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之道
培養(yǎng)孩子講理的習慣:如果孩子不了解或聽不入耳,也不必強求或過分期待他接受。孩子每天都在成長,讓他隨著身心的成長而學會講理。
設置“休息室”:如果好言相勸、講理均無效,則置之不理。為了避免孩子過分哭鬧影響大人的情緒,可以設置一間“休息室”。例如:小房間,室內(nèi)一些吊飾、彩紙加以美化,但不要放置具有危險、傷害性的物品,最好有一面透明的玻璃窗,有讓孩子看到外面的情況,以免害怕。當孩子霸道、哭鬧不休時,則以溫和的語氣、堅決的行動,將他帶進去休息。在不會令孩子太難堪的情形下,讓孩子感受到那是處罰,一方面也讓他有一個轉換情緒的機會。
治本之道
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如果孩子天生的氣質(zhì)是屬于霸道型,又未加關注而任其發(fā)展,也許就此定型。因此良好的后天環(huán)境對他極具重要性。良好的環(huán)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兒園與家庭的學習環(huán)境等。例如:幼兒園有良好的戶外場所,讓孩子奔跑、攀爬,以發(fā)泄情緒與精力,如此,將來孩子長大后,即使霸氣仍存,也不至于不講理。
讓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孩子從喂食、撫摸小動物的行為中,能培養(yǎng)愛憐弱小之心,學會照顧別人、考慮到別人的存在,進而逐漸減少霸氣。
不去理睬:如果婉言相勸也無效,則不妨來個“不去理睬”,但必須先確定孩子是無理取鬧,且沒有任何的病痛。
讓孩子發(fā)泄過盛的精力:平時多讓孩子從事體力上的活動,并給予引導,使孩子過盛的精力有所發(fā)泄,同時還可借圖書、音樂的熏陶,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不輕易妥協(xié):孩子霸道、不講理時,父母的態(tài)度要堅定果決、不妥協(xié)。但事先應與孩子共同商訂原則,待孩子了解、贊同之后,確立了原則,就要堅持且確實執(zhí)行。
給孩子安全感:有時候父母不了解愛一方面是“照顧”,另一方面則是“限制”,因而有的父母過分溺愛、放任孩子,造成孩子霸道的行為;有的父母則是過分保護、限制太多,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罢疹櫋迸c“限制”是一個問題的兩面,父母應該以敏銳的感覺,觀察孩子的反應,判斷孩子的需要,檢討、改進教育的方式,如此才不致“過”與“不及”。
引發(fā)孩子良好的行為: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為不好,應設法引發(fā)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為;當孩子良好的行為出現(xiàn)時,則鼓勵、稱贊他,強化他這種行業(yè)。例如:有位幼兒園老師采取每天放學前選兩位好寶寶的方式,來引發(fā)孩子良好的行為。凡當選者,老師就把貼紙貼在他的名牌上,結果收效良好。對霸道、愛出風頭的孩子而言,如果教師能提供給他出風頭的機會,孩子為了獲得這項榮譽,在行為上漸漸地會有很大的改變。
幫孩子建立人際關系:霸道的孩子認為:“霸道”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這種方式?jīng)]什么不好,因此只顧自己,不會考慮到人際關系。這樣的孩子在孤單的環(huán)境里,霸道的行為會顯得更為強烈。因此,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屬于孩子們的社交場合,例如:慶祝生日會。在與別的孩子共同分享、游戲中,他學習到“施”與“受”的關系,進而產(chǎn)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欲望。
就人格方面而言,孩子從與玩伴的交往中,還可以學習不過分主觀、多替別人著想,不要太受別人支配、也不過分支配別人等做人的準則。如果孩子能抓住這些準則,則在道德與人格方面仍會有良好的發(fā)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不按牌理出牌”的時候,惟有及時關心、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才是孩子之福啊
姚乃峰轉錄。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