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他
小學生正是良好習慣逐漸形成的時期。他們年齡小,學習自覺性差,再加積淀于大腦里的學習經(jīng)驗貧乏,參照少,學習中困難較多,因此家長抽時間輔導他們學習是很必要的。但是,縱觀盛行的家長輔導,因不得法,事與愿違的苦惱也很多,其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情感投入太多。有的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從擺凳子,拿書包,削筆頭開始,一直到收拾文具,整理書包完畢,成了孩子的“公仆”。事實上,學習過程是一個綜合訓練的過程,學習不僅學知識,也要學做人。學做人就得從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這也是孩子能否學會學習的基本功。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中情感因素參與過多,浸泡在優(yōu)越感中的孩子依附感更強,獨立性差,行為易受暗示。遷移到學習中會使思維的敏銳性降低,極大的影響和束縛孩子的智力發(fā)展。
第二,主體意識淡化。有的家長輔導孩子作業(yè)時,孩子有問,大人必答;無論問題難易,都愛把它嚼碎后“喂”給孩子。雙方并沒有在學習興趣和意志努力上協(xié)調(diào)一致。這種重教輕導的做法,使孩子的思維活動不同步,主體地位淡薄,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惰性,解決問題時信心不足,難果斷,少韌力,意志發(fā)育不健全。
家長輔導孩子讀書學習,實際上也就是兼具著教師的角色。怎樣才能擔當這一角色呢?
首先,家長應盡可能地熟悉輔導的教材,領(lǐng)會教師布置家庭學習內(nèi)容的意圖。如果有條件,應和任課老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和掌握教師講課特點,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和實驗班的家長,這一點更為重要?,F(xiàn)行教材,新科技新知識的成分增多,同一個問題,可能出現(xiàn)習慣解法和創(chuàng)新解法差異較大的情況。要是教師講一套家長又講一套,會造成學生知識表象不清晰,增大學習難度。
其次,講究“跳一跳摘果子”的輔導藝術(shù)。當孩子碰到問題時,家長不能只簡單的告訴答案,而應善啟善導,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即引導孩子而不牽著孩子走;策勵孩子而不是推著孩子走;啟發(fā)孩子而不代替孩子作出結(jié)論——《學記》語)。只有把孩子思維的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去尋求問題答案,孩子才能戰(zhàn)勝困難的成功體驗,變苦學為樂學,不斷產(chǎn)生學習的新動力。
第三,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血緣關(guān)系,呈現(xiàn)在教與學之中,使角色認定較為困難。要輔導孩子,首先家長應進入教師角色,把對孩子愛撫融化到理智的教誨之中,擊不寵愛也不專制。角色到位,這是雙方發(fā)生心理共鳴,取得學習效果的基礎(chǔ)。
昌吉市第八小學二(4)班
石權(quán)忻的媽媽摘錄
3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父母學會十種最愛 (轉(zhuǎn)) [2009-03-14 21:55:00]
- 從小奠定性格品質(zhì)很重要 [2009-05-19 23:56:00]
- 提高兒童品格的10個小貼士 [2009-05-20 00:03:00]
- 教育孩子從記日記開始 [2009-05-27 20: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