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丁丁!”“君君!”“亮亮!”我們的家長這樣親切地稱呼著自己的孩子。毫無疑問地,這樣的稱呼一下子拉近了家長與孩子間的距離,讓孩子覺得溫暖而幸福。曾有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稱呼孩子,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叫孩子的乳名弊端也是相當大的。
首先,稱呼乳名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依賴感。孩子將老師和家長當作保護神,他們依賴家長,依賴老師,覺得自己是家長的一部分,無法與父母分開對待;其次,稱呼乳名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始終是個孩子,是個弱勢群體,其獨立性也會相對比較差。實驗證明,從小被稱呼大名的孩子依賴感差,獨立性強,個性鮮明而有主見。原因在于,稱呼孩子的大名,會讓孩子自然把自己當成大人來看待,自然分離于母體。在一些歐美國家中,從孩子出生便不稱呼孩子的乳名,而是直呼其名,其目的就在于鍛煉孩子自立能力,避免孩子產(chǎn)生依賴感。
兒語是孩子初學說話時產(chǎn)生的有語法錯誤的語音。如“吃飯飯”、“喝水水”、“穿鞋鞋”、“吃干干”等等。如家長使用這種兒語與孩子交談,便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讓孩子認為這樣說話沒有什么不對。那么長此以往,孩子無法學到正確的語法規(guī)范,如有的孩子到了大班仍在說:“老師,吃蛋蛋!”這不但影響了孩子語言的發(fā)展,也大大影響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span>相鄰博客
- 關于奧特曼的一點建議 [2011-01-29 09:07:40]
- 暗示的力量 [2011-01-29 09:11:3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