽媽覺得你真棒?!?br /> 元旦給學生兩張卡片,一張寫給爸爸媽媽,把自己想跟父母說的話寫出來,一張寫給老師,感念師恩。教師節(jié),讓學生給老師寫一封感謝信。
另外,我們還有許多選修課。我自己就開了一門“演講與口才”課。
人是自然的產物,一定要讓學生回歸自然接觸大自然,于是,我們搞了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社會當中,在工作和生產當中,將知識和做人聯(lián)系起來。
中國教師報:德育不是講愛國嗎?你們似乎把德育當成了學習的輔助?
趙豐平:我們一直把“高考是素質教育的副產品”寫進學校發(fā)展的“大綱”里去,就是要讓全體教師和學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不是學習的輔助,而是學習的全部!德育的目標就是教育的目標。
德育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要結合學生的“成才”,結合一生的“成長”和成人,把“大目標”細化為一系列“小目標”來實現(xiàn)。一個不懂親情、不愛自己親人的孩子會愛國?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學生會愛人類?一個不注意宿舍衛(wèi)生的學生會愛大自然?一個不注意自己形象的人會注重中國的國際形象?
所以我們在學生中強調:有德無才成小事,有才無德壞大事,只有德才兼?zhèn)洳拍苡谐删汀?/p>
教育就是為一生的幸福打基礎
中國教師報:經過這樣的修煉之后,您希望昌樂二中的學生變成什么樣子?或者說你理想中的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
趙豐平:他們目標高遠,堅強,胸懷豁達,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愛心,熱心幫助別人,處事能力強,寬容,要知道自己是誰,尊重別人,知道如何發(fā)展自己,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要有國際視野??傊?,他們應該在昌樂二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中國教師報:您能否定義一下什么是成功而精彩的人生?
趙豐平:精神上強壯,身體上健康,學會熱愛、學會負責任,有膽有識,富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事業(yè)成功,生命出彩,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富有,享受幸福的人生,當學生七八十歲時回憶自己的一生,充滿了詩情畫意,像一個動聽的故事一樣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成功而精彩。
中國教師報:你覺得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趙豐平:幸福是一種感覺,它取決于孩子對世界和生活的認識,取決于對自己、社會、事業(yè)的價值判斷,決定著人的認識水平,也就決定了他的幸福觀。有些人應該感到很幸福,但是因為認識水平不夠,就不會感到幸福。
每次高考之前,我都會反復對學生強調一句話,高考成功與否不重要,只要你努力了,只要沒有遺憾,考得成績再差都沒有關系。
人生要面對很多困難,我們要嘗試經過努力戰(zhàn)勝困難的那種喜悅。有些人不愿意去嘗試,所以,他不會感到幸福。有些人應該感到很幸福,但是因為認識水平不夠,就不會感到幸福。所以,我感覺幸福也是人品問題。
我經常對老師們說,如果我的學生將來年薪10萬,他感到幸福,我會替他高興;如果他在農村養(yǎng)豬,他也感到幸福,我同樣替他高興。
學習壓力較大并不一定違背教育規(guī)律
中國教師報:我們知道,中學生學習時間比較緊、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負擔過重、在校時間過長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這個問題在昌樂二中是否存在?你如何看待?
趙豐平:我們學校也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在高考壓力下,我們也不會例外。
但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同,讓同學們以不同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種壓力,這種緊張,效果就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說,我們是戴著鐐銬跳舞;有的人說我們苦不堪言。但是有的人跳得津津有味。
比如說,我們學校是寄宿制學校,學校管理比較嚴。管得嚴有什么不好?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一個環(huán)境,讓學生在競爭當中成長,在壓力之中發(fā)展,我認為學生能夠感覺到壓力是很好的事情,因為當今這個社會,任何一個人都是處在極度的壓力和競爭中,如果孩子沒有壓力,就得不到發(fā)展,能夠承受壓力和競爭才能有發(fā)展和提高。
學生在校時間長,但是,我們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將近9個小時,我們能夠保證學生吃好、睡好、活動好,有一個好思想,有一個學習的好方法,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快樂。有了這些,“小車不倒盡管推”。
即使是現(xiàn)在這樣的學習時間,我感覺也不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人都是要干事情的,在成長階段吃點苦沒有什么不好的??纯茨切┟说某砷L歷程,都是很苦的,這是一種歷練。我認為高中階段最能歷練學生的性情,對待生命、生活和世界的態(tài)度基本都是在高中時期形成的。
中國教師報:管理嚴格會不會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趙豐平:我所說的管理嚴格其實就是給學生一種規(guī)范,我們學校提倡“規(guī)范加創(chuàng)新,素質加個性”。
沒有規(guī)范不可能創(chuàng)新,沒有規(guī)范的創(chuàng)新是低層次的創(chuàng)新,規(guī)范是創(chuàng)新的基石,一個學生連語言表達和寫字都沒有練好,還要去創(chuàng)新,誰能相信他能創(chuàng)新?同樣,沒有素質和修養(yǎng)的個性是狂妄。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不會打理,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我們所說的規(guī)范,是修煉他的性情和心智,讓他們學會生活。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吃飯香,睡覺香,才能談學習,學習才可能有樂趣。
管理嚴格并不是整齊劃一,不給學生張揚個性的空間,我們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要學習一門樂器,吉他、笛子、古箏、二胡、揚琴什么都行,完全自由,但是要學習一種。有一次我去看他們練習吹笛子,我發(fā)現(xiàn)他們吹得并不好。我就問一個學生:“你覺得你學習吹笛子,有什么感受?他看著我想了想說:我覺得生活很美好。當時我一震,太好了。你想想這樣孩子還能想到打架,還能想到犯罪?他的心靈早已被音樂凈化了。這就是我們希望的教育。
比如說體育節(jié),我們把所有的權力都放給學生,給他們張揚個性的空間。
再看看我們學校的墻壁文化,每個班外面的墻壁屬于學生的自由地,在這個稱之為課間驛站的地盤上,學生隨便想貼什么都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供大家分享。
理想的教育要能夠觸及學生的靈魂
中國教師報:那您理想中的學校是什么樣的?或者說你正在努力將昌樂二中打造成什么樣的學校?
趙豐平:它應該是一個學生讀書成長的好地方。環(huán)境非常優(yōu)雅,學校里人和人關系很簡單,干群關系、師生關系、學校與家長的關系、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很簡單,但是很和諧,因為這些人只有一個目標,把孩子培養(yǎng)好。
這里是老師成長的沃土,是一個培養(yǎng)名師的地方。老師在這里勤奮耕耘,無悔地奉獻,但是又很快樂,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把學校看成自己的家,老師的生命價值在學生的生命成長中得到實現(xiàn)。
這里是學生成長的樂園。有教育豐碑似的好老師在人格上對他們進行引領;然后通過讀書和各種實踐活動,修煉他做人、學習、生活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享受學習的快樂。
我希望從昌樂二中走出去的學生眼光、心態(tài)、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將來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品質和能力都非常優(yōu)異。三年之后,他們帶著這種優(yōu)異的品質和能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作為校長,我希望能在學生的腦子里蓋上一個章,章上寫著:“山東省昌樂二中。”這三年的教育能夠觸及他的靈魂,為他將來一生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礎。
轉自網絡
相鄰博客
- 人生哲理(轉) [2009-04-23 10:37:00]
- (轉)德語精彩漫畫-人生哲理(1) [2009-04-23 10:50:00]
- 值得一生珍藏的七個寓言故事(轉) [2009-04-24 10:52:00]
- 101句讓人感動的話(轉) [2009-04-24 10: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