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的完美敏感期
2010年05月27日 15:10:42 當代家庭教育報
當孩子關(guān)注于物體的體積和形狀,就開始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物體形式的審美。當他們愛上一個物體,就連它的形狀也一起愛護起來,發(fā)現(xiàn)一個完整的形狀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感到愉悅和受到鼓舞。如果有人破壞了物體的形式,或達不到他們對事物形式的要求,他會不依不饒地發(fā)脾氣、哭鬧。只有這樣兒童才能發(fā)現(xiàn)完整與殘缺,建構(gòu)起自己內(nèi)在的對于美的需求。
包包早上要吃餅,媽媽給他買了一個圓形的烤餅。包包得意地拿著那個餅看來看去,臨進幼兒園的時候,媽媽說:“你一個人吃不了一個餅,媽媽吃一塊?!闭f著媽媽便從餅上掰下來一塊。包包立刻將手中的餅砸到地上,躺在地上大哭。媽媽是接受過培訓的,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趕快跑到對面的餅攤上重買了一個,遞給包包。包包臉上掛著眼淚,兩只手鄭重地拿著餅,遞到媽媽嘴邊,說:“媽媽咬一口。”媽媽從餅邊咬了一口。包包舉著餅微笑著對媽媽說:“看!月亮。”原來包包不是不愿意和媽媽分享餅,而是因為媽媽破壞了餅的完美形狀而感到痛苦。他要拿著這個圓形的餅從邊上一口一口地將餅子吃完,這樣在他的心目中,這個圓形就被完整地吃到了肚子里。
曾經(jīng)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要加強對獨生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由于人們對獨生子女照顧太周到了,兒女變得不懂得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記者看到一位家長在炎熱的周末帶著他三歲多的女兒到外面玩,一上午玩得很盡興,可是回家時錢花完了。在車站等車時,媽媽發(fā)現(xiàn)包里還有一根完整的黃瓜,便把黃瓜拿出來遞給女兒,但媽媽也口渴難忍,這個時候咬一口黃瓜是很令人向往的事情,就從女兒的黃瓜上掰下來一小塊,說:“給媽媽吃一點?!辈幌肱畠簠s大哭不止,等車的人們都看著這一對母女,媽媽覺得非常委屈,自己一上午陪著孩子,又累又渴,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孩子,剩了最后的一根黃瓜,孩子都不讓媽媽吃一點。
如果這樣想,的確會讓所有的母親都傷心。但如果懂得了孩子,就會換一種方式去理解。在炎熱的夏天,包里掏出來的最后一根小黃瓜,該是多么珍貴,多么可愛,孩子一定很珍惜它,所以才不愿意把它一掰兩段。也許孩子希望媽媽從一頭咬一口,自己再一口一口地這樣吃,就能保持黃瓜的完整和美好。
發(fā)現(xiàn)孩子正處于完美敏感期時,家長要注意不破壞孩子對完美的需求。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再盡力幫孩子恢復。完美是人類美好的需求,保護了這一需求,也就是保護了人類提升自己的需求。
來源:http://education.cqnews.net/xynw/xlqjy/201005/t20100527_4361819.htm
張文雅收錄
相鄰博客
- 父親——給孩子積極影響的源泉 [2010-06-02 12:09:00]
- 走出“執(zhí)拗敏感期”的誤區(qū) [2010-06-02 15:40:00]
- 寶寶成長發(fā)育的3大敏感期(轉(zhuǎn)) [2010-06-03 11:11:00]
- 培養(yǎng)小孩子的時間觀念(轉(zhuǎn)) [2010-06-03 13: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