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善行比陳阿婆要偉大(原創(chuàng))
1964年夏天,老家因連陰雨,家里的窯洞漏水,爸爸媽媽開始用盆子接水,期待帶雨過天晴去修復窯洞頂,結(jié)果水越節(jié)越多,爸爸爬上坡,站到高處察看汛情,只見遠處兩盞明燈似得東西一閃一閃漸漸逼近,爸爸得出災情嚴重,很快轉(zhuǎn)移是唯一辦法。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轉(zhuǎn)移自己家的財產(chǎn)及家人,而是摸著黑、踩著滿地雨水的泥濘路,高一腳低一腳地在村子里來回奔跑,到處通知,遇到弱者就施救,一連救出9條人命,全村人脫離危險后,才朝自己家直奔而去,二哥已經(jīng)漂浮在淹沒炕頭一米的水上,爸爸才艱難地將他救出。 估計當時爸爸救人也只是一種對生命熱愛的本能,一種善良性格的本能,一種博愛之心的本能,一種為救人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本能。沒有想到要什么回報,沒想到要出名,更沒想到什么“炒作”之類。
47年后的今天,女童遭兩車碾壓,18位行人居然視而不見,任憑事態(tài)的發(fā)展,任憑小女童的苦苦掙扎。冷漠的人群中走出一位只會寫自己名字,依靠拾荒、給人做飯的58歲的陳賢妹,來自內(nèi)心的本能,伸出援救之手,盡己所能,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guān)注,有人居然說:“陳阿婆是為了炒作、想出名?!?/span>
“炒作”這一概念對于陳阿婆這樣的人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又有人說:“是因為陳阿婆沒文化、不讀書、不看報,不懂得人間的險惡,根本不懂得后顧之憂、不懂得自保?!?
但在多數(shù)人們的內(nèi)心,跟四十多年前一樣,希望懲惡揚善。爸爸沒有得到英雄、典范、標兵、模范之類的稱號,沒有被記者采訪,也沒有被鮮花簇擁,更沒有人嘉獎他。然而,爸爸的偉大精神卻深深地落在知情人的心中,深深地被村里幾代人敬仰。雖然爸爸脾氣很不好,遇事急躁,甚至有時出言不遜,但多少年來,村里沒有人跟他頂嘴,我們姊妹三、包括我們的后代都很敬重他。
各媒體,社會各界都在采訪、宣傳陳阿婆,一個企業(yè)獎勵陳阿婆見義勇為的善行,獎勵10萬元人民幣,并愿意給陳阿婆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都遭到陳阿婆的拒絕,陳阿婆回到家鄉(xiāng),受到家鄉(xiāng)人們的列隊熱烈歡迎,敲鑼打鼓,鮮花簇擁,足以證明善行永遠是人心所向。
我本人認為,陳阿婆的善行不僅僅是人性中一種該有的本能行為,更認為完全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行為,不難做到的。比起爸爸當年水災中的施救要簡單得多,平凡得多。因為她的施救過程,至少不會危機她的生命,不會危及到家人的生命財產(chǎn)。各媒體、社會各界卻為之大驚小怪,大肆炒作。該大驚小怪的應該是留在攝像機中的那18個路人,曾經(jīng)對救人者反咬一口的惡人,這些人才是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也應該讓他們深深體驗到顏面上的恥辱,內(nèi)心的不安,甚至應該給以應有的懲罰。 要是現(xiàn)在所有的人都能像爸爸那樣,面對他人有險情,只是一種對生命熱愛的本能,一種善良性格的本能,一種博愛之心的本能,一種為救人而不惜一切代價的本能。那陳阿婆的善行就會成為整個社會公民的行為習慣,這個社會就會遠離冷漠,愛心滿滿,沒有人這么炒作。所以,爸爸的善行比陳阿婆偉大!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