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主角伊桑是一個八歲小男孩,他是個讀寫障礙的孩子,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并不以未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這些對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yè)、分數(shù)和次序更感興趣。伊桑在學校,總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他一次又一次努力卻一次又一次失敗甚至習得性無助,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jīng)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圍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師的打罵指責,同學的嘲笑。那個曾經(jīng)能看到絢爛多姿世界的男孩,漸漸地封閉了內(nèi)心,消失了熱度,世界黯淡一片,不再有色彩和光明,再無希望。這時伊桑還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chuàng)傷,就在這個時侯,出現(xiàn)了一位救世主般的老師,將伊桑從黑暗中牽引出來。他用時間、耐心和關懷,最終幫助伊桑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伊桑是幸運的,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伊桑的父親權威而武斷,硬是給伊桑貼上了“態(tài)度惡劣”的標簽;而伊桑的媽媽,盡管像許多母親一樣,溫柔慈愛與善良,卻對伊桑的情況一籌莫展。試想伊桑如果沒有遇到一個好老師,他的人生將是怎樣的糟糕和黑暗,而他的人生還那么的長。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翅膀,在他們自己的領域都可以自由的飛翔。然而讓孩子不會飛的,恰恰是我們這些成人,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用分數(shù)和成績把孩子綁住。讓孩子沒法飛翔,還責怪孩子不會飛,使勁的拍打孩子,讓孩子飛。孩子在拍打下,退縮,逃避,甚至受傷,很多孩子就帶著這種傷過一輩子。
我們想讓孩子飛,結果卻事與愿違,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如何讓天使飛,卻顯的那么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