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媽媽,你在那里?
--一起家庭糾紛的個案應急指導
情景一、9;45 某年級班主任一早來告知,她班上小C沒有按時上學,也沒有請假。建議趕緊聯(lián)系其家長,最后,聯(lián)系到小C的舅舅才知,昨天晚上小C的父母吵架,媽媽離家出走,小C外出去找媽媽至今未歸,孩子的父親還在尋找。
情景二、11:14 班主任又與其父親聯(lián)系上,孩子已經(jīng)回家,現(xiàn)在家里哭,就是不說話,但媽媽未回來。我建議班主任電話告知家長,不要逼問孩子任何事情,安撫孩子,讓他下午按時上課來,同時家長也來。
我的思路A:1、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1)由于這屬于突發(fā)事件,很多具體的狀況不是很了解,我先讓班主任做好孩子和家長的安撫工作,尤其是孩子的情緒,一定要穩(wěn)定下來,下午按時到校上課,不要給任何壓力。
2)在不了解具體情況下,做個簡單的分析,拿出應急策略,解決當前最急需解決的矛盾,緩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避免再傷害到孩子。
2、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全面了解小C家的具體情況,包括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兄妹之間,還有孩子成長過程的一些情況,為做好下一步的指導鋪墊。
初步分析:孩子外出找媽媽一夜未歸,心情可想而知。分析如下:
1、媽媽一直是他的安全依靠,害怕失去媽媽。
2、爸爸喝酒和媽媽吵架,內(nèi)心懼怕爸爸,而不想在家。
應急策略:1、根據(jù)最初的了解,此次事件是因父母爭吵引起的,所以必先找來父母了解情況。因媽媽還未回家,就先找爸爸來,完成三個任務:一是了解這次事情突發(fā)前因后果。二是幫助小C父親分析情況,指出這次事情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3、進一步全面了解小C家的情況,根據(jù)情況指導小C父親初步認識到,父母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和作用。
2、找孩子談話,目的是安撫孩子,平定心情,了解情況。完成四個任務:一是了解這次事情發(fā)生的前后經(jīng)過及他的想法。二是了解他在這個家的成長經(jīng)歷。三是他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還包括他的妹妹。四是通過這件事,簡單教他如何保護好自己。
交流方式:以談話為主。由于是在學校,再加上我特殊的身份,所以我在與這父子談話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一點:換位思考,從而換位交流。提醒自己注意的幾點:
1、 接納對方的情緒,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與小C父親談話時,自己不是老師,也不是所謂的領導,而是家長周圍的一個鄰居或朋友,更要讓他感到我是作為一個家長,站在關心孩子的角度來和他交流溝通的。 與小C談話時,讓孩子坐下,注意語氣、問話方式和談話內(nèi)容,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便于交流。
2、 分清咨詢的對象。提問有針對性。對于同一個問題,咨詢對象不同,切入點和咨詢的方向就不同。
情景三、3:00 隨著敲門聲,班主任領進了一對父子。爸爸中等個子,皮膚黝黑,神情有點緊張,小C跟其后,個子和其父親相差無幾,一張干凈的臉,很帥氣的男孩,只是頭微低著。我讓班主任先帶孩子離開,我和小C的父親開始了交談。
父親的陳述:我們一家四口,我常年在外掙錢,在家的時間很少,平時都是孩子的媽媽在管孩子。小C7歲左右全家從陜西來到新疆,小C在新疆上到三年級,全家又回到老家,孩子在老家上了一年初中,是住校,偶爾喜歡上網(wǎng)。2007年回新疆,小C和妹妹在這個學校上學。我還是經(jīng)常外出打工,一個月回家一次。平時和小C很少交流,孩子也不怎么和我說話。我平時愛喝酒,這次也是因為喝酒和孩子的媽媽爭吵,結果孩子媽媽一氣之下跑出去,孩子也跟著后面去找媽媽,我因為喝酒緣故睡了,沒注意到孩子也沒在家。
孩子的心聲:我們家四口人,平時就媽媽、妹妹和我在家。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就媽媽在家照顧我和妹妹的生活,有時,媽媽也偶爾外出干點活。在家和媽媽說的比較多,和爸爸就很少說話,喜歡媽媽多些,妹妹調(diào)皮,我經(jīng)常讓著她。這次爸爸和媽媽吵架,我在自己屋里,爸爸喝酒了,后來媽媽跑出去了,我擔心媽媽,就追出去找媽媽,到火車站找一晚上也沒找到,害怕媽媽不回家了。
我的分析:
1、家庭:這個家庭的狀況屬于我們常說的流動人口,父親常年在外,小C媽媽一人帶兩個孩子在家,據(jù)小C說,媽媽干活累的時候愛發(fā)脾氣,說明她一人帶孩子很是辛苦,內(nèi)心也孤獨的。小C的爸爸愛喝酒,他們之間的交流又很少,產(chǎn)生矛盾是難免的,無論是從家庭結構還是家庭教育上,這是個有缺陷的家庭。
2、孩子:從與小C的交流中,可以感覺到:他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這是這類留守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在他述說的一些情況分析,他內(nèi)心很孤獨,很缺乏安全感,媽媽是他在家唯一感覺安全的人。在外出找媽媽的夜晚,天很冷他都沒感覺,心里就擔心會失去媽媽,他不停的找了一晚上,他是個愛媽媽的好孩子。妹妹小,很多時候他總是讓著他,說到妹妹時,可以看到他臉上微微露出的一點開心,他是一個愛護妹妹善良的哥哥。
下一步思路:找小C班主任、媽媽和妹妹談,進一步了解情況,再對照相應菜單做出下一步指導。
(17:54 這是今天發(fā)生的事情 才解決完 先上課去 一會繼續(xù)記錄完 )
隨記1:流動人口家庭教育問題比較多,而且非常普遍,家長文化素質(zhì)比較低。但今天我最大的感受是:正如老師說的,所有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他接納了你的觀念,真正了解到你是為了他的孩子,他會接納并認可你的任何指導,他們的悟性不比有些文化知識高的人弱,甚至比他們還高。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這點是不能改變的,能改變的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改變提高愛孩子的能力。
隨記2:以前遇到這類事,有時感覺有心卻無力,找不到切入點,也就是問題的核心位置,花很長時間解決,卻總感覺不盡人意。這次卻不同,事情出現(xiàn),馬上就有了個很清晰的思路,時間不長但卻解決的比較滿意,很快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很明了,在這學習的結果。正應了老師常說的那句話:家庭教育是神圣的,家庭教育是神奇的,家庭教育是美麗的。
(0:21 今天課多些 又遇到處理這事 一天下來感覺累了 拖到現(xiàn)在才補充完整。。。 )
3月13日 反饋一、今天找小C,今天看他情緒不錯,進來時面帶著微笑,人也感覺輕松多了,他媽媽已經(jīng)回家,爸爸向媽媽道歉,父母也和好了,爸爸還主動找他說話。借這時機,我才和這孩子強調(diào)了下學校的紀律要求,可以感覺到他認真的聽進去了。
相鄰博客
- 教育名言(轉(zhuǎn)) [2009-05-05 18:19:00]
- 視頻:音樂與注意力 [2009-05-06 01:21:00]
- 博客頂欄精美圖片(一) [2009-05-06 20: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