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確立家長的主體地位(桑?。?/h2> (2009-09-14 04:00:00) [編輯]
在交流中,要確立家長的主體地位,提高家長的參與積極性, 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為了確立家長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參與積極性,首先可從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入手,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及培養(yǎng)觀念。由于家長的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社會地位的不同,在教育觀念、方法上存在著差異,體現(xiàn)出明顯的層次性,因此,要對不同層次的家長進行不同內容、不同方式的指導。如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我第一步是讓家長樹立“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個體”的觀念,使家長明白孩子是在自己的不斷探索中成長起來的。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對待孩子事事包辦,表現(xiàn)得體貼入微;有的家長雖有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想法,但無實際行動;也有的家長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因此,第二步我就組織在班上開展“能干的小手”、“故事大王”、等比賽,使家長從相同年齡學生發(fā)展水平中,看到自己孩子存不足,幷請班上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家長、語言發(fā)展好的學生家長、思維活躍的學生家長談各自的培養(yǎng)經驗,讓家長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xiàn),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并展開討論,指導家長逐步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在家長會中我會請家長提寶貴的意見,及時了解家長所需,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另外,我還通過“短信平臺”等欄目,及時感謝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使家長工作更有針對性。
在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我就會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學校里“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tài)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關鍵在于表達一種愿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鄰博客
- 需要學會了解家長 [2009-09-14 03:56:00]
-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董鳳玲) [2009-09-14 03:58:00]
- 指導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張劍英) [2009-09-14 04:01:00]
- 要尊重家長,向家長學習 [2009-09-14 04: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