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交往,從小到大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交往,你有哪些困惑?膽小、愛打人、受欺負……我們邀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北京師范大學陳會昌教授與大家交流這個話題。歡迎大家提問。
問題1:
風靜媽:孩子膽小,怎樣引導?
先說下我女兒的情況:5周歲,從小在陌生場合如果哭的話,會很大聲很大聲,而說話聲音就輕了。幼兒園老師反映她膽子小,平時說話聲音較輕,其實她在家有時對我說話也比較輕(當然大部分是響亮的,)我想可能是習慣吧?但我?guī)状伟l(fā)現(xiàn)她在與小朋友玩時很放松,總是大聲說話的。還有放學時與老師說再見,倒是挺自覺,聲音也響亮的,只是早上讓她向老師問好時,聲音明顯輕。再提一點,2008年圣誕節(jié)上我們這兒的基督教會里,女兒與幾個小朋友在臺上表演舞蹈,女兒沒有難為情,跳得不錯,還會用眼睛找臺下的我們,這點我感覺女兒膽子還是有些大的。呵呵!
事例一:“被迫”分完貼貼紙
這次,我侄女送給女兒一盒精美的貼貼紙,女兒高興的不得了,一直捧在手心里,連睡覺也執(zhí)意要把紙放在枕邊。正巧碰到星期天學員(小學生)要來寫毛筆字了,女兒提出要把貼貼紙送些給小朋友們。當孩子們的下課時間到了,我便宣布要貼貼紙的小朋友去女兒那兒拿,誰知道他們一涌而上,把女兒團團圍住,女兒有點不知所措吧,我趕緊讓孩子們排隊,可這時候說好像效果甚微。接著便上課練習寫字了,我正想手把手教一學員寫時,無意中聽見幾個學員(在各自位置上)正輕聲地還在向女兒討貼貼紙呢!女兒也就又給了他們各一張,于是分完了貼貼紙。
到了晚上,女兒惦記起貼貼紙來了,哭了,因為她自己一張貼貼紙也沒有了。
我對她說:“剛才分的時候可以自己留一些嘛!”
女兒回答:“剛才他們全圍在我身邊呢……!”
我:那你可以說,不好意思,這幾張我自己要的,不能再分給你們了!
女兒:那個哥哥(讀四年級)說不給他的話,他就叫我“阿波羅”。
(那還是上次我女兒沒梳頭,亂披著有些彎曲的長頭發(fā),于是這學員便給女兒取了個“阿波羅”。)
我:你可以對哥哥說出你叫什么名字,不是什么“阿波羅”。你肯定地堅決不再給紙了,哥哥姐姐們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不再會向你討了,因為你沒有說話,沒有說出你自己心里的想法,他們還以為你要把貼貼紙分完呢!
事例二:在家有時有輕聲說話的習慣,在外面更不習慣大聲說話
母女倆出去玩,乘公共汽車時,我也總是提出讓女兒幫我買票,可女兒總是說讓我買。我一次次的堅持要求,事先與她說好,女兒有時勉強答應來買,可到了汽車上,總是不習慣大聲說話,最后只好由我來買。這次元旦出去玩,我對女兒說好,這次如果你幫媽媽買票的話,下次我一有空便會再帶你去玩的。一開始在家時女兒還是主動對我說這次就由她來買票,可兩人快走到站時,女兒說不想買票了,說反正這次去了××,下次她也不想去了,到了車上,我無奈想出了急辦法,你不買票的話,待會兒已說好買漢堡就不買了,女兒聽我這一說,急了,我把錢給女兒,售票員阿姨走過來了,可女兒眼睛一眨不眨直盯著阿姨,遲遲不開口,售票員便從女兒手中把錢拿過去了。在玩的地方,有個地方在做廣告免費贈汽球,女兒倒是對陌生的阿姨說了要紅色與藍色,還說謝謝,是在我提醒下,只是聲音還是較輕。當天回家后我聽見我媽在問女兒車上有沒有幫買票,(我沉默,)女兒一邊瞧瞧我,一邊頑皮地回答外婆:“噢-----!我忘記了!”我輕松地對她笑笑。
我自己有兩點思考疑惑:
1.當女兒自己思想后,就答應來買票,主動說起由她買,這是一點,還有一點就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阿姨時,我覺得她在用心努力加油,雖然后來最終沒買成,沒大聲說“阿姨買票”,但一次次的這些嘗試,是在進步,與成功一點點在靠近?
2.我這樣的懲罰(你不買票的話,待會兒已說好買漢堡就不買了),妥嗎?她雖沒買票,后來我還是給她買了漢堡,不知她會不會在想媽媽是騙她的,原來沒做到也會給買的?以后這樣的懲罰慢慢地就會不靈了?是不是應該對女兒說明媽媽看到你在努力了,有進步就行。
煩請陳教授分析指正,謝謝!
回復:這個問題比較有代表性,孩子膽大和膽小在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學上把這個叫“氣質”,或者叫“抑制性”和“非抑制性”,和人的神經過程的敏感性有關系,比較敏感的孩子一般膽子比較小,考慮問題比較細;第二個方面是經驗的積累,風靜媽的這個在車上買車票的例子很好,孩子通過這樣的鍛煉,可以積累經驗應對怎樣面對陌生人的情景,這樣的經驗積累多了就習慣了,但是沒有必要給孩子壓力,刻意用獎懲的方法要求孩子在不想做的時候非做不可。
我的觀點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其自然是根據(jù)孩子的天性來看待孩子,順勢而為是根據(jù)時間地點對孩子提出恰當?shù)囊?。最忌諱的一點是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膽小?;蛘吒H戚朋友議論孩子膽小,多鼓勵多提供機會鍛煉很重要。最后要說的一點是孩子的氣質特點跟他的智力、學習成績的關系不大。可能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但是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還很難說,互有利弊。
問題2:
Miah:我的女兒是不是早戀?
一天,我正在廚房做飯,女兒跑過來:媽媽,你知道我現(xiàn)在想什么嗎?
我說:不知道啊!!
她說:沒事!
我叫住她:和媽媽說心事吧?
她低了一下頭:媽媽,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和我們班的小男生玩的時候,總想嫁給他們!
我說:誰???
她說:誰都是,只要是學習好的!
(天啊,我心里大大的喊了一聲,差點叫出來!)
我調整好心態(tài)對她說:沒關系,你只是覺得他們都學習好,很羨慕他們,別瞎想,向他們學習就好了。
過了些天,她又對我說:媽媽,我想嫁給XXX(小男生的名字)
我說:為什么???
她說:因為他聰明又淘氣!
老公建議我:再提這事就打她,我覺得不太可行。
另外,女兒會因為一次不經意的小錯誤,弄的心神不寧。有一次開運動會,她太餓了,于是吃了別人一根火腿,于是她感到不安,在心里斗爭了好長時間,才拿出勇氣對我“承認錯誤”!
有一次,別人給了她一塊口香糖,可她一直沒敢吃,最后扔在別人家的廁所里。說這些的時候,她的眼里滿是惶恐!
甚至有一次,她說:媽媽我經常自己一個人玩當媽媽的游戲(這時她哭了),我說沒關系啊,媽媽小時候也玩,而且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兒。她說,我還小,我怕自己不適合!
還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奶奶買給她的新尺子弄丟了,她擔心奶奶會生氣,就讓我給她買了一樣的一把,并和我約定不要告訴奶奶??墒怯幸惶欤棠虇査哼@還是我給你買的尺子嗎?她說還是。可是后來,她又覺得自己對奶奶撒謊了,對不起奶奶!這時她傷心無助的恨自己的缺點怎么這么多呀?!
她說,她對我說這些事,想了好幾天,心事好難受。聽著她對我訴說著她心里的不安,我表面平靜,內心卻翻江倒海:是我不健康的情緒傳染了女兒,讓小小的她這么痛苦!我算是什么媽媽?
我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她還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她的文具盒里多了件不屬于她的文具,我和老公發(fā)現(xiàn)她在說謊,于是對她進行了長達2個小時的心理攻堅!那次,我和老公表現(xiàn)的很激動,尤其是我,簡直有些變態(tài)。對于一個5歲大的孩子來說,那天我們的做法過于嚴厲,甚至可說有點殘酷!以至女兒最后兩只小手舉過頭頂,然后合在一起給我作揖,大哭:爸爸,媽媽,求你們原諒我吧,我還說過別的慌,今天我全都承認,我還是不是好孩子?(孩子,對不起,是媽媽不對,看到你這樣,媽的心碎了。)
女兒,你說,每當你不小心犯了錯,你都會想起那件事;你說,你一想起那件事,你就會全身發(fā)冷!不知道怎樣,才能消除你小小心理上那個大大的陰影!如果說對不起可以的話,我愿意說一輩子!如果用我犧牲可以挽回,我愿意承受所有。可是,女兒,你能忘掉嗎?
女兒,對不起!你不要原諒媽媽。因為媽媽不是個好媽媽!
今天,女兒對我說,媽媽,我和我們班的女生XXX都喜歡那個小男孩兒,好像都在搶他一樣!天啊,我快瘋掉了,現(xiàn)在是夜里11點整,真的睡不著了,哪位老師可以幫幫我啊。
回復:一個7歲女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不能說是早戀。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從佛羅伊德的發(fā)展角度來看,還處在要擺脫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的階段。也就是幼兒把他的異性父母作為他一生中的第一個異性愛的對象,這種想法是非常天真的,下意識的。佛羅伊德把這個階段的幼兒稱作“神經癥階段”,擺脫“神經癥”的辦法就是以同性別的父母自居,或者到家庭外面尋找“愛的對象”。從miah的女兒的表現(xiàn)來看,她在學校的行為正是體現(xiàn)了她要擺脫神經癥的努力,表明了她自己的策略和智慧,實際上這種尋找對象的行為和青少年期后的早戀有本質的不同。父母應該采取非?;磉_的態(tài)度,采用非常巧妙的策略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比如說:可以輕描淡寫地夸孩子:“你還挺有眼光的”或“你的辦法可真不少!”如果像孩子爸爸說的,用打孩子的辦法來解決那就大錯特錯了。
您提到了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創(chuàng)傷的那個事件,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父母的做法在發(fā)現(xiàn)孩子不誠實之后,父母表現(xiàn)出斷然反對的態(tài)度,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在具體做法上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做“心理攻殲”有些過分,其實父母只要表明態(tài)度,給予準確的評價和一個恰當?shù)貞土P就夠了,這樣免得以后類似事情重復發(fā)生。也免得父母在事后自責。但是一般來說,孩子會忘掉這種不愉快的經歷。所以miah不必過分自責。
問題3:
FLYBIRD:5歲孩子怕受挫折、不愿回答問題,怎樣引導?
陳教授:您好,我是一名接近5歲的小孩的母親。我小孩現(xiàn)在面臨一些問題,我作為父母感到非常擔心,但是不知道怎樣做能比較好的誘導他。
在與小朋友交往上:
他表現(xiàn)出強烈想跟小朋友交往的愿望。但是,他非常怕受到挫折。比如,有一次他跟小朋友玩小火車的游戲(就是拉住別的小朋友的衣角),結果別的小朋友對他態(tài)度不好地說“不”,他的情緒立馬受到好大的影響,就一個人跑到一邊玩去了。再就是他很喜歡跟比他大2-3歲的小孩玩,這樣正常嗎?是不是因為大孩子寬容些,比較容易相處?如果他這樣怕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又如何在社會中立足了?我非常擔心,請您給我一些建議。
在交往的語言上:
我發(fā)現(xiàn)我家小孩每次家里來了人,或者是出去有人問他:“你叫什么,你今年幾歲”等等,他從來不回答,只像沒聽見的。我有時問他話他也不大理我。但是,他遇見他喜歡的玩伴,話蠻多的,比如“小哥哥,等等我”“我也想和小哥哥一樣”“我明天還去找小哥哥玩”,他的語言據(jù)我觀察,應該是沒有問題,他會用一些“被”字句,“把”“另外”,還有一些形容詞等等。他喜歡的話題,和他高興的時候,他話特別多,問了就會答。但有時候,我一個問題問他幾遍,他都不答。陳教授,我小孩怎么不像別人家小孩那樣,遇見有人問問題,就回答?我應該用什么方法鼓勵他比較好呢?謝謝。
回復:這個孩子明顯屬于氣質有些抑制的孩子,所謂抑制專指面對陌生情境和陌生人的最初一小段時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退縮和沉默的行為。是神經敏感性較高造成的。對孩子的這一類特征,父母應該順其自然,不要過于強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遇到挫折就有些退縮,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想和比自己大2歲的孩子玩的原因,除了大孩子更寬容之外,他可能覺得跟大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至于說媽媽提出的問題不回答,可能是因為媽媽給孩子提問題過于頻繁,不管在孩子愿意不愿意的時候總是問他問題,或者他回答媽媽的問題不能給他帶來什么好處。(比如他的回答不能得到媽媽的肯定)這樣的事情只要有一次兩次,就會對孩子的回答問題的行為造成一種阻礙作用。所以建議媽媽以后可以多采用講故事或者互相問答的方法。
問題4:
Redtulip:女兒的玩具總被搶,怎么辦?
陳教授好!我女兒2歲八個月,從小比較老實膽小,從來不會打人也不搶別人的東西,別的小朋友要玩她的玩具也都讓玩,有時不太愿意時,只要大人一說“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交換玩玩具”等類似的話時,女兒也會同意,我認為這是優(yōu)點。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分享,很多時候都是不分享,女兒就感到很不公平。別的小朋友打她或搶她的玩具時,都會以我家寶寶的“哭”告終,從來都不會還手,更不敢把東西搶回來。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特別是上了幾個月的親子課之后,女兒的膽子慢慢大了不少,有時也會要回自己的東西,但遇到比較“強”的孩子,還是由于力氣小或者膽怯等原因,眼看著手里的東西被搶走。最近女兒的親子課上有個小男孩專門搶女兒的東西,可能因為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都是比他大的男孩子吧,只有我家寶寶一個女孩子,所以我女兒就成了他的鎖定目標,手中的玩具、上課坐的位置,甚至回答老師提問他都會用手碰一下我女兒說:“你別說!”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幸好女兒并未因他的言行而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是手中的玩具是鐵定會被他搶走的。當然我會告訴那個小男孩,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可是他根本不聽,老師和他的媽媽并未及時制止和教育他。再遇到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處理,是幫助女兒抱緊玩具,還是任由他搶走之后僅對女兒進行安慰?還是被搶之后,鼓勵女兒再去搶回來?我是擔心女兒的自信和自尊心受到傷害,若因此形成自卑心理可就麻煩了。
回復:讓孩子上親子班很好,可以積累她最初的社會經驗,接觸到不同的年齡、性別、特點的同伴兒,也了解到很多同伴交往的方式、特點。知道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比如力氣大小不同,和同伴分享的行為不同,回答老師問題的積極性的高低不同,情緒特點不同。但是兩歲多的孩子,一般還不大懂什么是分享,甚至有的孩子不懂什么是擁有,擁有的意思是這個東西是我的,別人不能從我這里搶走。所以在親子班的活動,可以增加孩子的經驗,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經驗,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去觀察、自己去解決同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父母不要過多地干涉。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比如玩具搶走了以后,幫寶寶把玩具拿回來。孩子沮喪的時候給孩子一點安慰等等。讓孩子形成真正分享,自我控制等行為,可能是在孩子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體來說可能是到了幼兒園中班的事情了。
問題5:
s_9106:見了生人就哭,怎么辦?
教授,您好!我家小孩現(xiàn)在剛剛4個半月,帶他出去照百歲照的時候,一給他拍照他就哭,抱起來就沒事,結果照了3次,他的反應是一次比一次厲害,越哭越兇,可是回到家馬上就笑了;后來發(fā)現(xiàn)出去打預防針時見到陌生人也哭;因為天氣涼,平時很少帶孩子出去,是不是因為環(huán)境陌生孩子害怕呢?還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質不好?怎么幫助孩子呢?請教您,謝謝!
回復:孩子哭是因為這種情境對他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這種現(xiàn)象是非常自然的。孩子可能屬于偏抑制型氣質,詳細講解見對風靜媽的回復!
問題6:
ZeroCool:怎么才能讓孩子大大方方的在大家面前展示他學會的東西?
陳教授,您好!我的寶寶到2月14日就3歲了,是個男孩子,在學習了一些新東西以后,在他熟悉之前總會躲起來自己練習,不讓我們知道。
特別是有的時候他總在某個特定環(huán)境下才會顯示出來他學習的成果,比如最近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會用英文數(shù)數(shù),但僅限于在晚上關閉房間燈光,打開手電在屋里跑、跳和走的時候,才用英文數(shù)數(shù),開了燈或者白天,怎么要求他說,他也不說。
跳舞、唱歌也都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唱歌還有自己填詞的現(xiàn)象,可有意思了,但就是不在大家(3人以上)面前表演。
怎么才能讓他能夠大大方方的在大家面前展示他學會的東西呢?是否這樣子說明他是個內向的孩子呢?
回復:孩子在單獨的房間里邊跑邊跳數(shù)英文歌,是孩子的一種認知、回憶,并從中獲得情緒滿足的過程。但當著別人的面數(shù)數(shù)做事,是一種社會交往過程。這兩種過程有不同的機制,小孩子從中所產生的內心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他的經驗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對于這個孩子來說,他在單獨房間里唱歌獲得很大的快樂,當眾他不會有這樣的快樂,這個孩子確實屬于偏內向,不喜歡交往。這屬于孩子的天性,父母應該尊重,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可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喜歡交往,和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比如當看到孩子偶然在其他人面前表現(xiàn),馬上給予引人注目的夸獎和適當?shù)奈镔|鼓勵。
問題7:
彬彬的美麗媽媽:6個多月的女寶寶,有哪些交往方面的問題與經驗?
你好,請問,對于6個多月的女寶寶,有哪些交往方面的問題與經驗嗎?
回復:孩子身邊的人對孩子一定要疼愛、敏感、耐心、及時。做到這8個字,孩子就會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來說是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這是孩子成長最初的基本的社會環(huán)境。比如敏感,媽媽應該能從孩子的哭聲中分辨出他的需要,是餓、是需要抱;及時,我覺得我們的媽媽們做不到這8個字,因為在孩子有要求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通常是滿足不了的。
問題8:
anran: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是否會對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造成影響?
陳老師:您好!我兒子10個多月了,從2個月開始,只要有人一逗就笑,后來抱他出門,見人就樂,很愛笑。但由于我們工作忙,帶孩子出門玩耍的時間很少,孩子幾乎沒有接觸其他小朋友的時間,這種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是否會對他的社會性發(fā)展造成影響?請問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是從多大開始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怎樣引導?謝謝!
回復: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從一出生就開始,2周的時候就會有社會性微笑,在養(yǎng)育過程當中,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抱孩子、逗孩子,跟孩子“談話”,見各種各樣的陌生人,都屬于社會交往范疇,在一歲以內有很多機會和各種陌生的嬰兒和孩子交往,對其積累社會交往經驗有好處。但如果這樣的機會比較少,也不一定會影響他以后的發(fā)展。一般情況下,小孩的社會交往范圍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走向正常。只是影響到后期的適應時間的長短而已。
問題9:
青花瓷:小氣、愛哭、不喜和小朋支一塊兒玩耍,怎樣引導教育?
我家的妞現(xiàn)在2歲零3個月了,但總是不喜和小朋支一塊兒玩耍,并且小氣,老愛哭,不善與陌生人交流,只同爸媽與其它家人交流。因計劃明年送去嬰兒園,擔心她進了學校也不和小朋友玩耍,交流,形成孤僻的性格,故請教專家像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應該如何做正確的引導教育?讓她變得大氣、活潑、開朗?
回復:孩子的個別差異很大,請你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在適應托班的時候遇到困難,據(jù)說有些孩子在去嬰兒班的時候,哭的時間很長(有的時間長的3個月間每日都在哭),逐漸就適應了。孩子真正的社會化是在幼兒園這樣的社會實踐中逐漸積累經驗的結果。父母的態(tài)度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孩子膽小,鼓勵、表揚、強化等。請參見對風靜媽的回復!
問題10:
泡泡媽:不喜歡的事堅決不做,任性還是執(zhí)著?
我的寶寶現(xiàn)在1歲10個月了,在平時和人相處的時候,很隨和也比較愛說話,也能自己玩,是個很省心的寶寶。但是,如果寶寶不喜歡的東西,她會特別倔強,不喜歡做的堅決不做。我不知道這是任性還是屬于寶寶特別執(zhí)著,我應該怎么做呢?急切的希望指導。
回復:這個也是屬于孩子氣質特點的問題,涉及到一個人的個性的靈性,如果向積極方面發(fā)展,可能成為執(zhí)著、堅強、抑制品質,如果向消極方面發(fā)展,可能發(fā)展為任性,長大以后變成剛愎自用的人。所以現(xiàn)在來看這種特點是中性的,無所謂好與壞,屬于孩子的天性。父母應該順勢而為,對這么小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至于對孩子行為是褒是貶,要見機而為。
問題11:
主持人:有的寶寶和小朋友玩的時候,被人欺負也不敢還手,只會哭,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回復:對1-2歲的學步兒來說,父母要做的就是安慰孩子,鼓勵孩子繼續(xù)和同伴一起游戲。不要鼓勵孩子還手,對于已經上幼兒園的幼兒來說,孩子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沖突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父母不要當時插手。事后可以講一些道理??偟脑瓌t是鼓勵孩子和別人分享,給別人幫助、合作,同時要維護個人的權利。
問題12:
主持人:有的寶寶和小朋友玩的時候,不高興就打人,有時還會把人打傷。說了他,下次還會這樣。該怎么教育他?
回復:攻擊性也是人的天性,和遺傳的關系較大,特別是在1歲半以前的時候,孩子不會掩飾,攻擊性會自然表露。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般應該做的事情是把孩子抱離同伴兒,做出一些負面的評價和表示,等一會兒以后讓孩子和同伴兒繼續(xù)游戲。不要過分地夸大和強調孩子打人的行為,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成人的過分夸大和強調會變得越來越愛打人。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他一些懲罰性的措施。如中止游戲一段時間或父母對孩子采取“愛的收回”,在一段時間內不給他好臉色,讓他覺得這件事情對他沒有好的結果。但是懲罰性措施要謹慎,因為對于一歲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大多是自發(fā)的,出于好玩,而不帶有什么惡意。
問題13:
馨可媽媽:怎樣對待孩子的逆反?
陳教授你好!我女兒現(xiàn)在是兩歲七個月了,是個比較乖的孩子,但是最近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比較強。我想請問一下陳教授,怎樣對待孩子的逆反呢?
回復:孩子三歲左右會有一個逆反期,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固執(zhí),不聽話。首先說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了?!拔摇钡母拍钤鰪娏?,很多事情自己要嘗試著去做?;顒臃秶龃?,活動能力增強,引來了父母很多的擔憂和對他們行為的阻止。所以心理學家把這個年齡稱為兒童自主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干,總是壓制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依賴、缺乏主見的人,所以考慮到安全等因素,父母盡量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做一件事情。孩子逆反的另一個原因是,父母對孩子做出較多的負面評價,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如果用多鼓勵表揚的方法,兒童的逆反行為會減少。
問題14:
主持人:3歲的孩子在幼兒園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怎么辦?
回復:不愛和別的同伴玩,一種情況是退縮,一種情況是獨處。退縮是指想和別人玩,但是害怕,獨處是指的不想和別人玩,覺得一個人玩最有意思。要分清這兩種情況,個別處理。對于第一種孩子,老師可以多用多喜歡多強化的方法一步步養(yǎng)成和同伴游戲的行為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另外的機會,例如在小區(qū)公園跟陌生的孩子交往的機會,應該給予鼓勵。實踐證明,到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原來三四歲時膽子小的毛病已經改變,這些改變主要是兒童自己積累的社會經驗決定的。父母和老師所起的作用有限。不要認為你怎樣孩子就怎樣。
問題15:
主持人:3歲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分享怎么辦?
回復: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與他人分享,應該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孩子擁有觀念,知道什么東西是我自己的,能夠珍惜他自己的東西。這是好的地方,值得肯定。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財物,就不可能愛護別人的財物和公共財物。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養(yǎng)成互惠和分享的行為習慣。否則將會對他的社會適應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一個不能跟他人分享的孩子,將成為一個被同伴拒絕的孩子。長大以后會變成見別人有困難而無動于衷的人。這樣的人是誰都不喜歡的。是不被社會接受的。
問題16:
主持人:寶經常說“不”,怎么辦?
回復:再某種程度上,孩子的逆反是父母的教育行為不當造成的,并不是肯定會發(fā)生的。之所以在生活當中常見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母親對孩子批評較多。動不動就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否定性的評價。孩子的某些不令人滿意的行為,有些并不是故意的行為。很多是不應該遭到批評的行為。比如說把飯撒在桌子上,因高興在屋子里大喊,忘了洗手就抓飯吃,因喜歡一個玩具就直接去搶別人的玩具,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我們應該對事情要有分寸,到了3歲左右,孩子如果受到不公正的批評較多的話,會用反抗來做回報。如果父母經常用委婉的方法對待孩子做的一些不令人滿意的事情,例如“咱們試試這樣做好不好?”“如果你能怎樣怎樣做,媽媽就會更高興”。用這樣的口氣來取代批評和指責,孩子嘴里說的“不”就會減少。
問題17:
xjs02006:10個月孩子把尿打挺怎么辦?
陳教授您好!我家寶寶現(xiàn)在十個月,把尿經常打挺不尿,然后就尿褲子!(以前還好)怎么辦?。渴譄o策!請賜教!
回復:中止把尿,繼續(xù)用尿不濕。原來還好,忽然間變成把尿,這期間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在父母把孩子尿的時候,說了批評孩子的話。
希望廣大父母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學會如何做父母。
來源:http://www.fumubidu.com.cn/infor_vewe.asp?infor_id=4009&class1_id=26&class2_id=223
相鄰博客
- 孫忠實:寶寶的用藥安全 [2009-09-14 20:22:00]
- 徐鋼:怎樣給寶寶選購玩具 [2009-09-15 10:38:00]
- 任華明:關注孩子的眼睛 [2009-09-15 14:10:00]
- 李明:多動癥與感統(tǒng)失調 [2009-09-15 14: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