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小女孩說話了:“是粗心?!甭曇艉艿?,她沒有抬頭。爸爸又說:“你就是太粗心了,以后細(xì)心點,聽到了沒有?”女兒恩了一聲,又不講話了,爸爸說:“要看清楚題再寫,不要再粗心了,知道嗎?”女兒小聲回答:“知道了?!?/span>
在短短的幾句父女對話里,這個爸爸用了好幾個粗心,而且非得讓女兒承認(rèn)是自己粗心,在這樣的暗示下,孩子能不粗心嗎?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即便是會的知識,錯題和漏題都很正常,家長只要正確加以正面引導(dǎo),多看到孩子對的,孩子會慢慢改掉“粗心”的壞習(xí)慣。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只要考試沒考好,或是寫作業(yè)錯了幾道題,家長就到處宣揚孩子的“粗心”,講得最多的就是:“不是不會,就是粗心。”從而也為孩子找了錯題的借口,不是因為不會而錯,知道自己“粗心”,又好像沒什么,下次依舊“粗心”,也因此這“粗心”的毛病難改,父母也就常常掛在嘴上講,孩子最終變成了真正的“粗心”,做什么事都很難做好。
這個爸爸就給女兒貼上了一個負(fù)面標(biāo)簽,非得讓孩子承認(rèn)自己就一個粗心的孩子,這是一種負(fù)面的心理暗示。如果爸爸能換一種方式,對女兒講:“你還有幾道題就全對了,只要再努力些,你的正確率會越來越高的?!蔽蚁?,孩子一定會很認(rèn)真地對待,慢慢改變“粗心”的毛病。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