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孩子的表現(xiàn)是這個年齡段(1.5~2.5歲)孩子常見的行為。原因主要有:一是母子聯(lián)結緊密,也就是孩子和母親的關系非常好,以致不跟別人,只要媽媽。二是缺乏獨立性,好像離開了媽媽就什么都不會干了,媽媽是她最大的依靠者。三是認為媽媽不跟她在一起就消失了,所以她非要盯住你,不讓你從她眼前消失,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跟腳”。四是從你這方面看,由于愛,你也喜歡孩子老跟著你,這就助長了她“跟腳”的行為。
你要想辦法讓她懂得,媽媽不在眼前并不等于不見了,物體是永久存在的,并不因為你看不見它,就不存在了。可以玩類似于“藏貓貓”的游戲,告訴她你躲起來了,讓她很容易找到你。慢慢地,你再躲到別的房間去,一邊叫她的名字,讓她費一點兒事也能找到你。玩的次數(shù)多了,她就會懂得,雖然一下子看不見媽媽,但媽媽還在房間里,所以不要緊。
當你離開她一會兒,如去廚房做飯,去衛(wèi)生間洗手,或去涼臺曬衣服之前,先給她找一點兒事干。如找出她心愛的娃娃,讓她給娃娃喂飯;拿出積木,讓她搭高樓玩等等。有東西占著手,她會對你放松一點兒。
平時,當她一個人在玩,而你在另一個屋子里干活,如做飯、洗衣服,你可以不時地叫她的名字,告訴她你在哪兒,讓她感到不只是自己一個人在那兒。這會讓她有安全感。
在假日或晚飯后,最好和孩子爸爸一起跟她玩,讓她感受到爸爸也和媽媽一樣很愛她。不要總是你一個人和她玩,冷落了爸爸,以使她和爸爸不親。當她有一點兒接受爸爸了,就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和爸爸一起玩,加深父女感情,這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是有很大好處的。
有空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串串門,或者到超市或游樂場去玩一玩,讓她多接觸社會,這對她日后融入社會有好處。
每次你準備出門之前,要向家人(主要是孩子的爸爸)說清楚你的去向,并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游戲。同時也告訴她,你什么時候回來,讓她有個思想準備。一開始,出去的時間不要太長?;貋硪院笠膊灰硎具^分親熱,否則她會以為你也離不開她,從而增加了依戀心理。
有時,你們倆一起玩的時候,如果她忽然想去隔壁屋拿什么東西,或者去干什么事,要拉著你去,你可以堅定地說:“寶寶自己去吧!媽媽等著你?!边@可以讓她知道:“是啊,我自己也可以去。”次數(shù)多了,她就不那么纏著你了。
(答疑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茅于燕)
來源:http://www.fumubidu.com.cn/infor_hz_vewe.asp?infor_id=1786&class1_id=36&class2_id=195&url=3
相鄰博客
- “難養(yǎng)”變“好養(yǎng)” [2009-12-10 23:23:00]
- 2歲女兒脾氣越來越犟 [2009-12-10 23:26:00]
- 不:(24~36個月)我從小乖乖變成小“叛逆”! [2009-12-10 23:31:00]
- 和大人唱“對臺戲” [2009-12-10 23:3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