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握分寸的教育往往就是失敗的開始”對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俗話說”弦繃得太緊是要斷的“,同樣,對于孩子的教育過于偏激,過于苛刻,過于急于求成,過于功利性,反而會造成難以化解的隔閡,這種所謂的”愛“,孩子并不接受,因為已經(jīng)超過了孩子承受的極限,已經(jīng)給她(他)的心靈帶來了痛苦,這種高壓下的愛剝奪了孩子的自我空間,是一種畫地為牢式的教育,是一種圈養(yǎng)式的教育,孩子在這里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一點也不自由,他(她)只是父母理想的寄托,孩子即使有所進步,父母也全然不顧,一味地要求,變本加厲,按照自己的規(guī)劃去要求孩子,這種過分的教育導致了性格上的扭曲,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與父母針鋒相對,時時頂撞,甚至做出一些令父母傷心的事或說一些過激的語言,來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此時,作為父母,如果沒有自知之明,不去尋找自己的不足,再去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我想悲劇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來,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因此,大量的實踐證明:過分的教育就是失敗的開始。就拿上初二的女兒來說,剛開始,為了考個好成績,排個好名次,我對她要求很嚴,要求每門不下90分,最低底線85分,達不到這個要求,我就狠狠地訓她,女兒剛開始還接受,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因為她每次考試時,由于壓力過大,一考試就緊張,過分的擔憂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負擔,所以考試時發(fā)揮不好,即使付出最大的努力,也發(fā)揮不出最好的水平,反而成績平平,起初我很不理解孩子,孩子也覺得很委屈,時常和我對著干,我是又氣又惱。后來,隨著家庭教育理論學習的不斷深入,我找到了根源所在,試著放一放,給孩子一點喘氣的機會,每次成績下來,我裝作莫不關(guān)心,也怪了,反而成績上去了,女兒開始和我溝通了,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融洽多了,現(xiàn)在,問題一出現(xiàn),我就用商量的口氣商量,孩子說話委婉多了,看來,不把握分寸的教育弊大于利,我從孩子身上得以驗證,因此,愛孩子,就要處處為孩子著想,當然,也不是放任自流,要把握好度,千萬不可畢其功于一役,否則,只能助長不良個性的形成,后悔晚矣。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