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與小宇媽媽的交流中,我得知了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小宇在家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父母非常喜愛他,并且都非常了解他。小宇也非常善解人意,對于父母的一舉一動,他太熟悉了,以至于他們在家時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就能夠相互理解。比如,小宇想喝水時,只要朝水瓶看一下,媽媽會馬上問:“寶寶,想喝水是吧!”小宇笑一笑,點點頭,媽媽就去給他倒水。有時,小宇想要什么東西,剛說:“媽媽,我想——”媽媽便搶著說:“媽媽知道,你是不是想買這個玩具呀?”“嗯!”小宇滿意地笑了。
這種感覺我們常常稱之為“默契”。有時,親人之間有默契會讓人感覺很溫暖,很幸福。可是與孩子之間的過分默契卻會成為一個無形的殺手,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的語言表達(dá)能力。當(dāng)小宇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他已經(jīng)習(xí)慣與和父母的心心相通,而無法正確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意見,從而影響了孩子與同伴的交往能力。
所以,為了孩子的明天,有時我們需要學(xué)會拒絕默契。我們需要對孩子說:“你這樣說我聽不明白,請你完整的告訴我你的想法?!敝挥羞@樣,孩子的語言能力才會越來越強(qiáng)。相鄰博客
- 孩子挨打了,要不要還手 [2011-01-28 14:52:11]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責(zé)任心和感恩的心? [2011-01-28 14:56:1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