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每一個人的童年時代,“六一”都是一個充滿夢想和歡樂的日子。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孩子們會因為這一天收到的微不足道的禮物歡欣不已,甚至只是一包糖。因為東西雖不值錢,但能在這一天強烈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濃濃的愛。
然而今天,一些孩子從沒有為物質(zhì)缺乏而困擾,平時家長都是有求必應(yīng),仿佛禮物越是高檔越能表達家長的愛意。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家境貧困收不到父母任何禮物而不高興。
用昂貴的禮物表達愛意,這其實是在商業(yè)文化的熏陶下,受到物質(zhì)至上主義影響的成年人的觀念。然而,孩子的世界原先并不是物質(zhì)至上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關(guān)心和愛,從尚在牙牙學語的襁褓時期開始,孩子的哭哭笑笑都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從模仿家長開始。
所以,那些家境富裕的家長們,在一味用昂貴的禮物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時,其實是在灌輸給他們物質(zhì)至上的價值觀;而那些因家境貧困而對孩子沒有絲毫表示的家長,也錯誤地將物質(zhì)和愛等同起來。
其實,孩子們真正想要的禮物,莫過于父母的陪伴,陪自己去玩。
陪孩子玩是一種責任
前些時候,廣東省婦聯(lián)對當?shù)亟麅和M行了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近半數(shù)的父母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有3/4以上的孩子希望和父母一起玩游戲、出去玩。
時下很多做父母的忙于賺錢,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賺夠錢,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至于眼下欠孩子一點陪伴的時間,等以后日子好過了,再給孩子補上。其實,這種想法是很不科學的。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重復的,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很可能就沒有辦法挽回。當孩子需要與父母交流時,很多做父母的會以手上事情太多而拒絕,心情不好的父母甚至會施以棒喝,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因為,常被父母拒絕的孩子,最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變得性情孤僻,性格內(nèi)向,嚴重的會患上抑郁癥。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玩樂太小兒科,覺得孩子在幼兒園有小朋友玩,回家讓孩子吃好睡好就行了。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區(qū)。孩子不僅能在玩中學習很多能力,而且孩子的健康成長并不單是靠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就能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親情的慰藉以及游戲玩樂。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指導手冊——科學測驗篇 [2010-06-09 16:19:00]
- 家長要放下"老子"角色 學會"示弱"! [2010-06-11 22:32:00]
- 早期教育:培養(yǎng)孩子特長的最佳年齡段 [2010-06-11 22:43:00]
- 一個22歲劍橋博士生的家庭教育 [2010-06-14 17: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