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謹教授:“家庭教育的25條經(jīng)典名言”
原文地址:李玫謹教授:“家庭教育的25條經(jīng)典名言”作者:木棉花2027先生
根據(jù)李玫謹教授的博文《家庭教育的幾個理念》,我按前后順序和結(jié)構(gòu)疏理成“家庭教育的25條經(jīng)典名言”。具體內(nèi)容如下:
1、犯罪預(yù)防要從未成年人做起,而對未成年人的工作則須從家長們做起。
2、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需要智慧和技巧。
4、家庭教育的理念極為重要。
家庭教育的理念,可分為——六個方面:
第一:人的心理發(fā)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滯后反應(yīng)?!?
(1)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fā)展是軌跡式,人的命運取決于早期?!?
(2)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為關(guān)鍵。由于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邏輯的進程,所以,人在成年時出現(xiàn)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源于未成年?!?
(3)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對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熟悉的環(huán)境,親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車更容易讓孩子形成陽光與健康的心理時,父母就不應(yīng)該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8
(4)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則,父母的一切努力都會成為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動的弱者,他的弱小和被動都決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0
(1)若問“我”(孩子)是怎么來的?我們發(fā)現(xiàn),“我的胃口是喂出來的,我的脾氣是帶出來的,我的觀念是嘮叨來的,我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我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11
(2)即使孩子出走、自殺、犯罪,看似孩子的選擇,卻都是父母行為的反應(yīng)或結(jié)果。——12
(3)父母應(yīng)該在孩子3-5歲時就應(yīng)該找機會給孩子一次明確的態(tài)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對,我就不愛你!(該改為:我就會嚴厲批評你?。?3
第三:家庭撫養(yǎng)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yǎng)?!?4
(1)對人的心理教育是從情感開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親情。——15
(2)如果沒有親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應(yīng),沒有正常情感反應(yīng),一個人又如何會被教化?——16
(3)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17
第四: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決定命運?!?8
(1)絕大多數(shù)的成功者、被人們敬佩與記住的人一定是有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他們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博愛,他們能自制,能付出,能夠與人合作。而責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為人的性格,不屬于智力的范疇?!?9
(2) 二次大戰(zhàn)時,一位集中營幸存的中學校長曾寫給所有老師們一個請求,這也是所有家長們應(yīng)該聽到的話:“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制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tài)狂,成績優(yōu)良卻殺人不眨眼。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20
第五: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愛護其前提是尊重,——21
(1)一個從小沒有感受快樂的人怎么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一個從小沒有被親人或社會善待過的人怎么會溫情地善待別人?一個從未體驗過被尊重的感覺的孩子怎么會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會尊重別人的權(quán)利和生命?——22
(2)即使我們成年人給予他們生命、給予他們成長中所需的物資……,“被給予者”仍有獨立的人格,他們?nèi)孕枰蛔鹬?,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和溝通?!?3
第六:改變孩子行為須先改變大人的行為?!?4
(1)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對家長們進行教育”——如何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心理過程,如何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大人們能夠有意識地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先調(diào)整自己?能做到這幾點,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價值。——25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日本父母十分注意培養(yǎng)與孩子的互信關(guān)系 [2011-09-26 22:44:35]
- 父母效能十四個基本理念 [2011-09-26 22:46:53]
- 兒童都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2011-09-26 22:50:10]
- 溫和而堅持地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 [2011-09-26 22:51:4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