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育理念摘錄 風繼續(xù)吹-周瑩 |
0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部書感覺不錯,作者以一個母親的實踐經(jīng)驗向讀者描述她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和自己獨特的理念。其中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想和大家分享^_^ 2.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個布娃娃,發(fā)生沖突,我們既不要求她出讓,也不慫恿她搶奪,而是趕快用另一個東西來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她知道好玩的東西不止一樣;或者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體會合作的愉快。 3.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tài)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后他的處事態(tài)度會更自如,人際關(guān)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4.只有喜愛,才能談得上接受。如果一個人在讀詩中從沒有為詩中的情打動,從沒為語言的美震撼,從沒為智慧而深思,縱使他會背一萬首詩,也還是個不會讀詩的人。 5.孩子現(xiàn)在正在讀小學,每次考試成績高幾分低幾分不重要,目前他們的問題是學習能力不強,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會嚴重影響到未來的學習。不上那么多課外班,不強求考試成績,讓他們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習負擔,他的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將來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績。 6.衡量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高低有三個方面:理解、記憶、速度。這三方面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7.人的閱讀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觀上想快就能快起來,且不可能用某種訓練方法輕易獲得。速度取決于閱讀量,是在“量”的基礎(chǔ)上自然生成的。 8.我們一直注意發(fā)展圓圓的誠實品格,除非是極偶爾的情況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則絕不教她說假話;同時我們也注意盡量以身作則,自己首先做誠實的人。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于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里來的。 9.“不說謊”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個假話連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標準看有多么“成功”,他實質(zhì)上也不是個幸福的人,因為他的道德一直懸空著。 10.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jiān)工。而孩子從骨子里是不喜歡一個監(jiān)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他,內(nèi)心絕不會聽他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yè),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上,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11.如果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從不去虔誠地思考,不去理性地處理,只是憑性情做事,一遇到問題就著急,一著急就發(fā)脾氣,這只能說明你是個任性的家長。一個任性的家長,怎么可能不培養(yǎng)出一個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說,致使兒童無法養(yǎng)成好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嘮叨和指責。所以當家長責怪孩子某個習慣不好時,首先應(yīng)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12.說100分才是好樣的,才是令人滿意的。家長就這樣把學習變得功利,不知不覺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讓孩子偏離學習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長,她不但讓孩子對學習懷有虛榮心,還教唆孩子去嫉妒。 13.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后的喜悅。 14.母親對生命的熱愛會像她的焦慮一樣感染孩子。這兩種態(tài)度都對孩子的整個人格有很深的影響。 15.人生來不是為了讓別人去“管”的,自由是每個人骨子里最珍愛的東西。兒童尤其應(yīng)該舒展他們的天性,無拘無束地成長。 16.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
相鄰博客
- 緊張要不得 [2010-02-26 22:17:00]
- 開學第二天 [2010-03-02 18:28:00]
- 失眠了 [2010-03-03 04:05:00]
- 教育孩子要先讀懂他們的心開始(轉(zhuǎn)) [2010-03-03 21: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