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護孩子內(nèi)心的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他養(yǎng)育者,這種依戀是在嬰兒與父母或養(yǎng)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兒童要求的不僅是父母滿足他們的物質(zhì)需要,更要求父母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當兒童探索外部世界時,依戀會使他有一種安全感。當兒童的依戀對象存在時,兒童通??梢圆焕頃改竿吧送妗5斔惺艿轿kU時,則會立刻向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求助,父母應對兒童的哭、笑、發(fā)聲等信號敏感,并做出恰當?shù)摹⒎e極的反應;要指導兒童的時候用熱情的語氣和溫和的要求;在適當?shù)臅r候用肯定的語氣支持兒童的行為,這對兒童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和長期的效應。
僅僅滿足兒童的物質(zhì)需要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親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搅硪环N情景。父母大發(fā)脾氣,以懲罰恐嚇兒童,大聲斥責,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體罰。有些父母認為,這樣對兒童進行教育,是為了不把孩子慣壞。事實上,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恐懼和痛苦,并未達到應有的目的。此時,某些兒童所感覺的恐懼是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我們往往可以看到,被父母打了一頓的幼年兒童,還會抱著父母不放,此時他們可能純粹是為了安全而尋求保護,而不是希望得到愛。
兒童安全需要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他們希望有一個可以預測的有序的世界。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爭吵、打架、父母分居、離異或死亡,都可能使兒童感到特別恐懼。
還有一種兒童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是,兒童被當作成人的替罪羊。老師和家長可能由于自己工作或個人情感受挫而積蓄了消極的情緒,他們可能無意識地將受挫感通過生理或心理的虐待施加給兒童。在生活中最常出現(xiàn)的情況是父母在評判兒童行為時,常常沒有固定的標準,父母的心情就是標準,致使兒童往往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因為往往他們沒什么錯事卻也讓父母或老師不高興,甚至招來懲罰。
來源:http://baby.sina.com.cn/edu/08/1708/1935118636.shtml
相鄰博客
- 哪些聲音帶給嬰兒安全感 [2009-12-13 21:43:00]
- 安全感:連接親子的臍帶 [2009-12-13 21:46:00]
- 如何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2009-12-13 22:36:00]
- 孩子兩歲前最需要安全感 [2009-12-13 22: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