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是我們的希望
我是學“鋼鐵熱處理”專業(yè)的。我常琢磨,人們竟然能巧妙的運用“冷熱法”改變或“喚醒”鋼鐵材料的性狀,真是太神奇了。
我的太太徐岫茹是心理咨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看得出,她是用真誠的“冷熱法”語言來打動和幫助人來調(diào)整心態(tài)、觀念和作為的。
我想,同是運用“冷熱法”呀,我就是這樣的找到了文理科的“相融點”,也就是文理科在哲學意義上的共同點。于是,在臨退休前,就開始了邊讀書,邊一步一步逐漸參與到她的事業(yè)中的歷程,心理咨詢和家庭教育竟然成了我退休后的第二專業(yè)和生命支柱。這一晃就
真?zhèn)€是實踐出“真知”,加上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請教,漸漸能獨當一面了。“學而后知不足”,怎么能夠較集中,相對全面地認識我們在家庭教育咨詢方面急待關(guān)注的關(guān)鍵點,一直是我要弄清的“大事”。
當下,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這本集中國內(nèi)“頂級家教專家”論述國內(nèi)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這部著作。這部書,是資深記者
書中的這21位專家在社會上是很活躍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他們的一些著述我曾拜讀過,他們的許多講座我曾聆聽過。這樣,使我在讀這本“新書”時就激發(fā)起更多的思考。
我的閱讀是學習,并試著運用數(shù)學大師華羅庚讀書的“厚薄法”,思考多則由薄變厚,抓整體則厚變薄。讀書中不僅思考中通讀全書,而且參考書中專家的其他論述,使關(guān)鍵論點更為集中。在閱讀中我還借鑒了
在大師們讀書方法的啟發(fā)下,在閱讀中又加入了許多回憶、對照和思考以往拜讀過的有關(guān)論述,就叫它“參照法”吧。感觸確實很多,如下幾點尤為讓人難以釋懷。
關(guān)于應(yīng)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之爭的問題,這是近十幾年來在國內(nèi)爭論不休的難題和實難擺脫的窘境。應(yīng)試教育和教育的“功利性”介入,甚至影響到我們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堂堂大國,至今至少在科技界尚無能問津世界諾貝爾獎,什么原因?
書中許多專家都十分關(guān)注為什么難以培養(yǎng)出頂級人才的問題。
“考試不是評價人、選拔人的唯一方式”,他認為這種只有現(xiàn)成答案,只考速度不考深度,只考智力不考非智力因素是害人的,是妨礙人才的脫穎而出的。他又說:“奧賽要求‘考生’在已知世界中尋找答案,而諾貝爾獎需要‘學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知識。”
這使我想起中國的老朋友
知名華裔美
我們是這樣地漠視思維活躍和創(chuàng)造精神,難道這不是對我們歷史使命的褻瀆嗎!
大家都知道,對于中國孩子的超前學習,參加各種班,已使家長們不堪重負,孩子們失去童年。
書中
倍受尊重的
他希望孩子成為獨立于天下的、敢于和善于應(yīng)對一起的聰明和勇敢的一代,在本書中他特別強調(diào)孩子的堅毅精神的意義,在他早期發(fā)表的“夏令營的較量”一針見血地道出我們的孩子在群體中表現(xiàn)出的嬌氣、無能和退縮。而今
有人是這樣苦澀地戲稱一些家長養(yǎng)育自己獨生子女的“八七*三二一成長軌跡”,即:“八方呵護,七情無控,六親不認,五谷難咽,四體少勤,三十不立,二手笨拙,一味依賴”的下一代。這不是空穴來風,對比一下日本孩子在數(shù)九寒天的“裸身鍛煉”,韓國青少年的冬令營,就會讓您“不寒而栗”呀!不讓新一代經(jīng)風雨、戰(zhàn)嚴寒,難道就不擔心一代不如一代地退化嗎!
在書中,許多專家,尤其
無怪乎香港小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我們不同,定為“德智體美群”,特別把合群、樂群、愛群、衛(wèi)群當作素質(zhì)教育,甚至終生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香港的童軍活動的群體性、廣闊性、終生性、人文性上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看看我們的孩子,不論上課余,還是雙休日,一個跟著一個的課內(nèi)課外“作業(yè)”往往是把孩子弄得昏天黑地,真?zhèn)€成了“孤家寡人”。難道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是遠離社會,少有靈氣的不愿見人窩囊肺?
擺開揉碎地拜讀了《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這本書,特別是引起了許多聯(lián)想,使我對我們家庭教育中的危機感和緊迫性更強烈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急切了,因為我們的新一代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太陽,是我們的一切!
相鄰博客
- 視頻:講演與口才(張錦貴) [2010-03-09 19:42:00]
- 視頻:走出困惑(上、下) [2010-03-09 19:55:00]
- 提問互動:睿智思辯致高效(徐岫茹) [2010-03-10 23:38:00]
- 幽默氛圍:寬嚴有度樂在心(徐岫茹) [2010-03-10 23:4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