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根的教育――幼兒期家庭教育講座(下)

    (2010-07-07 01:20:00)   [編輯]
    七、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一)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鄧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干革命,搞建設,需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闖將?!痹诋斀窀母锖榱鞅简v向前,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新時期,創(chuàng)造性愈顯重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造精神成為當今時代人們所需要的重要素質。現(xiàn)在,各國都很重視培養(yǎng)新一代的創(chuàng)造性素質。198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面向新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中外教育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人才素質的要求,首先是創(chuàng)造性,應具有積極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必須重視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性。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必須從幼小抓起。我國著名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呼吁“要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另一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本性中也潛藏著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并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能力?!?/font>

      幼兒期家庭教育對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可起重要的作用。我曾詢問我國發(fā)明家協(xié)會副會長、著明發(fā)明家張開遜教授,他是怎樣具有較高創(chuàng)造能力的,他告訴我,首先他應該感謝他的媽媽,在他幼年時期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向他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他動腦筋,想問題,培養(yǎng)他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同時,媽媽從不因他在好奇心驅使下拆壞東西而打罵他。正是這位母親教子有方,善于引導,才能使他后來成為取得突出成就的發(fā)明家。

      (二)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好奇心與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翅膀和先導,而富于好奇心與想象力正是幼兒天然的心理特征。我在1986年曾對五至六歲大班幼兒進行過一次有關想象力的測試,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印有20個圓圈的紙,要求幼兒在10分鐘內用這些圓形作畫,不得重復。孩子們各自表現(xiàn)出他們的想象力,畫娃娃頭,魚缸、眼鏡。有一個孩子畫大樹鋸斷后的橫切面,上面還有一圈圈的年輪。有一個孩子在圓圈的中下部畫了一個黑圓點,我實在捉摸不出他畫的是什么,便問他“這是什么?”孩子調皮地嘻笑著說;“這是豬八戒的大肚皮呀!”孩子們畫了許多成人難以想象出的東西,顯示了幼兒驚人的想象力。80年代我國上海一名叫胡小舟的小朋友一幅“我在2000年”的畫獲得國際兒童畫一等獎,得獎的原因并非繪畫技巧多么高超,而是他的大膽想象。他畫的是天空中的月芽兩端系著繩子成秋千,而她就坐在月芽下蕩秋千,這幅畫是具有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水平。

      孩子的想象力有時是很離奇的,甚至異想天開。對孩子想象出來的東西、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不能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有一個四歲多的女孩,在炎熱的夏日畫了一幅有大樹、有小花草的風景畫,但卻將天空中的太陽涂成了綠色。奶奶不解地說:“太陽怎么是綠色的?涂錯顏色了吧!問孩子~本正經他說:“我就是要徐綠顏色,紅太陽太熱了,會把小花小草曬死的?!边@不僅反映出孩子想象力,而且表明她有一顆美好的愛心。

      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長應予愛護、鼓勵和引導。我的一個同事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他五歲的兒子在樓下玩,叫他吃飯總也叫不回來,這位父親想了解是什么吸引著他的兒子,便下樓走到孩子身邊,只見孩子蹲在一棵大樹下聚精會神地在看螞蟻搬家,他沒有打擾兒子而是蹲下身子陪孩子觀察;孩子見爸爸也和他一起看,便問;“爸爸,螞蟻這么小怎么能搬那么大的食物?”他一面問,一面指著他用土堆起的一個土包說:“咱們做個小實驗吧,看看螞蟻能不能把食物搬過山去!”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只見一只螞蟻搬著食物來到“山”腳下受阻不能前進了;這時,小螞蟻放下食物爬到山坡上,將食物倒著抱過“山”去;實驗做完了,父子倆高高興興地回家吃飯,飯吃得很香,關于螞蟻的話題,直到飯后父子倆還在饒有興趣的談論著。這位父親體察、愛護孩子的好奇心,支持他的探索行為,這就很有利于萌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2.鼓勵孩子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當年在呼吁要“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還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動腦有助于萌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1985年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博士在隆重的頒獎會上向一名少年授予了青少年發(fā)明一等獎,獲獎者是年僅16歲的中學生張今,他年紀雖小,卻有一系列驚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張今的父母為他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在張今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注意為他選購發(fā)展感官、發(fā)展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玩具。在眾多的玩具中,張今重偏愛拼裝的玩具和結構玩具材料,他常常動手動腦玩弄著拼板,拼了拆,拆了拼,能拼出許多許多的花樣來,這對培養(yǎng)他的創(chuàng)造性,起了很有益的作用。所以家長要為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與機會,如購買結構玩具材料,鼓勵孩子動手動腦去拼搭。

      幼兒在動手幼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些差錯,對此,家長應予寬厚的諒解,不要過分責備。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造的教育》一文中舉了一生動的個例子:“一個朋友的太太,因為小孩子把她的一個新買的金表拆壞了,她在大怒之下,把小孩子結結實實打了一頓。我對她說,恐怕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掉了。”

      鼓勵孩子提出問題。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幼兒特別愛提問題,兩三歲的孩子常愛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再大一點就要刨根問底問“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了,這也是幼兒的一種天性。去年夏天我去青島參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幼兒園,園長告訴我,有一次所里研究人員應邀來幼兒園給孩子講赴南極考察的見聞。事后,這位科學家說,他也曾應中小學校邀請,給學生講過多次,但提問題最多的要數(shù)幼兒園的孩子。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xiàn),是創(chuàng)造性的萌芽。大科學家愛因期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創(chuàng)造發(fā)明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創(chuàng)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彼裕议L要鼓勵孩子提問題。有的家長對孩子沒完沒了地提問題表現(xiàn)出不耐煩,甚至斥責孩子“討厭”,這無疑會關閉孩子求知的大門,撲滅創(chuàng)造精神的火花。

      3.豐富孩子的知識

      創(chuàng)造力是建立在豐富知識的基礎上的,一個人知識貧乏,掌握信息少,是不可能有多少創(chuàng)造的。所以,家長要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要向孩子提供適合的讀物和視聽材料,提供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在這里,我要強調讓孩子走人大自然。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爬山、涉水,進人神秘的森林、山洞,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嘻戲,去采摘野花,捕捉昆蟲,仰望藍天上變幻多端、漂亮浮動的白云,欣賞美麗的夕陽,這既能促進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又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從而萌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一般說來,比之于國外兒童,我們的孩子比較缺乏創(chuàng)造性。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早期教育的環(huán)境是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有些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存在著問題。有的家長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總是喜歡聽話、順從、據規(guī)蹈矩的孩子,而不喜歡那些“海小子”,“瘋丫頭”,對孩子處處限制、管束過多。這就有意無意地壓抑幼兒好奇、好問、好動等天性。實際上,正是那些幼時受發(fā)問、好活動、喜探索的孩子,若能進行正確的引導,恰恰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雛苗。

    八、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很重要?,F(xiàn)代社會正日益走向開放,經濟發(fā)展加快,人與人之間交往愈來愈多;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生產規(guī)模擴大,要求人們更廣泛的協(xié)同合作,這就需要我們下一代有較強的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在今后的社會里,交往能力薄弱,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會與別人協(xié)同合作,在事業(yè)上是很難取得成就的,所以,家長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現(xiàn)在,我國獨生子女比率增大,不少幼兒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又多居住在獨門獨戶的封閉環(huán)境里,往往是在家中一人獨玩或看電視等。這種處境使得許多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機會,造成交往能力低下,這是個亟待重視與解決的問題。

      孩子是在與伙伴交住中成長,逐步實現(xiàn)其社會化的。他們在與伙伴的交往中可以相互交流知識、經驗與技能;在與伙伴交往中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體驗各種歡樂與痛苦,從中培養(yǎng)起諸如同情、分享、合作、友愛等良好的社會情感和行為??傊?,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它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生活的幸福,并將影響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后人際關系的好壞與事業(yè)的成敗。

     ?。ǘ┳⒁夂⒆优c小伙伴交往

      學齡前兒童首先是與父母、與家中其他人接觸交往的。父母親要經常與孩子交談,一起游戲,還要引導孩子與家中祖輩及每個成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在家庭這個群體中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

      但孩子從兩三歲起就有了與小伙伴交往的意愿,這種意愿不斷增強,成為他們的心理需要,我在這里想強調伙伴交往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首先,家長應了解伙伴交往是幼兒的一種需要。因為,幼兒最喜愛游戲,而小伙伴就是他們最理想的游戲伴侶,幼兒與小伙伴在游戲中交往可使他獲得許多歡樂與滿足。我就曾注意觀察到幼兒對伙伴交往的需要,我的一個小孫子兩三歲時,家住在樓上,他經常要求下樓去玩,因為樓下有許多小朋友。每當媽媽允許下樓玩時,他就像飛出籠子的小鳥,高興極了。有一次我陪他一同下樓去,見他從家中帶著兩件有趣的玩具帶下樓去。原來,樓下的孩子們都比他大些,他這個小不點兒來到樓下不會引起玩興正濃的小朋友們的注意。為了引起大朋友的注意,他便把玩具放在顯眼的地方,盡力吸引那些人的注意。當他發(fā)現(xiàn)這樣做也未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時,便繼而將玩具摔一下,發(fā)出響聲來引別人注意。從這些舉動中便可看出幼兒是多么渴望與伙伴交往和游玩。我甚至發(fā)現(xiàn),當他獨自一個游戲時也常會假想有伙伴與他同玩,口中念念有詞、有問有答的。

      另外,幼兒在伙伴交往中往往更有利于促進其發(fā)展。孩子與家人交往不能代替伙伴交往,因為成人與幼兒不是一種對稱型的關系,成人絕不會與孩子爭搶玩具、食品。在很多問題上成人與幼兒不可能“一般見識”,而小伙伴在一起卻有差不多心理發(fā)展水平、興趣、需要等,會遇到許許多多和成人在一起難以遇到的矛盾,而處理這些伙伴間的矛盾,學習協(xié)調人際關系,正是孩子實現(xiàn)社會化必不可少的“課程”。

      我曾在幼兒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在交往方面大體有這樣三類孩子:一類善于與樂于和小朋友交往,共同游戲,而小朋友們也都愿意和他玩的;另二類是喜歡參與伙伴游戲但不受歡迎的,因為這類幼兒常出現(xiàn)不友好行為;還有極少數(shù)幼兒則表現(xiàn)孤獨,他們不會也不愿和小朋友交往與共同游戲,總是一人獨處。第一類孩子大多具有活潑開朗的性格、善于交往,一般生活得非常愉快,而后兩類孩子,特別是第三類孩子,生活就不會很愉快,身心也就不可能健康發(fā)展。因此,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幼年子女與小伙伴交往的能力。
     ?。ㄈ┘议L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首先,家長要充分認識自幼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方面認識不足并存在~些心理障礙,如怕孩子吃虧。一些家長總愿把孩子關在封閉的住所,即使外出也不肯放手讓他們和小伙伴交往。我在居民小區(qū)公園或其它公共場所就見到這樣的情景:那里雖有許多孩子,但一些家長是牽著、抱著、盯著,每當孩子跑去找小伙伴玩時,家長便追過去把孩子抱回來說:“快過來,當心人家打你!”這些家長不了解孩子需要在伙伴交往中培養(yǎng)交往能力。所以,只有家長對此有足夠認識,才會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伙伴交往的機會,如請鄰居或親戚家的孩子到家里來玩或與朋友約好帶孩子到別人家玩,到郊外或公園去玩時,也注意讓孩子和小伙伴同玩。

      其次,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多進行交往活動,使他們在交往活動中提高交往能力。有的家長雖然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孩子與伙伴交往,卻很不放手,一見孩子間產生了矛盾便立即介人去平息“風波”,替孩子處理矛盾。這樣就難以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們在交往中時常會出現(xiàn)矛盾。家長不必急于介入,越趄代皰,有了矛盾,孩子們往往能自己解決的。例如,我的孫子可可四歲時,叔叔給他買了一輛能爬坡的汽車玩具。樓下有個比他大一歲的小哥哥維維得知后便到我家來,也想玩玩這個新玩具。幾次提出要求,可可都不舍得撒手,開始維維用威脅的口吻說:“那我不跟你好了!”可可仍不撒手,兩個孩子僵持了一陣,維維眼看沒有希望了,掃興地說:“那我回家了!”轉身便走。這時只見可可三步并兩地跑過去,用身體頂住了家門,用央求的口吻對維維說:“我給你玩還不行嗎?”這時,站在一旁的我才開腔說:“對了,好孩子,有了好玩具不能一人玩,應該和小朋友一塊兒玩才對?!痹谶@過程中可可了解到:如果我不與維維分享玩具,維維就不和我玩了,只有與小伙伴共事才能帶來同游戲的歡樂。這是孩子切身的體驗,最終的分享是他自己作出的決定,是自愿的。如果我過早地介入,強迫他把新玩具給維維玩,可可可能會哭一場,即使把玩具給了維維也是極不情愿的,這樣做并無助于孩子自身發(fā)展。而當他自己作出決定后,家長再給予及時的肯定、強化,孩子就能在交往中逐漸學會分享,并獲得交往的技能。

      再次,家長平時也要注意通過故事及生活中的實例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能,幫助孩子初步征得與人交往和相處的道德準則,如教育孩子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獨霸行為,與小朋友團結友愛,友好相處,尊重父母、爺爺、奶奶,禮貌待人等等。

      近些年來在家教咨詢中,有的家長說他們的孩子膽小,怯懦,和小朋友在一起表現(xiàn)退縮、不主動,見到生人不肯打招呼,不叫人等。這類孩子大多是長期關在家中,在家長呵護下成長的,如果不趁年幼時期進行培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交往障礙,甚至形成孤獨的不良性格,對此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家長切勿當孩子面建人便說:“我們這孩子膽兒特小”、“瞧這孩子就是不肯叫人,沒禮貌!”等等,這樣說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毛病,反而會使孩子閉口不語或躲避的現(xiàn)象有所發(fā)展。對于怯懦、不愛交往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引導他們和較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使他們體驗到伙伴交往的樂趣,同時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在伙伴交往中出現(xiàn)的積極表現(xiàn),及時給予鼓勵。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交往范圍,使孩子增強與伙伴交往興趣、信心與需要,在交往中發(fā)展交往能力。對不肯叫人的孩子,切忌強迫他去叫,、而應耐心地進行引導,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開口叫人,即使聲音很小,怯生生的,家長也要及時鼓勵強化,這樣做一般能克服孩子膽小、怯生問題。

    九、怎樣做個好家長

      家長無不盼望著自己的孩子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人才。孩子的成長有賴于父母親的撫養(yǎng)與教育,家庭教育的質量取決于家長的素質,好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個好家長,教育好子女呢?

     ?。ǎ┰鰪娊逃优呢熑?/font>

      馬克思很重視家庭教育,他說:“法官的行業(yè)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yè)是宗教,家長的行業(yè)是教養(yǎng)子女?!边@段話告訴人們:不論我們是從事何種職業(yè)的,只要有了孩子,當上父母,教養(yǎng)子女就成為一樁神圣的行業(yè),義不容辭的責任。它關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有些家長認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幼兒園的事。他們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責任。有些家長對孩子百般寵愛,放松了教育,這也是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還有極少數(shù)家長只管“抓錢”,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棄了家長應盡的天職。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父母的手里?!彼?,家長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履行社會與國家賦予的神圣職責。

      1995年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等單位舉辦了“教子有方”十佳家長評選活動,這十位教子有方的家長所以能取得很出色的教子效果,共有特點之一便是對教育子女都有高度的責任感。例如,一位名叫卞麗訓的母親,她是青島市某工廠的一名女工,當她生下兒子后不久,得知孩子因視網膜先天發(fā)育異常將終生失明時,痛苦異常。她帶著孩子到北京、上海,找名醫(yī)會診,當確知兒子的眼睛已無一線復明的希望時,一夜間,滿頭的黑發(fā)全部變白。面對這殘酷而又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這位母親下定決心,要把她的兒子金元輝教育好。卞麗訓懷著作一個母親的高度責任心說:“元輝雖然有殘疾,但在心靈上他是健全的,我們必須注意對他品質的培養(yǎng),不能讓他作心靈上瞎子。”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兒子各方面發(fā)展都好,曾被評為“第三屆百名中國好少年”、“中國好兒童”,并獲得多種獎勵。

      (二)家長要提升自身素質,作孩子的榜樣

      有人說: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這一說法不見得準確,但卻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便是潛移默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地,在影響著孩子。特別是幼年兒童,他們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化的特點,模仿性極強,模仿是他們學習做人的主要途徑,而在家庭中,家長就成為他們模仿的主要目標。家長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道德觀念等諸多方面都時刻在影響著孩子。所以,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誠實的家長定能培養(yǎng)出誠實的孩子;出口就說臟話的家長,不可能培養(yǎng)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長培養(yǎng)不出大公無私的孩子。在一次家教咨詢中,一位母親向我訴說她五歲的女兒脾氣暴躁,對她經常發(fā)脾氣,在幼兒園常攻擊其他小朋友。當我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時發(fā)現(xiàn),得知孩子的父親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罵和其他體罰方式對待女兒。顯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從她父親那里習得的。一位教子有方的母親,很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誠實的品質,她說:“為了培養(yǎng)孩子誠實,我在孩子面前從來是說話算數(shù)的?!边@位母親就是用身教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品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國際婦女運動的領袖克拉拉·蔡特金說過,父母“在兒童的氣質中,奠定了最初幾塊基石”,強調父母素質對子女的影響。因此,要成為好家長,必須加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作孩子的榜樣。

     ?。ㄈW習科學育兒的知識,

      現(xiàn)在有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方法不當,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劇。有人說,家長不懂得兒童心理特點,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原則、方法,猶如無照行醫(yī),其后果是一樣的。這話頗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需要家長不斷學習。為了教育好孩子,家長要學一點幼兒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識,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掌握科學育兒的原則與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

      關于幼兒期家庭教育的內容、任務與方法前面已講了不少,這里從當個好家長的角度,著重講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我在多年家教咨詢中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展中的種種問題,根子大多在家長身上,首先是一些家長在教育觀念上存在著問題,因而步入了家教的誤區(qū)。

      不少幼兒家長迫切期望孩子成才,但又不了解幼兒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出現(xiàn)了“重智輕德”、“早期定向培養(yǎng)”等問題,有些家長采用小學化方式“超前教育”,拔苗助長,對孩子進行強制性訓練,迫使孩子學習他不感興趣的東西,從而剝奪了孩子歡樂的童年生活,阻礙了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影響甚至損害了幼兒在身體、品德、情感、習慣等重要方面的發(fā)展,這類實例是不少的。所以,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施教,促進孩子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的發(fā)展,注重提高整體素質,為培養(yǎng)祖國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初步基礎。

      2.掌握科學育兒的一些重要原則與方法

      教育好孩子,必須掌握科學育兒的一系列重要原則與方法,在這里我強調以下幾點。

      首先是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思想和原則。有的家長平時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沒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現(xiàn)“越管越糟”的現(xiàn)象。如,其中一些家長,平時眼睛老盯著孩子的缺點,整天嘮嘮叨叨批評個沒完,或者總愛當著別人的面去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這種做法不僅無助于克服孩子的缺點,對于幼兒說來往往反會強化缺點。因為,對小年齡孩子說來,通常是以成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成人說他怎樣,他就認為自己是怎樣的,而且這種數(shù)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對幼兒發(fā)展很不利。孩子有了缺點家長應通過講故事,講道理等方式教育并引導孩子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當孩子在家長的教育下有了進步時,要多采用肯定、鼓勵、表揚的正面教育方法,促進孩子的行為朝著家長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標方向前進。上個經常得到家長正面教育的孩子,總會充滿信心地、愉快地成長。

      其次,要嚴愛結合。每位家長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長對孩子愛得過度,出現(xiàn)了嬌縱、溺愛的現(xiàn)象,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了。在教育孩子上,家長應做到嚴愛結合。

      所謂嚴并不是指板起面孔嚴厲對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時要堅持原則。但要做到嚴愛結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長道理上也知道應將愛與嚴格結合起來,但遇到問題,特別是當孩子一哭一鬧時,就往往會動搖家長管教的決心,常常以感情代管理智,不能堅持原則。因此,要做到嚴愛結合,還需家長有堅強的教育意志。

      有一位優(yōu)秀的家長以《藏起一半的愛》為題,寫了一篇短文,說了她對親子之愛的看法,其中有這樣一段:“我說對孩子要藏起一半的愛,不是說只給孩子一半的愛,不是說要減少對孩子的愛,而是說家長應理智地愛孩子,賦予愛以更廣博、更深刻的內涵。我覺得,這才是家長對孩子真正的愛,真正的負責。”,這段話對廣大家長可能有啟示,只有嚴愛結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再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這是家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則。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施教者對孩子在教育方向、要求上要取得一致,包括父母雙方、祖輩父輩以及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取得一致就能促使孩子的行為向著同一個方向發(fā)展;如果施教者對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勢必互相干擾,使孩子是非不清、無所適從,甚至形成孩子兩面性等不良后果。

    3.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長看了不少有關科學育兒的書,但仍然教育不好孩子。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是必要的,但光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從一定意義上講,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一本家長必讀的“書”。作為家長,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在掌握一定科學育兒知識的同時。讀懂您的孩子這本“書”,即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與發(fā)展水平。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他的興趣與潛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自信心強,有的孩子比較自卑,對這兩類孩子,家長在教育上就要有所不同。對前者,家長應在保護孩子自信心的同時,注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后者,則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潛力,注意為孩子創(chuàng)設獲取成功的機會,并給予適當?shù)墓膭睿栽鰪娮孕判?,克服自卑感。這樣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家長要細心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此基礎上科學施救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長要重視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在這里我主要說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前面講到,家長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和表率作用,這是創(chuàng)設良好家庭環(huán)境最為重要的一點。除此之外,我還想強調兩點。

      1.讓孩子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孩子的成長特別需要一個溫馨的家,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呢?

      首先,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雙方要互敬互愛,各睦相處,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自然會感到溫馨和幸福的。如果夫妻不和,家庭中經常吵吵鬧鬧,孩子的心理就會感到很不安全、壓抑和焦慮。一位幼兒 的母親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家熱線”寫來一封咨詢信,信中談到他原本天真可愛的 孩子,現(xiàn)在快四歲倒出現(xiàn)了許多毛?。核敝?、 脾氣暴躁,甚至“說謊”等。她不知是什么 原因,也不知該如何教育。從信中還得知近 年來她和丈夫情感不和,經常吵鬧,由于她 情緒不佳,對孩子教育也缺乏耐心,每當發(fā) 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上述毛病時便“使勁地打”、“狠狠地罵”。顯然,孩子出現(xiàn)這許多毛病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而產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正由于缺少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和母親不良的教養(yǎng)態(tài)度。

      其次,家長要設法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 氛圍,使家庭中經常充滿歡聲笑語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家庭娛樂活動,利用雙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滿歡快和諧氛圍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長。

      2.樹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親子關系本身具有明顯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響力。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充滿親情的關系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僅有愛心不夠,還必須有一顆童心,即家長要注意站在兒童的位置上去體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懷著一顆童心去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我小的時候,正處于苦難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全家人過著流亡的生活,物質生活相當艱苦。那時我沒有豐盛的食品、漂亮的衣衫,更沒有高檔的玩具,但卻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給我留下永不磨滅的美好的記憶:春天,父親用他靈巧的雙手為我們做風箏并帶領我們兄妹到曠野去放風箏;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涼,聽父親講故事、講星座;秋天的假日父母帶我們到郊外去游玩,采野花,捉昆蟲,爬山,涉水;寒冬的夜晚,母親帶著我們在微弱的豆油燈光下做手影游戲,這種良好的親子關系對我們身心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良好的親子關系應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愛的基礎上。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應該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與孩子間能做到情感交融,使孩子樂于親近并感受到 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員,不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懷和愛,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這樣 的親子關系,孩子就有了比較寬松、良好的 成長環(huán)境。一般說來,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的 孩子,情緒就會平和、愉悅,有話愿和父母說,會更懂道理,管教起來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十、家長如何與幼兒園合作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兩大環(huán)境,這兩大環(huán)境對勸兒的教育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否則是不能很好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但回家后就是另一個樣兒了。”這種現(xiàn)象表明家園在教育上存在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在園表現(xiàn)不一,就不算教育取得了成功。那么,怎樣實現(xiàn)家園同步教育呢? 家園同步,需要幼兒園與家庭雙方作出努力,從家庭方面說,應明確和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在培養(yǎng)目標上取得共識

      幼兒園是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教育目標和任務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而家長則往往沒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在教育中隨意性很大,有些對孩子另有期望與要求。如: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多識一些字,多學到一些知識;而幼兒園則注重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園教育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有的家長卻教育孩子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一下,你就狠狠打他兩下”。幼兒園培養(yǎng)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盡量學著自己做,而家長則往往包辦代替。如果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目標上不能取得共識,就談不到形成合力去教育孩子,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在培養(yǎng)目標上取得共識,首先需要家園雙方在教育的總目標上要取得一致的認識,即,教師與家長都應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對孩子進行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為了實現(xiàn)總的教育目標,幼兒園根據總的教育目標制定不同年齡段的教育目標卿大、中、小班教育目標),并且將各年齡段的教育目標分解為每個學期、每月直至每周更為具體的教育目標。例如:在小班階段的教育目標中,關于培養(yǎng)孩子的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就規(guī)定了諸如:學會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自己獨睡等等。如果,家長在這些具體教育目標上與幼兒園取得共識,從而家園同步教育,就能有效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ǘ┘覉@經常聯(lián)系,相互溝通情況

      為了達到家園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fā)展,經常聯(lián)系,相互溝通情況。家長與幼兒園聯(lián)系??赏ㄟ^多種方式。

      1,經常性聯(lián)系

      家長在接送孩子時可與老師三言兩語作簡短的情況交流,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xiàn)告訴老師,同時也可從老師處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一以便配合教育;不少幼兒園設有家園聯(lián)系冊,有關孩子的發(fā)展情況也可通過聯(lián)系冊作書面的情況交流;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平日工作又很繁忙,也可以電話方式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和幼兒園老師聯(lián)系。

      如果孩子在性格上有明顯缺陷或行為習慣方面問題較大,而采用上述聯(lián)系方法尚顯不足時,則可與幼兒園老師約定時間作專門的交流與研究,共同商討教育方法。

      2.參與幼兒園各種活動

      幼兒園常常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所組織 的一些活動,如“元旦”、“三八”、“六一”等節(jié)日活動,有時開展某些教育活動也歡迎家長參與,至于舉辦“開放日”更是面向家長 的。家長應力爭參加上述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方法,可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種種表現(xiàn)和發(fā)展水平,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在家中看不到的情況,知道孩子的優(yōu)點和各方面能力,同時也可看到孩子的差距與不足,從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主動地、有針對性地與幼兒園配合教育。

      3.參加幼兒團組織的家長會和學習活動

      幼兒園一般都會定時或不定時地召開家長會,大多數(shù)幼兒園還開設“家長學?!保ɑ蚣医讨R講座),舉辦家教難題研討和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養(yǎng)工作情況和對家園合作的要求,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解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據了解許多幼兒的家長參加了這類活動后,均收益匪淺,可以增進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更新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從而能更好地與幼兒園同向同步地教育好孩子。

      (三)密切配合幼兒國實現(xiàn)教育目標

      幼兒園一般都會通過家長會,家園合作欄等方式,適時地向家長通報本學期、本月或本周的教育具體目標,其中有些教育目標是要求家園密切配合進行教育的。

      例如:幼兒園當前都很重視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教育。小班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愛媽媽的情感教育。幼兒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孩子回到家中定會表現(xiàn)出關心媽媽的情感、行為,家長就應將孩子的良好表現(xiàn)及時向老師反饋以便家園配合,促進孩子良好情感的發(fā)展。中大班有進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教育目標,家長了解這一目標后,可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去一些美麗景點游玩,有意識的配合幼兒園進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教育,激發(fā)孩子愛的情感。

      又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公德教育,家長則可在接送孩子回家時,告訴孩子走路要走人行道,橫過馬路必須走人行橫道線、過街橋或地下通道,使孩子對交通規(guī)則有初步的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常識教育,家長更可以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季節(jié)的特征等等。

      其實,做到家園合作,共同提高幼兒素質并不是件困難的事,只要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做教育的有心人,是隨時都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只要家園配合一致,定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素質。

      以上是我在一些家長學校講課的部分內容,現(xiàn)以《根的教育》為題奉獻給幼兒園園長和老師,以便大家在進行家教指導時作參考。

     ?。ㄕ浴都覉@合作,提高幼兒素質》一書,方明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