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和父母來說,青春期是令人煩惱的過渡年齡。父母若指導不當,會嚴重影響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其實,孩子在這個年齡只是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樣在強烈的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指導得法,是完全可以順利地度過這一危險年齡的。下面是專家們的一些有益的建議。
一、不要抱有成見。預想青少年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情緒的父母實際上是在挑起這種情緒。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們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就會導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應越激烈,越過分,孩子們就越會堅持己見;父母若強行壓制,那么一場大沖突在所難免。
心理學家忠告家長說,實際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為的必然模式,也沒有所謂的典型的十幾歲少年。你的孩子長高了,長壯了,成熟了,你若不用有色眼鏡看他,而是認為他生來就是這樣,那么你的兒子或女兒就會按照已培養(yǎng)起來的行為方式去做,成為你的好孩子。
二、保持作為家長的地位。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樂,但這種友誼不應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應是一名船長,你可以聽取船員的意見,但最終決定航向的仍是你。
家長可分為三種類型:放縱型、專制型和權威型。一個13歲的孩子要參加周末聚會,放縱型的家長會說:“好吧,但不要呆得太晚?!狈趴v型家長要么對孩子漠不關心,要么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取悅他們。
而一位專制型家長的反應則是:“不行。你還太小,不能參加這種活動。”他們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事無巨細,全由他說了算。
權威型的家長考慮孩子的意見后,決定:“你知道我們周末的作息安排。我們是10點熄燈,你如果10點前回家,就可以去?!?/span>
孩子們喜歡權威型家長。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以負責任的自由,同時又不超出紀律約束的范圍。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比其他兩類家長都大,因為他們不對孩子的每個行動指指戳戳,這樣便突出了重點。
三、把握重要問題。不要對孩子的每個細枝末節(jié)都指手劃腳,這只能使孩子們反感。你兒子留了披肩發(fā)或是你女兒用了一種新的化妝品,你最好還是把這當做一種無害的時髦而予以接受。一位家長說:“我總是問自己,這對我14歲的女兒要緊嗎?如果不要緊,我便讓她自己決定?!?/span>
四、不要盲目責怪孩子。有時,看起來“逆反行動”是針對你的,但實際上也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一家人一向星期日早上9點鐘做彌撒。一天,16歲的兒子卻宣布他要晚起,不參加次日的彌撒了。他的父母本來可以大發(fā)其火,把此舉解釋為青少年對家庭和宗教的抵制。但是,他們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心平氣和地問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前一天為了學校的校報忙到很晚,實在是太疲倦了。于是家人便把做彌撒的時間改為上午11點。
五、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孩子有時會更喜歡兩位家長中的一位。一位父親也許會為女兒的親密行為而“硬”不起心腸,并允許她享有母親所反對的“特權”。同樣,當父親要為某件事而斥責兒子時,母親也許會為兒子辯護。對孩子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父母之間的沖突。因此,在處理孩子的某個問題時,你應同你的愛人多商量,決定你們在哪些方面互相讓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你們的決定。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0609_2.html【曉巖轉】相鄰博客
- 青春期中學生的十種心理矛盾 [2012-08-23 09:36:53]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應做些什么 [2012-08-23 09:38:07]
- 初中生心理教育完全寶典 [2012-08-23 09:40:57]
- 青春期教育應從何時開始 [2012-08-23 09:41:5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