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禹辛)
親愛的學友們:
晚上好!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進行家庭教育的學習與交流。今晚,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現(xiàn)象:
最近一段時間,經(jīng)常聽到好多中學生的家長們說:孩子也不知是怎么了?上小學的時候,性格脾氣都比較好,也很聽話??缮铣踔泻?,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情緒波動特別大。有時為了一件小事就會暴跳如雷,還亂摔東西;有時又會為一次小小的成功,高興得又唱又跳。有時,一放學就鉆進自己的屋里不出來,一句話也不和家長說。有時,家長剛說上幾句,他就嫌煩了等等之類的話。
確實,這種情形,我們好多家長都不同程度地經(jīng)歷過。家長們真的不明白,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怎么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一項調(diào)查:
《現(xiàn)代教育報》記者曾通過網(wǎng)上問卷、電話采訪等方式,針對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間、次數(shù)、談話內(nèi)容及親子關(guān)系等問題調(diào)查了解了100對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從調(diào)查情況看,76%的家長已經(jīng)超過一個星期沒有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而平時89%的談話內(nèi)容都集中在學習上。有15%的家長每天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少得可憐,其中的一位竟只有15秒。
調(diào)查還顯示,不少家庭中親子之間的麻煩都來源于缺乏溝通,家長最大的困擾是不知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假如沒有滿足家長的期望,家長除了批評、說教、嘮叨,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溝通方式了。
看來,親子間溝通困難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可令很多家長感到困惑的是:太多時候是頻繁地進行“溝”,但實際效果卻往往是沒有“通”。家長強烈的愛反而讓孩子感到厭倦、逆反,甚至是逃出家門。于是,人相對,心隔墻,親子同在一個屋檐下,卻聽不到彼此的心聲。我們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溝通失敗,也就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失敗。當家長完全不能理解孩子時,家長的觀點和做法也不會被孩子理解和接受。這樣,無論家長出于多么良好的動機,制定了多么遠大的目標,最后還是無法達成愿望的。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間的距離還會逐漸拉大,這不僅會破壞家庭的幸福,嚴重的還會導致家庭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家長愛的傳達,又是什么原因妨礙了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呢?
一則寓言故事: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 …… …… ……
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鑰匙因為非常了解鎖心,所以它才能輕而易舉地將鎖打開。聯(lián)系到我們家長與孩子的關(guān)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分門別類地存放在他們心靈的深處,按時間順序加上了不同的鎖,并設(shè)置了密碼,這就是孩子的“心鎖”;而我們的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地去破譯孩子這把“心鎖”的密碼,及時地將孩子各個時期的心鎖開啟,幫助孩子將心門敞開,讓陽光、雨露、空氣等進去,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所以,家長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與孩子進行和諧、有效的溝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今天我就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談一談家長如何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一、問一問自己的內(nèi)心:明確我要什么?
有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來自心靈的力量!而溝通恰恰是從心開始的!所以家長要想與孩子達成良好的溝通,首先要真正地問一問自己的內(nèi)心,我到底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到底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和孩子交流?
(互動1):下面,我想和大家做一個互動,來幫助大家明確一下我們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請大家用三個詞描繪一下,您心中最最希望您的孩子將來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 …… …… ……
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知道孩子怎么了?
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是心理活動的主要器官和物質(zhì)基礎(chǔ)。青春期是一個人的大腦從生長發(fā)育走向日趨成熟的時期,大腦的興奮性比較強,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這一時期,孩子的思想、觀念開始形成,用我們最普通的話來說,就是“人生開始覺醒”。因此,心理學家斯朗把青春期稱為“人生的第二次誕生”。
這一時期,孩子開始關(guān)心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們開始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等問題。對自己產(chǎn)生好奇和疑問是孩子內(nèi)心覺醒的過程,也是孩子從青澀到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同時,這一時期孩子會有一下幾種表現(xiàn):
1、獨立意識增強
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由于身心迅速發(fā)育,心理上的“脫胎換骨”開始了,自
我意識開始清晰,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一方面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大人了,竭力想擺脫父母的管教,不愿意被當作小孩,渴望有獨立的人格,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納、理解和尊重。希望能獲得某些權(quán)利,找到新的行為標準并渴望變換社會角色。一旦他們的自主意識受到阻力,人格發(fā)展受到限制,他們就會反抗??墒橇硪环矫妫钟捎谒麄兊纳鐣?jīng)驗不足,自我生活的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完全脫離父母,所以他們的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困惑與焦慮。
2、孤獨感增強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成人感和獨立意識的建立,知識和經(jīng)驗的增加,性機能的成熟,一些不被人知道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就會藏在心底,這時就會出現(xiàn)青春期的心理閉鎖。他們將自己的心理世界封閉起來,不愿意向外界袒露,尤其是不愿意向家長袒露。同時,從青春期開始的“心理上的斷乳”,也給青春期孩子帶來了很大的不安,盡管他們在主觀上有獨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實際上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獨立的生活。他們的內(nèi)心沖突及在現(xiàn)實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較多,對許多問題還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決,可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擔心有損獨立人格,因此,就會產(chǎn)生一種孤獨的心境。
其實,青少年是很希望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更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但如果沒有合適的交流渠道,不能與大人很好的溝通,他們就會轉(zhuǎn)向同齡人,與他們推心置腹的進行談話,向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吐露心聲。
3、情緒不穩(wěn)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也逐漸增多,各種各樣的信息紛至沓來,這就使他們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了。而這時,他們的大腦的神經(jīng)機制并沒有發(fā)育健全,調(diào)節(jié)能力還比較差。因此,面對各種壓力和刺激,便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不平衡。同時,身體的快速發(fā)育也使青春期的孩子經(jīng)常處于好奇與不安之中。而且他們又不像成年人那樣善于控制或掩飾自己,常常喜怒無常,因而顯得情緒忽好忽壞。這并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孩子有“病”或者“犯神經(jīng)”,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之一。
如果這時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仍停留在孩子的少兒期,還在沿用以前諸如說教、嘮叨、命令等溝通方式,用不變的思維去應對變化中的孩子,就會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良好溝通。
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后,家長朋友們可能多少會理解孩子的情緒為什么會“七十二變”了吧!現(xiàn)在,讓我們來聽聽孩子們是怎么說的!
一位孩子的心聲:
自從進入初中之后,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焦慮、煩惱、緊張等情緒令我感到很不安,使我的心情起伏不定。一會兒覺得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一會兒又覺得天是黑的、地是暗的。不知道明天會是怎樣?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似的重復著早起、上學、聽課、做作業(yè)。有時候還得聽父母的嘮叨、老師的責罵。
小的時候,我總是盼望著長大,長大了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想法,能自由自在地飛翔。可是,現(xiàn)在真的長大了,煩心的事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踵而來。我常常想:成長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是苦?是甜?好像都是,也好像都不是。上中學后,我要不停地做作業(yè),有時作業(yè)太多了,要做到很晚才能做完。有時候,還要被逼著去參加我不喜歡的培訓班……此時我心里真的很難過,但我在向父母傾訴時卻得不到幫助,可想而知,我的心里有多苦。
也許,在爸媽的眼里,我是一個不正常的孩子,不但情緒多變,而且叛逆心理特別強??伤麄円苍S不知道,有時候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無法控制自己。
聽了孩子的心聲,您會有怎樣的感受?看來,青春期孩子內(nèi)心的煩惱也不比大人們少,他們也非??释麃碜愿改傅膶捜?、理解、尊重和真心的愛?。?span lang="EN-US">
我們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
(互動2):想問一下在座的家長們,您說是開車容易?還是培養(yǎng)孩子容易?
…… …… …… ……
三、學習科學的家教技能:知道我該如何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jīng)明確,我們是要孩子健康快樂幸福地渡過他們的
一生。那種快樂幸福的感覺不是我們表面所能看到的,是要孩子自己內(nèi)心真實感受到的!每一個孩子對自己未來的選擇都是不同的,只要不是違法亂紀、擾亂社會的,我們家長都要尊重。我們沒有權(quán)利幫孩子選擇他們的未來,我們能夠做的只是引導與建議。
孩子應有他自己的思想,應走他自己的路。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時間和空間做他自己的事,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引導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錯誤的認知,從而主動修正自身前行的坐標,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但我們家長一定要明確:溝通不是說服,說服是單向的行為,而溝通是雙向的行為。溝通的好壞取決于孩子的回應。話有很多種方法說出來,用孩子聽得明白、能夠接受的語言對他說話才會有最大的效果。改變我們說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孩子聽的效果;改變我們聽的技巧,才能更好地促使孩子去說。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溝通時,我們心中不要持有“你低我高”、“我對你錯”這樣的想法。不要帶著攀比、指責、唯分是舉的心理去和孩子交流,我們要帶著誠懇、平等、守信的態(tài)度和孩子去溝通,同時也要聆聽孩子的意見。我們要做到:
第一、 用心傾聽,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我們知道,很多家庭問題都是“溝通”的問題,而“溝通”的焦點又是“傾聽”的問題;抓住了傾聽,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關(guān)鍵。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內(nèi)心真正在想什么,
關(guān)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guān)心和幫助,才能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就像眼睛里進了一粒沙子很難過,但當眼淚將之流出來后,便會覺得舒服多了一樣,傾聽在心理學上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當孩子遭遇挫折、沮喪、委屈和失敗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評,更不是教訓;而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讓他哭,聽他說,了解他,安慰他……如果孩子能把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擾或問題能說出來,通常問題就已經(jīng)解決一大半了。
同時,傾聽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它是有技巧的:
技巧一:孩子說話時,家長的態(tài)度一定要專注,千萬不可以到處走動、邊做事邊聽或背對著孩子,這些行為會令孩子認為家長不關(guān)心自己,對自己所說的一切沒有興趣。
技巧二:當孩子訴說高興的事時,家長應表示共鳴;當孩子訴說難過的事時,家長應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訴說家長不感興趣的話題時,家長應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并使用“嗯”、“噢”、“是嗎”等詞語,表示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xù)說下去。
技巧三:當孩子說話時,家長在適時地給予孩子語言反應的同時,也要善于用非語言的信息,如肢體及表情,表示對孩子的關(guān)注:認真注視著孩子的眼睛,仔細聽孩子說話,同時關(guān)注孩子的表情,向孩子傳遞“我正在聽”的信息。必要時,撫摸、擁抱等身體接觸,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深切的愛,從而使孩子更主動,更自信,更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案例:愛與媽媽講心事的婷婷
…… …… …… ……
第二、 真心接納,讓孩子獲得理解和尊重
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要將自己的偏見、指責及不合理的期望等等都放下。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接納孩子的所為。無論孩子在悲傷、孤獨或興奮、快樂時,家長都能夠給予孩子的情緒以關(guān)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對他的情緒。要相信,孩子所說的、所做的都是他們當下認為最有道理的,都是正常的;雖然我們不能贊同,但我們還是應該理解,應該真心地接納,我們可以先順著孩子的意思,然后再想辦法把自己的意思說出來。要知道,人通常喜歡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歡像自己的人。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喜歡并信任我們,從而愿意聽我們的建議或看法。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家長是在真正地為他們好,是心疼他們,想幫助他們,這樣孩子就能向家長敞開心扉,向家長訴說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會在有困難、有困惑時尋求家長的幫助與指導。
案例:一位智慧的母親:
…… …… …… ……
第三、巧用書信,創(chuàng)造親子溝通新局面
和孩子溝通,除了面對面的交流外,還有許多形式,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渠道、
多種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本不想說的東西,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益。
書信就是一種充滿溫情的表達方式。當我們覺得和孩子進行口頭交流效果不太好的時候,當我們希望自己的話語能充分引起孩子關(guān)注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即使我們和孩子近在咫尺。而且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用寫信的方式往往更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寫信時,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只用我們自己真摯的感情,或者講一些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或周圍人的例子來鼓勵孩子。這樣,避免了喋喋不休地空談大道理、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促進了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
案例:父親:每天一封家書
兒子:還父親一個驚喜
…… …… …… ……
第四,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機會,將親子間的良好溝通持續(xù)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繼續(xù)努力,細心觀察,創(chuàng)造機會與時間與孩子交流。比如,在家長與孩子一起打完籃球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時,也就是選擇孩子愿意說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同時,家長還要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與孩子交流,比如,家長可以花點時間體驗一下孩子迷戀的漫畫書、流行音樂、網(wǎng)絡(luò)等,但不要輕易做道德評價,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追求,這樣才能逐漸找到與孩子交流的話題。而且,家長還可以設(shè)計一些“家庭讀書會”、“家庭卡拉OK”、“親子同游大自然”等活動,創(chuàng)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與話題。為了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家長還要通過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將良好溝通持續(xù)下去……
案例:快樂的30分鐘:
…… …… …… ……
可見,只要家長能合理運用溝通的技巧,盡可能創(chuàng)造多的機會去和孩子溝通,孩子內(nèi)心的阻抗會一點點地減少,孩子煩躁的心也會逐漸地平靜下來。這時,家長可以耐心地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觀點,將心中的正向建議說出來,并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也會認真地考慮家長提出的建議,并能主動地與家長協(xié)商。
同時,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有些問題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幫助孩子慢慢認識,慢慢溝通,別希望著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畢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只有掌握與孩子交流藝術(shù),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小結(jié):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蓬勃生長的小樹,有頑強的生命力。他們需要充足的陽光、空氣、營養(yǎng)和水分 ——這就是理解;但他們精力旺盛,充滿夢想和愿望,可能長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時地修剪以保持樹干的筆直和樹冠的豐滿——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溝通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為人父母者都要學會的一門藝術(shù)。家庭教育中應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架起一座親子之間心靈的橋梁,讓親情得以雙向地相互交流。只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采取恰當?shù)臏贤ǚ绞?,親子間就會情連著情,心連著心,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
要想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改變。相信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會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自身的改變,讓親子間的溝通成為一道美麗的彩虹,讓孩子能和自己以心相交,使親子間的交流真正達到“溝通無極限”!讓孩子的成長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謝謝大家!
u/9332/archives/2010/201087204918.html
相鄰博客
- 0-18歲的心理特點 [2010-07-18 23:35:00]
- 好家長不妨“懶”一點(高虹) [2010-07-27 08:27:00]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親其師 [2010-08-16 00:36:00]
- 獻給第11期家庭教育講師培訓班(高虹) [2010-08-16 23: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