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高期望的原因
(一)競爭帶來的壓力
21世紀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社會的轉型變革,知識的迅速翻新,人才的競爭,就業(yè)的壓力,家長從切身的體驗中,迫切感到知識與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到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認識到沒知識、沒文化、沒專長的人在21世紀很難立足。于是不少家長從孩子零歲開始就進行大量的智力投資,唯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社會盲目攀比的風氣,學校的考試排名,老師對優(yōu)等生的偏愛等等,使家長不敢放松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怕成績不好被老師歧視,被學校叫去訓話;擔心落后于同事的孩子,競爭不過別人,邁不進大學的門檻。
(二)獨生子女時代的危機感
當代中學生已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能否成才,不僅是個人的前途問題,而且直接關系著父系與母系兩個家庭的榮辱和未來。很多家長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獨苗”身上,對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傾入全部感情。孩子如果成績不好,表現不良,就會擾亂父母的心情,造成父母的焦慮、不安、緊張,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所以家長們輸不起這個“唯一”的獨苗,抱著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導致對孩子過高期望,給孩子過大壓力。
(三)補償心理的作用
人的一生總會有些許遺憾,做了父母的人,為了補償自己從前未了的心愿,便把自己的夢想嫁接到孩子身上,期待兒女來為他實現人生理想,并名曰“為孩子好”。唯恐孩子浪費了寶貴時光,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于是看到孩子玩,就不高興,看到別的孩子上了各種培訓班,也不顧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秉賦或興趣,趕鴨子上架。教育孩子不是從實際出發(fā),而是帶著莫名其妙的補償心理。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