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常常會有一些獨特的感受,感受到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種種樂趣與煩惱。有一些平常的點點滴滴,有一些生活小細節(jié),如一串串露珠般,在我們的平凡人生中閃著光,有時,也會折射出很炫目的光彩。
永遠以微笑待人
這是我從一本書上讀到的短文:“有一天,我和3歲的女兒去買東西。在路上,有一對母女走在我們的前頭,跟媽媽出游的小女孩回頭看我們,我和女兒則對她微笑一下。但是這時候,那個小女孩卻扮起鬼臉,并且以充滿憤怒的眼神看著我們。那個小女孩內(nèi)心在想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希望,我的女兒永遠以微笑待人。”
讀到這則短文時我心中一動,是的,我也希望我的女兒永遠以微笑待人。
微笑是靈魂之吻,誰會拒絕微笑?
要培養(yǎng)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父母必須事事處處表現(xiàn)著這種特質(zhì);同樣,要培養(yǎng)一個以微笑待人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時時“練習”微笑待人,這才是關(guān)鍵的那一個“竅”,那一把鑰匙。
擁有好習慣,才會擁有好人生,那就先從自己開始做起吧!
你不可以影響別人
我在很久以前曾讀到一則小故事,說的是在美國的一所學校里,老師允許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吃東西,或做自己的事,但不能影響別人,包括吃東西時,不能發(fā)出聲音,否則就到外面去吃完再進來。
每當我的孩子有不當行為時,我也強調(diào)這一原則:不影響別人。也就是說,你可以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做你想做的事,比如你可以在房間里騎小馬(一種玩具),但不可以把小凳子當馬騎,弄出很大的響聲來,樓下的人家聽起來像打雷一樣。
再比如,你心里不高興可以說出來,也可以打打枕頭,但不可以隨便找人出氣,尤其是不能傷害你身邊最愛你的人。
另一方面,我也一直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修煉”:不要求我的孩子時時與我保持一致,將來也不強求她的價值觀與我必須保持一致,在一個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必修課是彼此尊重?,F(xiàn)在她還小,但她也應(yīng)擁有一定范圍的自由,但前提是不影響別人。
我認為,不影響別人的真正意義是懂得尊重別人,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因為我們的言行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他人息息相關(guān)的。現(xiàn)在孩子還小,將來她自然會慢慢地體會到這些內(nèi)涵。
責任與眼光
看過一篇采寫了一位成功人士的報道,這位成功人士談到自己的兒女時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他說,我養(yǎng)育兒子的重點是“肩膀”,也就是重點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將來勇于承擔自己的一切,你還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呢?養(yǎng)育女兒的重點是“眼光”,一個有眼光的女孩自然會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做好自己人生的CEO。
我個人十分推祟“雙性化教育”,強調(diào)一個人內(nèi)在的平衡,當然不僅僅是指身體層面的陰陽平衡,更重要的是心理層面的陰陽平衡。
為此,我一直鼓勵我的女兒多與男孩玩,學習男孩的勇敢與開拓精神。也希望所有家有男孩的父母多多關(guān)注男孩耐心、善解人意等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里,只有陽性特質(zhì)與陰性特質(zhì)兼具的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人才有能力真正地掌控自己人生的航向。一般而言,陽性特質(zhì)是指勇氣、行動力、果斷、堅強等,陰性特質(zhì)是指溫柔、細致、運用直覺、依賴、分享等。
參考那位成功人士的說法,我認為在親子教育中,無論是養(yǎng)育女孩還是男孩,重點都應(yīng)該是“肩膀”與“眼光”。
兩種媽媽 兩種人生
這是我在地鐵車站看到的一幕: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出行。在地鐵站等地鐵的時候,女兒因為外出顯得有點興奮,不停地說著什么,那位年輕媽媽不知因為什么事心情十分煩躁,皺著眉,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你的話怎么這么多?就你話多!吵死了!”小女孩的情緒并沒有受影響,臉上還是顯得很開心,當她不再多說什么的時候,她開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但她的媽媽很快就劈頭蓋腦地數(shù)落起來:“怎么這么瘋?像什么樣子!你再亂動會掉下去的?!彼傅氖堑罔F軌道。說完,她拿出了小凳子給孩子坐。
我懂得,她這一舉動是出于愛,但她的言行實在令人難過。
可憐的小女孩在小凳子坐了下來,她不再說話,也不能手舞足蹈了,她開始悄悄地用小小的身體在她的媽媽的腿上蹭來蹭去。當然,又遭到一陣數(shù)落。她的臉上有了幾分落寞,小小身子不得不安靜了下來。
還好,地鐵列車很快來了,我們一齊上了車,她們找到了座位坐下了。小女孩開始興奮地看著飛馳而過的廣告。
小女孩的行為背后有許多的語言,可惜這位媽媽并沒有讀懂。
又到了一站,有些人下去了,又來了一對母女。前面那位年輕媽媽立刻站起來,招呼后來的穿粉色大衣的女孩坐在她的座位上,兩個女孩并肩坐著,粉紅女孩的媽媽馬上靠了過來,用手輕輕地拂過女兒頭上的散發(fā),眼神傳遞著溫柔的愛。粉色的女孩的臉微笑著,很滿足的樣子。
兩位并肩坐著的女孩表情、神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我想她們內(nèi)心世界的風景也一定是不同的,她們將來長大了,對世界與人事物的看法也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吧!
前面那位媽媽是缺少愛嗎?當然不是,她只是缺少表達愛的藝術(shù),所以,親情是天生的,愛需要學習!
相鄰博客
- 一定要講給孩子聽的十個故事 [2010-01-18 01:19:00]
- “小胖墩”多自卑焦慮 [2010-01-18 01:25:00]
- 關(guān)于成長的6個新感悟 [2010-01-22 13:19:00]
- 在規(guī)則中給孩子自由 [2010-01-22 13: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