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給大家講的案例是:“睡著的”耳朵。
這個案例講的是個3歲的小男孩,他叫寶寶。寶寶2歲多在幼兒園就開始學寫字了,為便于記憶,老師教給孩子們一些歌謠,可能你也聽過: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
寶寶的歌謠背得挺溜,可是一讓他拿筆寫在紙上的時候他就會把“3”躺倒著寫成“m”。為此,寶寶的爸爸給他講了好多次,但是講來講去寶寶聽的時候頭點得像雞啄米,然后說:嗯,我懂了!但是寫的時候還是寫成“m”。爸爸奇怪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你碰到過這種情況嗎?我在做咨詢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說自己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有的孩子把“3”寫成“m”,有的把“3”寫成“w”,反正都躺著;還有的分不清6和9;也有的是把“8”寫成“∞”,像一個數(shù)學符號!
寶寶的“3”一直躺著,這只小耳朵始終不能站起來,遍尋不到原因,爸爸耐著性子跟他講了多次未果,一生氣把寶寶暴打了一頓,打得太厲害了!寶寶的褲子和打爛的屁股粘在一起脫不下來,不能站也不能坐,只能趴在床上15天,等傷疤結(jié)痂了才起來。從那以后,寶寶說啥也不愿意再學了,無論怎么勸都不學習。正值假期,父母把他送到了我這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寶寶的智商和情商都很正常。為了尋找原因,我讓他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一次玩得高興的時候,有個小姑娘說:我們現(xiàn)在來寫字吧!寶寶沒反對,拿著筆開始寫,自己歌謠念得還挺順,1像……2像……3像耳朵聽聲音,但是一寫還是寫成“m”。我問他:你再背一遍3像什么。他就把手背過去搖頭晃腦地說:3像耳朵聽聲音!然后我說那你寫寫看,他寫的時候還是個“m”。我說為什么這么寫“3”呢?寶寶本來特高興,突然就哭喪著臉,小眉頭皺一塊了。我知道這可能是寶寶的一個心結(jié),接著問他就不愿意再說了。我說:“好吧,寶寶好像一聊這個就很痛苦,我們不聊了,去跟小朋友玩吧?!边@樣又過了15天,又是玩得開心的時候,寶寶自己說:“我們現(xiàn)在來學寫字吧?!眲e的小朋友也贊同,就開始寫了??蓪憽?”像耳朵聽聲音,他還是寫成“m”。我依然詫異。一問寶寶,他又很痛苦。于是我只能先打住,讓寶寶繼續(xù)玩。孩子們拿沙發(fā)當蹦蹦床,蹦累了以后,寶寶就勢把頭躺在沙發(fā)深陷處,把腳翹在沙發(fā)扶手高的那邊,特別得意地閉著眼睛哼著歌,邊哼歌邊對我說:“阿姨,我要你的一根長頭發(fā)?!蔽覇査L頭發(fā)做什么,他說:“掏耳朵呀!”我又問:“為什么要用頭發(fā)掏耳朵呢?”他說:“在家里媽媽就用頭發(fā)給我掏耳朵。特別舒服呀!”雖然不明白寶寶的獨特嗜好有何“科學依據(jù)”,我還是依了他,把梳下來的一根長頭發(fā)拿過去給他。寶寶瞪著清澈的大眼睛邊比劃邊說:“阿姨,這樣把一根頭發(fā)對折成兩股然后掏耳朵時就有勁了?!边€抓著我的手要我給他掏耳朵,同時他閉著眼睛近乎沉迷地享受著那份自在。那一刻我突然有所領悟:“3”像耳朵聽聲音,寶寶覺得躺下來耳朵很舒服,所以就喜歡讓“3”躺下來……難道寶寶把“3”寫成“m”,跟他這份獨特嗜好有關?!
我壓抑著心中發(fā)現(xiàn)真相的喜悅,試探著問:“寶寶,你是不是覺得躺下來耳朵很舒服?”他閉著眼睛點頭。我繼續(xù)小心翼翼地問:“所以,你—愿意—讓耳朵—躺下來?”他依然閉著眼睛點頭。我一陣狂喜,提高聲音:“但是呢,爸爸媽媽不知道耳朵躺下來舒服,所以他們不認識你寫的那個躺下來的耳朵‘m’?!闭f到這兒,本來閉著眼睛躺著的寶寶,一下就坐起來,驚奇地瞪著眼睛看我??吹綄殞毜姆磻?,我更確信這個猜測是對的,接著原有的思路分析:“寶寶你看,阿姨給你打個比方。比如大家都知道你叫寶寶,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給自己改名叫貝貝了,但是大家只知道寶寶是你,不知道貝貝這個名字跟你有關系,只有你自己管自己叫貝貝,大家就不明白也不認識這個貝貝跟你這個寶寶有啥關系了。就像你寫‘3’,大家只認識這個站起來的耳朵是‘3’,不認識這個躺倒以后睡著很舒服的‘m’。爸爸媽媽也不明白耳朵躺著舒服,所以就不知道你為什么愿意這么寫‘m’,所以爸爸就狠狠地打你了,對嗎?”寶寶“哇”地一聲哭出來,仿佛終于有人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小家伙撲上來抱著我,鼻涕眼淚親了我一臉!看到寶寶如此夸張的感激涕零,那一刻我感慨萬千,覺得寶寶真可憐,就為寫個小小的阿拉伯數(shù)字“3”,居然受了這么多委屈!兒童和成人分屬兩個不同的世界,很多父母不了解,苦苦尋覓也找不到通向孩子心靈之門的那把鑰匙,無法和孩子溝通。孩子就只能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里呆著,在孤獨的“黑暗”中恐懼著,眼巴巴地期待著哪一天,爸爸媽媽頓悟,循著路徑找來,打開這扇門,把他從黑暗中解救出來!
與孩子交流是需要學習的,從寶寶的案例中,大家一定有些啟迪。我之所以講這個案例,就是想告訴大家,學習應該跟快樂的氛圍連在一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寓教于樂。我們非常反對父母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動不動就威脅說:“你再不好好學習,就給你關黑屋子里去!”“你再不好好學習就喂大灰狼!”“你再不好好學習,大狗熊就來吃你!”試想想,所有跟孩子學習相關聯(lián)的記憶都是令他痛苦的、恐懼的、厭惡的,他一想到學習,能夠記起來的就是這些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又怎么可能覺得學習跟快樂有關呢?又怎么可能熱愛學習呢?有不少孩子厭學的原因是由于我們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問題。父母往往以懲戒、謾罵或恐嚇來“督促”孩子學習,殊不知這不但不能讓孩子熱愛學習,反而會讓他對學習退避三舍,對低齡兒童來說尤其如此!小學的孩子厭學極有可能是父母使用了類似的方法。所以讓孩子學習時,父母要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還可以把時間分隔成段,每次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時間不要太長,最多半小時即可,游戲和學習穿插進行。要跟孩子說:“你做完作業(yè)就可以出去和小朋友玩兒了?!薄澳銓W習完就可以看喜歡的動畫片了!”“做完這個就可以捉迷藏了!”“寫完這一行就可以和爸爸‘騎大馬’啦!”
相鄰博客
- 寶寶總是攻擊別人咋辦 [2009-12-05 12:27:00]
- 孩子為什么愛攻擊別人? [2009-12-05 12:28:00]
- “小磨蹭”的原因 [2009-12-07 18:32:00]
- 數(shù)學“鴨蛋王”的苦惱 [2009-12-07 18: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