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是我國未來各條戰(zhàn)線專門人才的后備軍。大學期間在培養(yǎng)他們政治素質、能力素質和知識素質的同時,更要注意大學生的情商培養(yǎng)與挫折教育。
一、 對大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是決定大學生成功、成才的關
鍵因素。
情商也稱情感智力或情緒智力,是認識、調控和激勵自我情感的能力,也是關心他人和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激勵,百折不饒,理性思維,善解人意,喚起希望,戰(zhàn)勝挫折等心理品質。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對成功、成才影響最大?這是人們普遍關心,也常常引起爭議的問題?,F(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認為聰明、智商高、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將來一定有出息,能成才。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指出這是不對的。大量的資料表明,智商是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在社會各階層都可以看到,那些在校時表現(xiàn)很聰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走出校門后,工作平庸,一事無成者大有人在。而有些在校期間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畢業(yè)后,卻在工作和事業(yè)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可見,高智商、學習優(yōu)秀并不能保證事業(yè)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那么,什么才是個人成功成才決定的因素呢?心理學家經(jīng)研究認為,情商是個人成功、成才的決定因素。既一個人在事業(yè)中必須能夠敏銳地覺知自己的情感,能夠把握和調動自我內在的動力,必須具有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不息的熱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怕挫折失敗。同時,還要做到以誠待人,尊重、理解、同情他人,具有建立和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許多被稱為“天才”的偉大的文學家和科學家,小的時候智商并不突出,但由于他們具有高社會情感能力,情商很高,這使得他們能夠終生奮斗不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愛迪生就是其中一例。他自幼并不聰明,僅上了三個月的小學,就被老師以“笨”為理由趕出了校門。從此,愛迪生靠自學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他善于觀察,勤奮思考,認真學習,努力鉆研,一生獲得了1300多種發(fā)明專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愛因斯坦三歲還不會說話,上學后學習成績也不甚好,常因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問而受罰,有的老師甚至說他永遠不能成才。但是,愛因斯坦靠著他的勤奮努力,獨立而豐富的想象和深刻思考提出了相對論,成為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
從取得偉大成就的劃時代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所具有的蓬勃的激情,堅定的信心和勤奮學習,忘我工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都勇于面對毀譽,堅持真理的優(yōu)秀品質。這些品質正表明他們具有很高的情商,有優(yōu)秀的非智力心理素質,正是這種高情商成為他們取得不朽功績的保證。
大學生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高情商?
首先,要了解自我情緒,只有敏銳的覺知情感的出現(xiàn)和隨時變化,才能有效調控自己的情感,否則就會失去自我監(jiān)控,聽任情緒擺布,難以獲得學習和事業(yè)的成功和人生幸福。其次,要注意管理自我情緒,控制過激情緒,注意保持心態(tài)平和,通過自我調控,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地和適度。大學生應學會通過增高自己情商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擺脫因挫折帶來的焦慮、泣喪、憤怒、憂愁和煩惱等消極情緒的侵襲,盡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跳出來。再次,要學會激勵自我的情緒,這種自我激勵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的心理品質。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善于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控自己的情緒,充滿信心,滿懷希望地去克服困難,堅定不移地奔向即定目標。最后,要注意理解他人情感,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情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分擔他人的困難,分享他人的幸福,與人和諧相處。人際交往能力高的人,人際關系協(xié)調和諧,往往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接納和幫助,容易獲得歡迎和尊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的才能和個性品質及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二、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高情商的需要。
挫折是指個體在實現(xiàn)目標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阻礙或干擾,致使需要和動機無法滿足而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所謂耐挫折能力,是指對挫折的容忍力和對挫折的超越力,即個體在遭受挫折之時,不僅有使自己的行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夠忍受挫折,并采取積極進取、明智的心理機制,戰(zhàn)勝挫折、獲得成功的能力。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基本上出生于改革開放之時,成長于經(jīng)濟發(fā)展之日,這些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在家嬌生慣養(yǎng),在校一心讀書,對社會知之甚少,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很難適應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在現(xiàn)在的大學校園里,學生因家境貧困,戀愛受挫,學習成績不佳等各種原因而自殺的現(xiàn)象已不鮮見。他們缺乏社會實踐的磨練不能說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溫室里培養(yǎng)不出參天大樹,而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和學校卻從小就給予這些孩子們太多的呵護,使孩子們沒有遭遇挫折和戰(zhàn)勝挫折的機會。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每個人對所面臨的新任務、新工作以及新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社會地位和人際關系等,都存在著一個如何適應的問題。像天災人禍等自然環(huán)境的阻力,過多的社會性的行為規(guī)則的約束和限制,以及個人的容貌、身材、某些生理缺陷、智力發(fā)展水平等自身條件,都能影響人達到既定的目標。這些外部的和內部的阻礙因素時而單獨出現(xiàn),時而交叉存在,或是幾個因素并存,導致多種條件的挫折狀態(tài)。大學生容易受挫折,對挫折的反應也更強烈,在學習上,由于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等著因素會給大學生帶來程度不同的心理負擔,使一些大學生過于焦慮和敏感。由于高中生活和大學生活的差異,使一些遠離父母,遠離家鄉(xiāng)的大學生在生活上會遇到許多困難,在跟同學、朋友、老師的交往中處理不當,從而造成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使一些大學生消沉。另外,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一些大學生沒有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值過高,從而造成目標遙不可及,會使大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長期會形成壓抑情緒,導致挫折。大學生在心理發(fā)展中,他們的意志一般較為脆弱,易受暗示,情緒也較敏感、豐富,心境易變化,易產(chǎn)生激情。因此,在面對挫折時,他們行為上容易表現(xiàn)出失控的、沒有目標導向的情緒性行為。如果經(jīng)常、連續(xù)地遭受挫折,他們會感受到持續(xù)的蒙昧狀態(tài),由此會形成某些行為習慣,表現(xiàn)為攻擊、粗暴、萎靡不振、焦躁不安、壓抑、回避等反應,這些都直接影響高情商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耐挫折能力,將會對大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積極影響。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呢?
首先,應使大學生認識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培養(yǎng)耐挫折能力,首先要使他們懂得社會生活是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無論在哪個社會里生活,個人的社會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滿足,遭遇挫折是難免的。所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愿望而已。實際上,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會有天災人禍發(fā)生,總會遭遇這樣那樣的挫折,只是挫折的輕重程度不同,產(chǎn)生的影響不同而已。
要懂得挫折難免,就應認識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有的挫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稱“環(huán)境起因的挫折”。諸如惡劣的氣候、水災、火災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挫折;有的挫折是內部原因引起的,稱“個人起因的挫折”。例如:個人的外貌、體力、某些生理缺陷等個人生理因素的限制導致個人目標不能實現(xiàn)引起的挫折也包括個人心理素質的缺陷所引起的挫折。此外,還有一些挫折來源于社會環(huán)境中的種種矛盾,如人際關系緊張,生活中的不幸事件等。
明確了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準確、全面的認識評價挫折也是很重要的。挫折對個體的影響具有兩重性,要看到挫折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巴爾扎克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者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萬丈深淵?!贝煺廴缤罄颂陨常^濾著人生道路上的行進者。在艱苦的歲月中,智者之所以不被淘汰出人生的舞臺,就是因為他們能正視困難,積極主動的解決困難,戰(zhàn)勝挫折;而愚者則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影響了心身的健康,降低了創(chuàng)造思維活動的水平,影響實現(xiàn)目標的積極性,從而在人生的舞臺上消沉、低迷,無所作為。
人們常說逆境出人才。其原因就是在逆境中,可以提高人的認知感受力。而在順境中則惰性易滋長,讓人無所用心,對事物的感受力下降,同時順境中因需要易得到滿足,從而動力減弱。當人處于逆境時,因資源匱乏,精神壓抑,謀求變化的欲望強烈,成才動機強。另外,逆境能增加個體的抗挫力,能經(jīng)住失敗考驗的人更容易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取得成功。愛迪生為發(fā)明電池經(jīng)歷了17000次失敗。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曾3次考舉落第,后決心從醫(yī),用27年時間完成了醫(yī)學著作《本草綱目》。世界首富、微軟公司老板比爾·蓋茨他就喜歡用曾有過失敗經(jīng)歷的人,認為從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態(tài)度中可看出他應付變化的能力。
人類的文明,就是在不斷戰(zhàn)勝挫折中獲得進步和發(fā)展的。挫折更鍛煉人們的意志,激發(fā)前進的動力,引導著人們更深刻地認識事物,接近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曲折和磨難也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其次,要培養(yǎng)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是否堅強與一個人的耐挫折能力高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挫折的容忍力,挫折的超越力都離不開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是人在意志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尤其是在克服困難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
總體上來說,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順境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許多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不僅適應能力不強,而且交往能力也差,情緒情感不穩(wěn)定,心理不健康者日趨上升,這就需要注意培養(yǎng)和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從日本考察回來的教育界專家介紹,日本是一個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又著深厚淵源的國家,可他們推崇并形成風氣的卻是挫折教育或稱磨難教育,日本東京的一所學校設置了一種新課,讓學生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或抬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苦,然后才能競爭。有一年,日本組織了17戶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顒又?,一個日本小孩在奔跑中摔了跤,趴在地上哭,但沒有一個人過去扶他。一會兒,孩子自己爬了起來。日本媽媽告訴中國家長,讓他自己從失敗中爬起來,今后才能獲得成功。這種教育方式的確讓我們的眼界大開。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就是要使他們在失敗中學本領,養(yǎng)成不怕挫折、勇于競爭、敢于拼搏的頑強性格,這樣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生存、發(fā)展。據(jù)一項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百分之十七,美國為百分之四十四。最高的是日本達百分之六十五。這就是挫折教育起的重要作用。日本之所以能夠在戰(zhàn)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大國,雖然原因很多,但是與他們對青少年一貫施以挫折教育不無關系,日本的青少年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競爭,敢于拼搏的頑強性格。
日本的教育效果在中國得到了驗證,在一次中日中小學生夏令營的活動中,日本的孩子每個人都是自己背著行李、食品和水步行,沒有家長陪同,步伐整齊,沒有一個同學掉隊。而中國孩子的家長,不少開著車來,有的幫孩子拿行李,有的幫拿食品,有的干脆把孩子放在車上……。前幾年在哈爾濱某賓館發(fā)生火災,日本的三名客人皆幸免遇難,原因是他們入賓館的第一天就查看逃生路線,起火時,他們全部爬行,從放火樓梯逃生,而中國客人站立亂跑,結果全部死亡。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大學生都象這樣的話,又怎么能夠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呢,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教育,鍛煉他們的生存能力已是教育界的當務之急。人的意志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與困難的斗爭中體現(xiàn)出來的,也是隨著困難的增強而增強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影響了原蘇聯(lián)和中國等一些國家?guī)状说某砷L,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因參加國內戰(zhàn)爭負傷致殘的青年戰(zhàn)士,他雙眼失明,全身癱瘓。但是他在挫折面前,勇于面對現(xiàn)實,重新選擇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他的頑強意志和奮斗精神將永遠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當她和丈夫居里一起在科學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的時候,居里突然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這沉重的打擊,使居里夫人悲痛萬分,然而她戰(zhàn)勝了內心的痛苦和挫折,繼續(xù)攀登科學的高峰,在1911年,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
在挫折面前,如果仍然能明確自己的目標,不輕易改變計劃和決定,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善于抑制消極情緒,深思熟慮,克服內外障礙,他就能獲得成功。
總之,在重視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要特別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和情商培養(yǎng),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大學生情-商-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 [2010-12-13 10:54:49]
- 大學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2010-12-13 10:55:24]
- 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 [2010-12-13 10:56:3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