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月13日
方式:讀紙質書并電子筆記
讀書目的:重溫教育心理學
讀書內容:蘇霍姆林斯基的第72條建議
少年日益發(fā)展化的智力與情感
實驗一:讓兒童(7-8歲的孩子)與少年(13-15歲的孩子)分別觀察一幅描繪重大歷史事件的圖畫,并講解歷史事件的內容。
兒童:對畫面中的感覺屬性感興趣,比如騎士的服飾、武器的細節(jié),挽具和長長的馬鬃,以及那塊地域的荒涼陰郁的外觀。
少年:則注意的是引起某種狀態(tài)的運動和斗爭內部動因,而且能找出很多隱藏關系和因果關系。比如,他們會提出“在畫家的那個年代他們是怎樣制造出這樣精細而賴用的物品呢?他們是否有專門的作坊來制造這些物品呢?為什么騎士停在這樣的開闊地帶,因為敵人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并用箭來射他們?為什么畫面上看不到鄉(xiāng)村和城市?”
實驗二:分別進行機器模型與零件的裝配活動。
兒童:感興趣的是個部分零件和機械的運動的操作與外部聯(lián)系。比如零件好看與否。
少年:感興趣的是模型的構造,拆卸欲望很強。對運動性能更感興趣。 粗車出來后又是怎楊曦加工的。
總結一:兒童注意到的是事物、現(xiàn)象、事件的突出特征,并根據(jù)這些特征形成對對感知對象的意見(首先是情感的評價) ,少年是從觀察的事物或現(xiàn)象(特別是人)中尋找其相反的特征。例如,在一個好人身上,他一定找出他的不好的地方。少年還不能解釋這種優(yōu)點和缺點的復雜性,所以,他們在評價人的時候會經(jīng)常犯錯誤。少年還是簡單地把事情分為好、壞,正確、錯誤的那種傾向。對于各種矛盾的質、方面、特征、傾向進行觀察、對比、分析的能力,在少年身上還不具備。少年好像剛剛睜開眼睛看世界,他會逐步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不會像初看起來那么簡單,對人不能憑最初的印象就下判斷,這種想分別事物、現(xiàn)象和人的矛盾性的愿望,既包含著優(yōu)點又包含著缺點,這些優(yōu)缺點在日后的發(fā)展方向,則取決于環(huán)境、教育和年長者的 個人榜樣。
總結二:態(tài)度上的變化
兒童聽信家長、老師的話,不輕易反駁長者。
少年對事對人持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不肯無條件地接受他人的要求。好像故意找理由反駁家長。他們的的智力可能性跟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具體思考任務(企圖從思想上弄清楚別人對他們所說的話)之間,還有不能適應之處。
使少年的批判態(tài)度得到正確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就是不僅要滿足而且要千方百計鼓勵他的好奇心。
心得:
1、因為少年更關注事物間的內部聯(lián)系,他們才比兒童更懂得團隊、公益活動的意
義。
2、我們應該客觀看待少年時代的心智與情感,不簡單理解為逆反、對抗。
3、我們平時所說的“淺薄”“幼稚”“冷淡”應該是少年期的成長就有缺陷,因為沒有從兒童期的簡單、片面、表面順利渡過到能看到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與內在本質的心智,于是就出現(xiàn)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只顧自己個體,不懂自己與群體間的聯(lián)系。不是屬于品質問題,而是屬于心智問題。這種心智可以通過長期努力改變的。但多數(shù)人因為遇事不從自我內心成長方面找原因,而是意味地埋怨客觀、埋怨外部條件,這就是有的人活一輩子、糊涂一輩子的主要原因。
|
相鄰博客
- 老媽,您就放心地松手吧?。ㄔ瓌?chuàng)) [2012-01-16 09:29:54]
- 痛樂相參,品出樂的味道了(原創(chuàng)) [2012-01-16 09:33:57]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