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會化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小王和太太為了改善工作環(huán)境,選擇再深造。幸運的是,他們夫妻雙雙考上了外地一所高校讀研。慶幸之余,他們不得不忍痛把3歲的女兒桃桃交給爺爺奶奶撫養(yǎng)。
第一次分別,他們看女兒熟睡了,認為是再好不過的機會,于是偷偷地走了。沒想到第二天,奶奶打電話心痛地說,桃桃睡醒后找不到爸爸媽媽,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在院子里四處尋找爸爸媽媽,還跑到馬路邊,看來往的車輛有沒有爸爸媽媽的蹤影……一席話使電話另一頭的媽媽淚流不止,想讓女兒聽電話,跟她說些安慰的話,可女兒死活不接電話。一個月后,夫妻倆回家,女兒對爸媽態(tài)度冷淡,不愿意搭理他們,夫妻倆百般呵護,兩三天后,女兒才漸漸跟爸爸媽媽親熱起來。
在成年人眼里,分離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過一段時間父母與孩子間親密關(guān)系就能恢復(fù)。但對于孩子來說,分離時的情景如果處理不當,這種親密可能是表面的,分離已在他們的心里留下了陰影。
孩子最擔心的事情是父母不再愛他、拋棄他。他們從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父母不在家,會感到害怕,對被拋棄的焦慮會隨即被喚醒。父母不辭而別,又沒對孩子作出他們能夠理解的解釋,這種分離在孩子看來就意味著父母不再愛他、拋棄他。
當生活的情形使得我們不得不離開年幼的孩子時,分離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如果事先讓孩子做好準備,孩子接受這種分離的壓力會更容易些。有意義的準備要求的不僅僅是一般口頭上的解釋,因為幼兒的認知水平達不到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爸爸媽媽在走之前一個星期,告訴3歲的女兒他們即將離開家去外地讀書,寶寶顯得漠不關(guān)心,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被這種假象蒙蔽,因為3歲的孩子無法想象去外地讀書意味著什么,她只會評價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情。
有意義的準備需要充分的交流,交流時要用孩子的語言,即孩子對玩具以及玩耍時使用的語言,讓孩子明白父母只是短暫的離開,不是拋棄他。
一個簡單的游戲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爸爸媽媽事先準備一些娃娃,代表老師、爸爸、媽媽、寶寶,在地上畫兩個圓圈,一個代表家里,一個代表學(xué)校。媽媽一邊操縱玩具娃娃,一邊說:“爸爸媽媽現(xiàn)在要從家里出發(fā)到學(xué)校讀書,暫時不會回家?!?nbsp;
寶寶奇怪:“爸爸媽媽到哪里去啦?”
“他們不在家,不在廚房,不在臥室,不在客廳。爸爸媽媽在學(xué)校,聽老師講課。寶寶要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在學(xué)校上課。爸爸媽媽愛寶寶,想念她,寶寶也想念媽媽。然后暑假到了,爸爸媽媽回家了,寶寶非常高興……”
這出分離和團圓的戲,爸爸媽媽和女兒演了一遍又一遍。開始的時候,多數(shù)是爸爸媽媽在說,慢慢地,寶寶開始講述:“老師要好好教爸爸媽媽,要讓他們得100分,盡快送他們回家?!?nbsp;
結(jié)束表演時,孩子非常放心:“不要擔心,爸爸媽媽,你們回來時我會在這里。”
對于年紀小的孩子,錄音帶的信息特別有用。父母平靜的聲音和充滿愛意的言語能夠讓他們?nèi)淌軙簳r的別離,他們會感覺到父母的愛依然在身邊,而不至于產(chǎn)生過度的焦慮或悲傷。
文/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心理科 唐記華博士
相鄰博客
- 寶寶沒有分離焦慮正常嗎? [2009-12-12 13:12:00]
- 分離焦慮來源于父母內(nèi)心 [2009-12-12 13:13:00]
- 四招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2009-12-12 13:24:00]
- 家園配合趕走孩子分離焦慮 [2009-12-12 13: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