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北北和幾個要好的孩子相約在我家玩搭積木的游戲,開始他們都沉浸在他們自己的玩具王國之中,可是突然最小的熊熊哇哇大哭起來,我丟下家務連忙跑去看個究竟,原來北北把熊熊剛剛壘好的“宮殿”的“柱子”給搶跑了,看到這一幕,我火冒三丈,我心里閃過了兩個情景。
情景一:我?guī)缀跤脫尩姆绞阶尅爸印蔽餁w原主,然后扯著喉嚨說:“北北,你怎么能這樣,這樣還會有人跟你一起玩嗎?”北北站在那里,既不啃聲,也不頂嘴,我看到這個情景,更加生氣,大聲吼起來,似乎是把對他一犯錯就不說話的積怨一次性發(fā)了出來,“快跟熊熊道歉,快??!你沒聽到嗎?”從北北的臉色我看不到一點認錯的意愿,最后他帶著憤怒自己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情景二:由于這種事情已經發(fā)生了很多次,我希望能克制,但是真的很氣憤他為什么要這樣,①我蹲在他面前,注視著他的眼睛,用憤怒的聲音說:“北北,你搶了別人的東西,而且毀壞了他心愛的城堡,上個星期幼兒園也發(fā)生過一次,我真的很氣憤,非常生氣!”這些憤怒的表達過程中,我沒有搶回熊熊的玩具,而且整個批評的過程只用了十秒鐘的時間,我看到北北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氣憤。②五秒鐘之后,我們就這樣不愉快地沉默了一段時間,我能看到他這個時候非常難受,不喜歡我,甚至想逃離。③這個時候,我深吸了一口氣,用手捧住他淚光閃閃的小臉,注視著對他說:“媽媽愛你,非常愛你,你是媽媽心中的好孩子,媽媽生氣就是因為你這么好的孩子不該這樣。”突然,孩子大哭起來,我抱著他什么都沒說,我和他都知道事情已經過去了。④晚上,北北老在我旁邊轉,我知道他想告訴我什么,我放下手頭的事,認真地聽他說,他說他把玩具還給熊熊了。
案例中第一個情景是很多家庭親子關系的翻版,第二個情景也許你不會相信情況會如我所說的這樣發(fā)生,但是如果你真的按照下面的分解動作去做了,你一定會發(fā)現奇跡。我在情景二標注了序號,分解步驟如下:①我們準確具體地說明孩子做錯了什么?不能說“你怎么能這樣?”然后非常真誠地表達我的感受(憤怒、生氣),但是這個時間最好在半分鐘之內,只要讓孩子深切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行了,孩子不是你的出氣筒。②中間需要一段沉默期,這個比要求他馬上做出改正的行為或者是喋喋不休要好得多,此時是難受的“發(fā)酵期”,孩子會非常難受,但這是成長必須的代價。③深吸一口氣,把前面的情緒全部釋放,告訴自己孩子不是你的對手,是你最愛的人,不需要抓住錯誤不放,告訴孩子“雖然你做錯了,媽媽還是愛你”,用肢體語言告訴他你對他的愛(不習慣也要去做,可以是摸頭、拍肩或者擁抱),讓孩子覺得事情已經過去了,你以后不會主動提起這件事。④事情之后,不管任何時候,孩子想對你說什么,你都要認真傾聽。這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賓塞·約翰遜的“一分鐘批評法”。
昨天接碩碩放學后在幼兒園玩,我正在跟大河媽聊天,突然大河來告狀說:碩打他了。我過去問碩有沒有打人,為什么打,原來是同學搶走了他的骨碌骨碌轉,我安慰他說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他可能想同你一起玩,只是因為沒有向你說明吧。如果擱平時碩會主動跟同學說“對不起”,這次可能心里確實感到委屈,悶著小臉情緒很低沉,為了讓他高興起來,我?guī)退ふ伊硗庖粋€骨碌骨碌轉,他高興地轉到同學們面前,不過沒玩一會,又被雙胞胎兄弟搶去,這下不了得,哇,哭了。
呵呵,當時我情緒有點激動,一是因為剛才看到一個小朋友找不到姥姥,想去碩小時候走丟的經歷,我的眼窩發(fā)熱;二是因為碩爸工作忙又錯過了一次體驗瑞思的課程;三是我的生理期。所以我鼻子一酸,沒有及時安慰碩,碩一會自己好了,跟同學又玩得樂不巔巔。
大河邀請碩碩到他家玩,臨走碩留戀人家的挖土車,想拿走玩玩再還。我讓他跟大河商量,可大河不太愿意,那不能強求呀。碩碩請求不成淚眼迷離起來,我沒有說話,還是按時下樓回家。我在前面走,碩在后面走,一路上碩都在哭,我勸他不要再哭,哭也沒有用。哭得我實在難受,我請他在前面走,跟我保持一段距離。快到家門口時,我說:我要在外面呆一會,你先進去吧。碩也不愿回家,我說:那你跟我一起,我們到那安靜的呆一會。到小路邊,我的情緒稍后,路邊總有稀稀落落的人走過,我壓低聲音說:你剛才的行為,讓媽媽不高興了,而且非常不高興。媽媽愛你,媽媽知道你是好孩子,媽媽不愿意看到你哭,你哭媽媽更傷心。媽媽知道你剛才控制不住自己,我想你以后不會這樣,其實本身在人家玩你就很開心了,而拿人家的玩具得經過別人的同意,不同意咱們就不玩唄,真沒什么大不了的。碩不住地點頭,似乎明白了。(回家后還像發(fā)誓一樣跟我說:不經過別人的同意不能拿別人的玩具,而且我決定下一個批評的事盡量縮小范圍,不讓碩爸公開知道,私下可以討論,這樣或許可以保護和鼓勵孩子)。
沒想到我跟碩在溝通時,有位孩子的爸爸就在不遠處,他走過來說:你這種私下批評的方式挺好的,給孩子面子不傷自尊。我剛才還在為我家兒子搶玩具批評孩子時與姥姥姥爺的想法沖突而郁悶呢。因為我平時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由姥姥姥爺一手帶大,膽小,獨。你是不是老師,是不是學心理學的?孩子的問題,真是讓我傷心,我這么做老人以為我不愛孩子呢。我的孩子我怎么能不愛呢?他一臉苦惱,原本一人坐在哪生悶氣呢。看到我后像找到知音了一樣,我們所住的這棟樓全是孩子,我第一次見到為了孩子問題這么焦慮的爸爸,其實跟我內心一樣,很無助。
我說:聽您這么說太慚愧了,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也總是情緒激動,處理不當,這也是在學習,在摸索,慢慢來吧。
貌似這位爸爸在夸獎我,其實他的話從側面激勵了我,還讓我內心愧疚不已。對待孩子一定要冷靜,不要鬧情緒,要引導、要疏導,并且和孩子一起去處理每一件必須面對的事情:高興的、不高興的、苦惱的、痛苦的。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美)斯賓塞·約翰遜著。其中講了一分鐘批評、一分鐘稱贊、一分鐘目標。
先分享“一分鐘批評”的方法。
一分鐘批評會非常有效,只要:
1、事先告訴孩子,當我不能接受他們的行為時就會批評他們。同時,我也鼓勵他們同樣坦誠地對待我。
批評的前半分鐘:
2、我在事情發(fā)生后要立刻批評孩子。
3、和孩子首先做身體上的接觸,然后,具體地指出他們做錯了什么。
4、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帶給我怎樣的感受。
5、沉默幾分鐘,制造出讓非常不舒服的氣氛-------讓孩子們好好體會我的感受。
批評的后半分鐘:
6、等我平靜下來以后,就用肢體語言讓孩子們知道,我始終站在他們這邊。
7、告訴孩子雖然他們剛才的行為不對,但我覺得他們還是好孩子。
8、對孩子說:“我很愛你!”批評完了,一切都過去了,我不會再提這件事。
9、當天晚些時候,不論孩子們說什么,都要認真傾聽。
10、我發(fā)現雖然我只用一分鐘來批評孩子-------因為我愛他們-------但這一分鐘的批評帶來的好處卻可以讓他們終身受益。
這個方法開始使用,慢慢感受它的微妙吧。
相鄰博客
-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2012-05-20 20:32:17]
- 四個棍棒教育的案例 [2012-05-20 20:34:2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