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啃手指的原因
門診:
“還有那只手!”在母親的逼迫下,男孩畏畏縮縮極不情愿地將另一只手也放在了茶幾上,并松開了攥緊的拳頭。
這是一雙十指光禿禿、剪不到指甲的手。甲床周圍的皮膚粗燥增生,倒刺翹起,有的還留著撕扯后的傷痕,和眼前白凈羞怯的男孩極不相稱。
母親繼續(xù)在抱怨:“醫(yī)生,為了這孩子,我連工作都辭了。什么辦法都用過,都沒用,而且越來越糟?!?br />
孩子社交恐懼誰之過?
原來,男孩自小由祖父母帶大,上小學后不久就開始玩弄手指,常把手指弄得咯噠響。母親擔心養(yǎng)成壞習慣影響孩子的學習,便辭職在家,開始嚴加管束。每天上學放學接送、陪讀,放學回家都要詢問有無在學校里玩手指開小差,經(jīng)常為這件事打罵他。后來,終于聽不到他手指的咯噠聲了。滿以為問題解決了,但學習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下降了。而且母親發(fā)現(xiàn)剪不到他的指甲了。仔細一問,才知道是被他自己剝掉的。母親擔心是否存在身體疾病,四處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補鋅、排鉛的保健品吃了一大摞,還是無濟于事。最終母親只能又采取打罵手段,但這次卻毫無效果。拖來拖去,一雙手終于成了現(xiàn)在這樣。
在母親情緒激動地訴說的同時,我注意到男孩又開始揉搓雙手,撕扯指甲周圍的皮膚倒刺,心中強烈地感受到了這對母子的煩惱。
經(jīng)過交談和心理測評,我發(fā)現(xiàn)男孩存在社交恐懼,并伴有自卑、輕度的情緒低落,對母親過度依賴,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時母親也存在著明顯的焦慮情緒,睡眠障礙。幾次咨詢,父親均未露面。原來父親由于忙于生意,很少有時間在家,即使回家,也很少能和妻兒交流。家中教育事宜概由母親負責。很明顯,這又是一個“心病”。
過度關(guān)注反釀苦果
事實上,心理門診經(jīng)常會接待因為“手指”問題前來求助的兒童和家長,小到幾個月的嬰兒,大到高中、大學生。嚴重的咬指甲、吮手指、剝弄手指的背后,往往反映了孩子和家長的心理需求未能獲得及時滿足。孩子在情緒焦慮、恐懼、孤獨寂寞時,常常會以此行為暫時緩解自己的壓力,獲得安慰。因此,打罵和斥責只會加重問題的存在而無一益。就如上述案例中的男孩,在“手指問題”的背后,是孩子對社交的恐懼和渴望,是母親對孩子的過度關(guān)注、控制和保護,是家庭功能的障礙。俗話說:十指連心。對待孩子的“手指問題”,必須要全面評估父母和孩子的心理狀況,解決存在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消除誘因,才能最終解決問題,促進兒童和家庭的健康發(fā)展。
孩子咬手指切忌打罵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反復出現(xiàn)咬指甲、吮手指、剝弄手指,建議家長不妨先想一想孩子近期是否遭遇了什么變故和困難?是否有緊張和擔憂?選擇恰當?shù)臅r機耐心地溝通,和善的態(tài)度、輕柔的語言往往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真實。切忌采用簡單粗暴的斥責打罵威嚇,避免對這些行為的過度關(guān)注。對于偶爾出現(xiàn)的這類行為,更不必大驚小怪,適當?shù)膭窠狻⒎稚⒑⒆拥淖⒁饬νЧ谩?/span>
相鄰博客
- 家庭作業(yè)讓孩子獨立去完成 [2010-01-14 12:22:00]
- 孩子啃手指頭的家庭教養(yǎng)根源在那里?(轉(zhuǎn)) [2010-02-10 00:31:00]
- 怎么應對3-5歲孩子的人生反抗期 [2010-02-11 08:40:00]
- 孩子不肯分享怎么辦? [2010-02-11 08: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