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秘方,治療心病的"靈丹妙藥"昆明西山華亭寺內,現(xiàn)存有一服"包治百病"的藥方。
傳說是唐朝一位法號天際大師的和尚,為普渡眾生而開的。據稱凡誠心求治者,無不靈驗。藥方的內容如下:藥有十味:好肚腸一根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陽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藥的方法: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用藥的忌諱: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箭中傷腸中毒笑里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這是一服治療消極心態(tài),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十足的"中藥"。那么,究竟怎樣才算一個積極心態(tài)者呢?
美國心理學家韋恩·W·戴埃為我們描繪如下:"他們幾乎熱愛生活的每一個內容,并且從不抱怨生活,悲嘆命運。如果需要改變現(xiàn)實,他們便積極努力,并從中獲得樂趣;他們是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從不因往事而內疚或悔恨,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現(xiàn)之后,他們都會泰然處之;他們從不為未來憂慮,尤其是不愿意在目前為不能左右的未來痛苦;在他們的性格詞典中,找不到憂慮這個詞。這些人生活在現(xiàn)在,而不是過去或未來,他們不畏懼未來世界,敢于體現(xiàn)不熟悉的新事物,他們是精神健康的人,崇尚獨立;他們并不是獨來獨往的孤家寡人,他們也喜歡與別人在一起,然而這不是從屬關系;他們希望別人與他們一樣地愉快生活,他們不尋求贊許。他們喜歡依照內心準則指導言行,并不在意別人的評頭論足。他們并非不欣賞別人的贊許或喝彩,他們只是不肯花力氣來滿足這種無關緊要的需要。這些人并非叛逆者,但也決不會為適應社會環(huán)境而循規(guī)蹈矩。他們富于幽默感,善于制造引起精神愉快的幽默氛圍,這些人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無論自身高矮美丑,一律喜歡。他們喜歡投身到大自然的環(huán)境里,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美。他們能夠洞察別人的行為,對別人來說非常復雜費解的事情,他們卻能明確地理解;他們從不進行毫無意義的爭斗,他們也從不為炫耀自己而附和某種潮流。"
二、孟母三遷,避閃"環(huán)境殺手"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和暗示,其力量之大、之深刻,不容忽視。
積極成功的良性循環(huán)與消極失敗的惡性循環(huán),區(qū)別正在于環(huán)境。普列漢諾夫在《論一元論歷史之發(fā)展》中說:"實際上,如果人依賴于他周圍的環(huán)境,如果人的性格的全部屬性是為環(huán)境所決定的,那么,人的特點也是為環(huán)境所決定的,所以,如果你想和他的缺點斗爭,那么你就應該相應地改變他周圍的環(huán)境,也就是改變社會環(huán)境,因為自然界是不會使人變惡或變善的……德行不需要說教而要以社會關系的合理制度來準備。"
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女人,為了報復一個曾深深傷害過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嬰兒。她把孩子交給一個巫師,要求巫師在這個孩子身上,用最兇殘的方法施行報復。不久,巫師通知這個女人說,已經用了最殘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則罷,一看大怒——那個孩子居然被當地一位富翁收養(yǎng)了!她立即跑去責問巫師。巫師叫她不用急,等著瞧。而最后的結果,連這個兇狠的女人,也覺得如此報復太過分了。原來,孩子在驕奢中成長,沒有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產和貧困的沉重打擊下,軟弱無能,每況愈下,卑賤污穢,生不如死。在徒然掙扎一段時間后,終于瘋狂自殺。我們撇開這個故事的邏輯和道德倫理觀不說,單就巫師所使用的報復方法,就能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最兇殘的方法,是把人放到一個消極(失敗)的環(huán)境中,然后讓他從肉體到靈魂均被徹底摧毀。國家機器對人的懲戒也是如此,把犯人投到一個特定環(huán)境中,如監(jiān)獄、流放地等。這樣,不僅是對其肉體的折磨,更可怕的是使其意志、信念消磨甚至泯滅。一句話,就是利用環(huán)境來改造其心態(tài)。"孟母三遷"的千古佳話,說明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孟子幼年喪父,全靠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把他撫養(yǎng)成人。被后世稱為"亞圣"的孟子,其實小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孟母花費了很多心思。起初,孟家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埋葬死人的事情孟子看得多了,便學著玩挖墳、抬棺材、埋死人一類的游戲,有時甚至還學著送葬的人哭號。看著兒子整天玩這種把戲,孟母感到這樣下去對兒子的成長不利。思來想去,孟母決定搬家,使兒子遠離這種環(huán)境,讓他的身心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于是他們將家搬到一個新地方去住,不料居所靠近市集,孟子成天接觸的是一些競相牟利的商人,又學著商人的樣子做起經營買賣的玩耍,并對商人賺錢的一套辦法羨慕起來。孟母覺得這個地方對兒子的成長同樣不利,于是再一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的旁邊居住。自此,孟子才開始學習詩書禮儀,逐漸懂得禮貌和要求上進了。這下子,孟子的母親可高興了,認為這個地方對兒子的成長大有好處,于是便在這個地方長期定居下來。后人又稱這個故事為"三遷之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就這么簡單。
然而現(xiàn)實生活就沒那么簡單了。明顯的消極環(huán)境,人人都會規(guī)避,但往往受了消極的感染仍不知不曉。釋迦牟尼有一次和弟子阿南一道路過魚市。阿南從地上隨手撿起一根繩子來,拿在手上玩。"把它丟掉,阿南!"釋迦牟尼說。弟子依言照辦,但還是不解地問:"老師,撿根繩子有什么關系呢?""聞聞你的手吧!"釋迦牟尼說。阿南對著雙手抽了抽鼻子,大驚道:"哎呀,滿是魚腥味!"
為此,我們也得當心了。要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主動向積極的地方靠攏,同時遠離消極;如果遇到無法選擇的情況,就要用堅定的信念過濾身邊的事物,抱定積極的心態(tài)。比如:
1.多讀勵志書籍、名人傳記及相關音像制品,少讀或不讀帶消極情緒的東西。許多成功人士當初都是在讀了名人生平傳記后開始發(fā)憤的。閱讀就是處身于書籍所營造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情感環(huán)境之中。
2.與積極向上的人為伍,與成功人士交朋友。與人接觸是個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課。與積極向上的人為伍,所言所想,所見所聞,均積極樂觀,可以受到積極心態(tài)感染,使思想開朗豁達,不給消極心態(tài)以滋生的土壤;與成功人士交朋友,觀察他們,模仿他們,向他們請教,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像他們一樣看問題,思考問題,逐漸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另外,與成功人士為伍,機會多多。
3.不與消極心態(tài)者深交。用善意和熱情對待你接觸到的每一個人,但不要與消極的人深交,否則,會受到他們消極觀點的影響而功虧一簣。
相鄰博客
- 要努力,但是也要記得省力! [2009-11-24 13:20:00]
- 自信與友善 [2009-11-24 13:33:00]
- 你努力了嗎? [2009-11-24 14:03:00]
- 成大事只要一點勇氣(林肯的故事) [2009-11-24 15: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