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神童”的迷信
不少家長都從一兩次的早期經(jīng)驗出發(fā),認定孩子是“天才”、“神童”,將來一定大有出息,于是加給了孩子難以承受的壓力,強化訓練,希望由此挖掘孩子的天賦,實現(xiàn)自己一廂情愿的夢想。
平時的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本來就夠人受的了,可假期也不放過,讀書真變成了受罪。當然,這里面存在著個人能力有差別的問題。同樣的作業(yè),對有的孩子來講可能并非什么難事,量也不算多;可對有的孩子或許已經(jīng)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我認為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有一種機制,使學生能夠同任課老師協(xié)商,當作業(yè)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時,可以讓老師相應地減少作業(yè)量。
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意圖到底是什么?作業(yè)量過多,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對工作特別熱心的老師,他們特別希望學生能通過做作業(yè)多學一點兒東西,盡快提高自己的水平,可大多情況下,這種熱情都有點過頭;有時候老師也會單獨給功課較差的某一個孩子留作業(yè);還有一種情況是極為少見的,那就是把作業(yè)作為一種懲罰的游戲留給學生去做。我們應該了解清楚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意圖何在,然后共同來采取對策。如果孩子對作業(yè)不堪忍受、甚至想因此去死的話,那作業(yè)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毫無價值可言。
許多孩子覺得光在學校學習還不夠,還要去上課外補習班,那么完成大量作業(yè)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準備中學的升學考試,有些老師也跟著學生一起用功。然而,苦學習失去了樂趣,只剩下痛苦,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有一個學校對小學生以“你不希望父母做什么”為題進行問卷調(diào)查時,不論何時何地,回答“不希望他們說‘學習、學習’”者的人數(shù),都排在前幾名??梢姡皩W習去”是父母們常掛在嘴邊的、同時也是小學生們相當反感的一句話。
埋怨或者警告,如果只是說說而已的話,毫無意義。只有去履行它,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根據(jù)經(jīng)驗,父母們明明知道毫無效果,可還是動不動就沒完沒了地沖著孩子大聲嚷嚷:“學習去,學習去!”自己倒是釋然,覺得反正“該說的都說了”,可是產(chǎn)生不了任何實際效果。孩子的確有令人不可思議的一面。父母讓他去學習,他反而會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學習,我才不愿意呢!”“學習,難道是做給你看的嗎?”
與其如此,倒不如保持沉默,考慮用其他途徑激發(fā)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
我們知道,電視劇每播15分鐘就有廣告片,而且動畫片每一集播放的時間也大多是15分鐘左右。這是因為,從心理上看15分鐘的時間是許多孩子精力能夠集中的最大限度。在這一心理作用下,許多孩子在書桌前坐上15分鐘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到了小學四年級如果仍舊是這樣,每次只能堅持15分鐘,就顯得太短了。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多堅持一會兒,可是強行逼迫他們坐在書桌前的話,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宜操之過急。比如一開始可以延長到20分鐘,然后再延長到25分鐘。以此類推。對現(xiàn)在只能堅持15分鐘的孩子,可對他說:“能堅持20分鐘,就讓你吃點心”,來點物質獎勵。然后用鬧鐘或者計時器設定好20分鐘的時間,與孩子約好:“表一響就吃點心?!比艉⒆庸婺軋猿?0分鐘,家長就要馬上履約,不僅讓他吃點心,還要進行大力表揚。第二天,就可以讓孩子向25分鐘的時間發(fā)起挑戰(zhàn)。如果能如此慢慢將時間延長下去,那么一二年過去以后,孩子或許就能堅持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
相鄰博客
- 轉載:請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望子成龍與急功近利(2) [2010-12-28 20:41:07]
- 轉載:請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望子成龍與急功近利(3) [2010-12-28 20:42:1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