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沒知識,但不能沒文化
-----讀《夫妻賣油條14年供3個大學生》有感
文/張功領(lǐng)
新聞回放
他們,蝸居在陋巷里一間不足8平米的小屋里14年,嘗盡生活艱辛。
他們,省吃儉用,每天沿街叫賣30多公里,靠賣油條、豆?jié){,供三個兒子上了大學。
他們,一天只睡5小時,一年休息不足7天,卻輕描淡寫地告訴孩子,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以打消孩子的掛念。
他們租住在福州鼓樓區(qū)西營里市場附近,妻子林秀花,丈夫池文森,兩人今年均49歲。十四年前,他們從莆田來到福州,憑著“決不讓孩子像自己一樣生活”的堅定信念,先后將三個孩子送進了大學。(騰訊網(wǎng)新聞2010年6月3日http://news.qq.com/a/20100603/000849.htm)看完這則實例后,我們會有怎么的感受呢?
心靈震蕩
一對賣油條的貧窮夫婦能培養(yǎng)出三個優(yōu)秀的孩子,而我們家境比他們富裕,時間比他們充足、知識比他們豐富的家庭教育一個孩子卻怎么這么難呢?
仔細想想,他們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但精神卻是富有的;雖然沒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但心卻是永遠和孩子在一起的; 雖然沒有知識輔導孩子,但創(chuàng)設(shè)的熏陶孩子做人、做事的家庭文化卻足以讓孩子享用一生。
他們給了孩子什么呢?
積極進取、堅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為了改變生存狀況,他們從小村落來到來到福州這個大都市;從語言不通到慢慢學會了普通話,甚至還會點福州話;從什么都不會到學會了炸油條、做豆?jié){。雖然生活異常艱辛,到處碰壁,但一想到三個孩子,他們繼續(xù)堅持。林秀花夫妻倆一直很樂觀,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種堅持與樂觀給予孩子的是對美好人生的渴望,對改變命運的頑強。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的孩子,無論走到哪里,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從家庭中汲取無窮的力量。
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每天只睡五小時,14年如一日。這需要毅力,更是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孩子們看在眼里,肯定也會記在心里,內(nèi)化在自己身上。“我們很需要錢,但一定用良心做生意。”從選料的實在,到做工精細,到待人熱情,他們在用誠實守信、真誠待人的品質(zhì)做生意。這些贏得了顧客的信任與稱贊,也給孩子們樹立了怎么做人、做事的最好的榜樣。
真摯無私的愛。為了孩子看電視,父親戒掉了多年的煙癮。對于孩子因幫助家里做事情而耽誤了學習時間,林秀花很難過。沒有嘮叨,沒有打罵,有的是默默的關(guān)注,心靈的相通。有時愛是不需要語言的,孩子從點點滴滴中就能深深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這種愛像雨露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像火柴點燃了孩子前行的燈塔,變成了戰(zhàn)勝困難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
我們常常抱怨現(xiàn)在的家長難當,孩子難教,從林秀花夫婦教子的事例中,我們應該能夠體會到:孩子是不用教的,只要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家庭文化。
案例啟示
一、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
有的家長說,自己學歷不高,沒有知識,不會教育孩子。其實,知識和文化是不同的。知識是客觀的,無所謂好壞,文化卻含括了價值判斷,有先進落后和優(yōu)劣之分,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 讀書多了就必然掌握了知識,但沒有升華和感悟就內(nèi)化不成文化。知識是表面的,是眼見功夫。文化是潛藏的,需要時間的洗禮、浸淫,需要覺悟和靈性。顯然,文化在知識之上。
一般說來,文化以知識為基礎(chǔ),然而世間卻不乏有文化而無知識的人。在那些經(jīng)濟落后的山區(qū),農(nóng)民兄弟們辛勤耕作,揮灑汗水,一年到頭所得不多,或許只是剛夠溫飽。然而他們并非怨天尤人,他們往往充分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生活有著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他們甚至是文盲,但他們看透了人生,明事理不執(zhí)著,他們活得坦然,自信,這遠比那些掌握大量知識卻不會做人的人有文化。
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是教育好孩子的必走之路。
二、創(chuàng)建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文化
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而教。老子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苯逃叩淖饔煤蛢r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的調(diào)動孩子的內(nèi)在積極性,組織孩子自主學習。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大師曾說:“在牛津,劍橋,那些老師怎么去教學生,他們把學生叫來,一邊抽著煙斗,一邊天南海北的聊,學生被他們的煙和談話熏著,就這么熏出來了?!?/span>
孩子成長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只要教育者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環(huán)境,受教育者在里面浸染、熏陶,就能把孩子主動學習、獨立成長、積極創(chuàng)造的潛能激發(fā)出來,就是最好的教育。
實踐證明,在一個寬松、和諧、積極進取的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開朗隨和的性格;相反,如果家庭氣氛緊張,不協(xié)調(diào),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孤僻、暴躁、多變。
家庭文化是一種有形無聲的教育資源,每個家庭都應精心營造。
三、發(fā)揮父母在創(chuàng)建家庭文化中起著主導作用
1、家長要通過設(shè)定家庭整體目標的方式讓每個家庭成員對未來充滿希望,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并能夠身體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樣。有愿景才能激發(fā)活力,有目標就會產(chǎn)生動力。
2、家長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引導孩子接受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價值觀像風一樣無形而難名,但培育它卻很具體。像家庭成員共同討論某些社會問題,家長在待人接物、做人做事的表現(xiàn),家長回答孩子一些感到困惑的問題,都是培養(yǎng)孩子價值觀的絕好機會。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在生活中完成的。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行為和品格,其他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3、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多動腦筋,比如適當?shù)亟M織一些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家庭娛樂活動,這樣不僅使家庭充滿了生機,而且可以提高家庭的凝聚力,有利于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家長要尊重孩子,充分調(diào)動孩子參與家庭建設(shè)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相鄰博客
- 做聽眾喜歡的老師(張功領(lǐng)) [2010-06-03 00:37:00]
- 用心去陪孩子(張功領(lǐng)) [2010-06-08 00:53:00]
- 陪兒子參加中考(張功領(lǐng)) [2010-07-01 09:27:00]
- 重讀陳鶴琴家庭教育理論(張功領(lǐng)) [2010-07-18 23: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