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最新博客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講座資源:養(yǎng)成教育的四種方法

    (2012-09-26 19:35:28)   [編輯]

     

    來源:http://www.wjtyxx.com/dyzc/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9

    作者:不詳,家長學校講座講稿

        一、榜樣法
        1. 解釋
        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榜樣對兒童的心靈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陽光,而這種陽光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br />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美妙的故事。
        18歲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這時,他碰見了兩位女神,一個叫“惡德”,一個叫“美德”。惡德女神千方百計誘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樂一生、卻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則勸導他走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里斯聽從了美德女神的呼喚,拒絕了惡德女神邪惡的誘惑,選擇了始終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來,海格里斯成長為希臘人千古傳頌的英雄。
        海格里斯從美德女神身上看到了美的品質(zhì),把美德女神作為榜樣,自己也成為了英雄。如果他以惡德女神為榜樣,可能會出現(xiàn)完全相反的結(jié)果??磥?,古希臘寓言學家說“榜樣是最好的老師”并不過分。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需要一個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強的,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樣的人為榜樣,他也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當他們以英雄人物、偉人、智者、科學家等為榜樣,就可能找到動力和方向,成為有用的人;當他們結(jié)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從父親那里學會吸煙等,結(jié)果將非常糟糕。
        《蘇氏家語》說:“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备改甘呛⒆犹烊坏陌駱?,但是,父母除了給孩子當好榜樣,也要給孩子尋找別的尤其是同齡的榜樣。為什么呢?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一些后,常常喜歡模仿同齡人中比較優(yōu)秀的、自己喜歡的人,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美國學者哈里斯提出的“群體社會化發(fā)展理論”認為,到了孩子的兒童期、少年期,家庭的影響漸漸在減弱、淡化,群體的影響漸漸增強。所以,每一個兒童都應該參與并認同一個社會群體,從而在群體中學習在社會公眾中的行為方式。
        2. 案例
        很多人憶及學生時代時,最難以忘懷的往往是那些可愛的伙伴。很多事實也證明,孩子有一個好的同齡榜樣,終身受益。
      有一位學生回憶自己高中時的同桌時說:
      我高中的同桌叫趙連城,他和我住一個宿舍,我們每天形影不離,學習、吃飯、睡覺……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我們是當年中考的前兩名,他只比我高1.5分。我們是好朋友,也是競爭的對手。他的英語和數(shù)學比我好,我的物理和化學比他好,所以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我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鼓勵,當有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另外一個總是鼓勵對方。
      和連城同桌兩年時間,其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考試。記得我們的班主任數(shù)學老師經(jīng)常在晚自習的時候突然進來,一臉嚴肅地對大家說:“先把手上的東西收起來,咱們考一下!”每當這個時候,就是我和他的一次較量。我們總是在考試的過程中暗暗賽著速度,在考試的結(jié)果上賽著分數(shù)。一般的時候都是我的速度比他稍微快一點,而他的成績比我稍高一些。
      因為有了這個競爭對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學習中才更有動力。大學四年和連城的聯(lián)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電話時,都感覺到和他的友誼之誠、之真,那些情誼和關(guān)愛正是我們的進步之源。
      這樣看來,榜樣(尤其是同齡榜樣)在孩子學習、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蕭伯納曾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眲钜苍f:“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比绻⒆幽芘c自己的榜樣(尤其是同齡榜樣)充分共享有利條件,就能營造出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形成海納百川的胸懷。這不僅是一種學習和競爭,也是一種高層次的人生境界。
        3. 要求和原則
      “孟母三遷”,為的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榜樣也是孩子身邊環(huán)境的一部分。給孩子選擇榜樣應遵循什么原則呢?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樣,運用榜樣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設(shè)法從各個方面為孩子做出表率來。
      除了父母外,其他人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也許有人說,那就“擇優(yōu)為鄰”,找那些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異的人作為孩子的榜樣。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是不是一定要這樣呢?
      其實,孩子身邊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點值得孩子學習的地方,比如學習特別認真、特別守時、很有禮貌、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都是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刻意尋找那些最優(yōu)秀的同齡人做比較,由于目標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進步。因此,選擇合適的目標,應當成為尋找榜樣的一個重要原則。
      4. 操作方法
      父母自身給孩子樹立榜樣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家陳鶴琴說:“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备改覆还茏鍪裁?,不管有意無意,對孩子都是榜樣。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節(jié),言行舉止不當,很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2) 欲正人,先正己
      就是說,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個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出講誠信的孩子,一個邋里邋遢的父母也很難培養(yǎng)出喜好整潔的孩子。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學習、生活,都應該先用同樣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則,讓孩子做這做那,自己卻得過且過,孩子怎么會愿意聽你的話呢?
      (3) 身教重于言傳
      很多時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聽父母說。因此父母最好少“說”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說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誠實,父母首先做一個誠實的人,比說一千遍、一萬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體力行,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好的榜樣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適的榜樣呢?
      (1) 全方位了解孩子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明確:孩子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對什么更感興趣?比如孩子在清潔衛(wèi)生方面有待改進,不妨讓孩子交一些衛(wèi)生習慣很好的朋友作為榜樣;孩子喜歡閱讀,不妨讓他們與那些同樣具有閱讀興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讀書心得,等等。
      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對方的情況。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對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要,通過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
      (2) 與孩子多溝通
      一般情況下,父母不應輕易反對孩子的正常交往,不過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與“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們的意見也值得考慮。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意見,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出發(fā)點是為他們好。
      一般而言,父母覺得孩子的朋友壞,無非是因為他們身上缺點較多,怕他們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說明自己的擔憂,表明立場,只要態(tài)度真誠,孩子是會考慮父母的意見的。
      其次,可以見見孩子的朋友。
      也許你并不喜歡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強行阻止他們交往是不好的。你可以請孩子到家里來,近距離地了解他,然后還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情況給孩子的行為加以指導。
      (3) 為孩子規(guī)定一些行為原則
    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著他們,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可以請朋友到家里來玩,但是不要隨便翻家里的東西,要注意用電安全,等等。
        (4) 鼓勵孩子和自己的榜樣共同進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叭诵校赜形?guī)煛?。由于孩子各自的局限,常常是你在這點比她好,她在那點比你強,大家各有優(yōu)勢,不相上下。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可以互為榜樣,學習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同時以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影響別人,幫助別人進步。父母既要鼓勵孩子進步,也要提醒孩子,千萬不要被別人身上的缺點或壞毛病影響,好習慣沒養(yǎng)成,壞毛病又形成了一大堆,這就背離了初衷。
        二、訓練法
        1. 解釋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這樣的話:“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可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chuàng)造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這些練習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了?!?br />這段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練習(也就是訓練)的作用??梢哉f,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習慣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
        籃球巨星喬丹曾為了一個單手投籃習慣而靠墻苦練三個月,時裝模特為了一個臺步習慣甚至苦練終身。“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形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
    訓練對于小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這時若能給予他們很好的訓練,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體會那樣做的好處,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時,良好的習慣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diào)訓練的重要性。因為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jié)果,而訓練恰恰是最合適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實踐證明,再好的理想,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腳踏實地地做,永遠不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2. 案例
        歷史上,大凡有所成就者,無不與足夠的訓練有關(guān)。
        曾獲得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有機化學家巴頓,小時候就得益于父親將他從“蜜罐”送入“火坑”,接受了嚴格系統(tǒng)的訓練,最終得以走向成功之路。
        巴頓出生于一個富足之家,是全家寵愛的獨子。上小學時,他被送進一所走讀學校,但因為那里環(huán)境與家里完全不同,老師也不像家中長輩那樣百般呵護他。小巴頓很不適應,學習很糟糕,與同學關(guān)系也緊張。父親感覺這對小巴頓的成長不利,于是在他剛剛10歲時,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制學校。
    這所封閉式學校實施軍事化管理,學生們都過著軍營型的生活。早晨,只要鐘聲一響,學生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服、疊被子、刷牙洗臉、出操跑步,日日如此。如果跟不上節(jié)奏,就會受到懲罰。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用涼水洗漱。伙食也就勉強算得上是“粗茶淡飯”……小巴頓簡直是從天堂掉進了地獄。
        由于條件確實艱苦,小巴頓對這所寄宿學校更不適應,每逢星期一早晨送他去上學時,他就大哭大鬧,不愿意去上學,希望父親能給他重新?lián)Q一所學校。折騰了幾個星期,小巴頓瘦了很多。母親和姑姑對他父親的做法很不理解。但父親仍然堅持,始終認為磨難和鍛煉對巴頓不是壞事,反而是一道十分有益的“營養(yǎng)劑”。
        這段生活為巴頓日后事業(yè)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為此,巴頓成名之后十分感謝父親當年給自己吃的這些苦頭??梢韵胂螅羰且稽c苦頭都不能吃,一點委屈都不能受,他怎能承擔起科學研究的重任?怎能耐得住科學研究的辛苦和寂寞呢?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二王”。他們的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br />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善畫畫。由于眾人的夸贊,他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
        一天,獻之問母親:“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拔迥昕傂辛税??”母親又搖搖頭。獻之急了:“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獻之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背后。
        獻之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添了一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獻之仍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似羲之?!?br />    獻之聽后泄氣了。母親見他驕氣已經(jīng)消盡,鼓勵他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和父親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倘若沒有這樣嚴格艱苦的訓練,恐怕歷史上就沒有“二王”的出現(xiàn)了。
        3. 要求和原則
        (1)“苦練”與“趣練”相結(jié)合
        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養(yǎng)成好習慣,把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行為訓練成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行為,則是一個十分艱苦甚至是“痛苦”的過程,需要咬著牙戰(zhàn)勝許多困難,更要經(jīng)過許多枯燥單調(diào)的練習。特別是針對已經(jīng)形成的不良習慣,矯正起來頗有些“難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少人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雖然如此,我們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訓練,如果孩子光是苦練,過不了多久就會感到厭煩。所以,不妨“苦練”與“趣練”相結(jié)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過游戲、活動、競賽、繪畫等途徑,不斷變換形式來進行訓練。
        例如培養(yǎng)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來進行,抓住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外出游玩等機會,提醒和訓練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好禮貌用語。如乘車時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要誠懇地向?qū)Ψ降狼?,說聲“對不起”;售票員遞過來車票,最好道一聲“謝謝”;中途下車跟朋友分別,要記得說“再見”,等等。這種自然的生活場景對孩子培養(yǎng)良好習慣十分有利。
        (2) 嚴格遵守,不能放松
        訓練的過程是痛苦,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勵他咬著牙堅持下去。訓練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好的習慣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鞏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嚴格的訓練要避免情緒化。千萬不要一高興就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為心情不好而對一個小細節(jié)斤斤計較。沒有相當?shù)哪?,很難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不同行為習慣有不同的標準,確定標準之后,就要嚴格遵守,不能放松。
        (3) 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存在美的東西其本性都是在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長硬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前緊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等在習慣培養(yǎng)中都是不可取的。
        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如果不堅持,今天訓練,明天放假,行為就難以變成自動化的習慣。培養(yǎng)習慣是個長期工程,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由于人的行為往往具有慣性,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反復。所以,在進行訓練時,一定要反復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種行為上已經(jīng)表現(xiàn)很好了,也要反復抓。
        4. 操作方法
        關(guān)于如何運用訓練法,關(guān)鴻羽教授在《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中曾作了詳細的闡述,這里結(jié)合該書進行說明,供大家參考。
        (1) 目標明確,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復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復雜的行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
    如學習洗衣服這項訓練內(nèi)容,要求較高,過程較為復雜,在訓練時不妨分為四個步驟:一浸泡,二揉搓,三漂洗,四晾曬。在進行訓練之前,最好是先讓孩子觀察父母是怎樣洗衣服的,父母洗衣服的時候應給孩子講解洗衣服的要領(lǐng),然后再讓孩子自己動手,這樣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較深刻。
        再比如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時,說“謝謝”二字,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注意的細節(jié)其實很多。這時,不妨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給孩子一些適當?shù)慕ㄗh,如:
        首先,說“謝謝”時必須誠心誠意,發(fā)自內(nèi)心,要讓人聽起來不做作,不生硬,不是為應付人家,而是真心實意地感謝,只有真心才能使“謝謝”二字富有感情。
        第二,說“謝謝”時要認真、自然,要讓人聽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好意思,更不要輕描淡寫地湊合,好像不太情愿、應付差事。
        第三,說“謝謝”時要注意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很高興,就是達到目的了;如果對方對你的致謝莫名其妙,就要說清謝人家的原因,以使對方感到你的真情實意。
        第四,說“謝謝”時要用整個身心說,除了嘴里說以外,頭部要輕輕地點一下,眼睛要注視著對方,而且要伴以適度的微笑。
        第五,別人幫助自己解除了困難之后,應表示謝意。表示的方式可以說“謝謝”、“多虧您幫助”,也可以握手致謝,還可以贈物致謝。
        表達謝意的方式因人、因場合而異,一定要根據(jù)實際,選擇最恰當?shù)男袨榉绞?,這樣的訓練才能既規(guī)范又不機械。
        (2) 層次分明
        由于青少年年齡層次不同,各個年齡段掌握良好習慣的要求也就不同。如養(yǎng)成“文明乘車”的習慣時,最好是先訓練孩子上車能主動買票、乘車時不向窗外扔雜物、不把頭伸出車廂外等較為基礎(chǔ)的要求,然后再進一步要求孩子能主動為乘客讓座、為乘客傳票等更多的要求。
        (3) 及時檢查
        只有要求而沒有檢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檢查和評價必須堅持經(jīng)常性。比如訓練做作業(yè)仔細認真就要天天檢查,哪天寫不整齊就要求哪天的作業(yè)重做,一點也不能馬虎,最好是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對作業(yè)的情況進行登記,以便一個階段作一次總結(jié)。再比如讓孩子養(yǎng)成每天早晨自己疊被的好習慣,就要每天檢查他的被子疊了沒有,疊得整不整齊,發(fā)現(xiàn)沒有疊或疊得不好,一定要及時糾正,這樣訓練才能形成好的習慣。這些工作雖然比較瑣碎,但是必須長期堅持。
        三、層次目標法
        1. 解釋
        循序漸進,按步驟進行,是我們做事情要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所謂層次目標法,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時候,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按照層次將較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這樣孩子便能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地漸漸養(yǎng)成好習慣。
        有的父母過于心急,恨不得孩子在朝夕之間就能變個模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到,豈不可笑?一會兒讓孩子做這個,一會兒讓孩子做那個,甚至想讓孩子一步登天,這非但不能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時間久了,還會引發(fā)孩子對父母的反感和不信任,養(yǎng)成好習慣難上加難。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研究員曾經(jīng)指出:習慣之間不能機械地用年齡劃分開,比如幾歲到幾歲培養(yǎng)學習習慣,幾歲到幾歲培養(yǎng)做人習慣,只能說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不同年齡階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層次上要有差異。
        孩子不是“標準件”,習慣培養(yǎng)要注意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要考慮到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而不是用同樣的標準要求不同的孩子。
        2. 案例
        “天下大事必成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睆淖詈唵蔚拈_始做起,往往能幫助我們獲取更多的自信,同時使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熱情。
        有一個小故事。
        一位著名的大學教授多才多藝,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能把曲子拉得如此流暢時,他說:“我是這樣來練習的。每當練習曲目前,必定先了解曲目是由幾小節(jié)構(gòu)成。比如,準備練習30小節(jié),一天練習一小節(jié),一個月即可練習完畢。不過,我并非從頭到尾依次練習,而是從最簡單的一小節(jié)開始,第二天,再從所剩的29節(jié)中挑選最簡單的練習。用這種方法練完整首曲子,不但輕松自如,而且還在練完之后找到了各個小節(jié)之間的呼應關(guān)系,從整體上理解了這首曲子的境界?!?br />    從心理學上看,這位大學教授的練習法是非常合理的。因為人總是具有惰性,往往會找出各種借口逃避學習和工作,尤其是有一些難度的學習和工作。而這位教授的方法恰恰滿足了人的成就感,每完成一小節(jié),就增加一份信心。
        設(shè)定一個正確的目標不容易,實現(xiàn)目標更難。把一個大目標科學地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落實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為一種大智慧。
        兩次在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奪冠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在比賽中,就運用了一種十分巧妙的目標分解方法。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jīng)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zhàn)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結(jié)合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zhì)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fā)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后,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jīng)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zhàn)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還是迷惑不解。
        10年后,這個謎終于被揭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么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jié)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很多時候,孩子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自己太遠,確切地說,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稍微具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許就會少許多懊悔和惋惜。
        3. 要求和原則
    我們看看北京教育學院關(guān)鴻羽教授結(jié)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而提出的幾條原則。
        (1) 運用“循環(huán)說”理論
    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循環(huán)反復,是螺旋上升的。低年級訓練過的,到了中高年級還要經(jīng)常重復訓練,否則很難鞏固。因此,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已經(jīng)培養(yǎng)過某些習慣,父母依然不要放棄,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進行循環(huán),每過一段時間就有意識地強化一下。
        (2) 運用“階段說”理論
    習慣形成各有不同的關(guān)鍵期,小學低、中、高年級有各自的訓練重點,可以抓住各種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期來進行教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選擇適合本年齡階段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不能心急。
        (3) 運用“中心擴散說”理論
    行為習慣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體系,要把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在短時間內(nèi)培養(yǎng)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時,就要抓主要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重點習慣培養(yǎng)好了,就可以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
        4. 操作方法
        (1) 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時候,不能只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愿望辦事。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書對此進行了舉例說明。
        根據(jù)兒童心理學研究,左右兒童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需要經(jīng)過3個階段。第一階段,5歲~7歲。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辨別左右,因此能夠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歲左右才可以分清站在他們對面的人的左右手。第二階段,7歲~9歲。兒童能對直觀、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間關(guān)系,形成直觀表象,并能初步掌握左右方向的相對抽象性,但對非直觀、抽象的空間關(guān)系還比較模糊。第三階段,9歲~12歲,兒童能夠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據(jù)表象、記憶建立其空間關(guān)系。從上面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兒童從小到大,對空間和距離的知覺是逐漸完善起來的。因此,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要他們理解幾何圖形結(jié)構(gòu)及其空間關(guān)系,要他們理解圓形,老師要先講解皮球,理解長方形,老師要先講解電視機等,這樣把實物和概念連接起來,他們才能逐漸理解。
        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科學性,了解、尊重、利用好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少走彎路。
        (2) 分層次確定目標
        例如,同樣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保持正確姿勢,一筆一畫地認真寫清楚;對于中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不但要認真寫,還要盡可能做到整潔美觀;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樹立一定的漢字意識,做到寫出的字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有了這樣的要求和層次,孩子就比較容易一步一步去做,容易達成目標。
        (3) 目標分解要具體
        山田本一的成功表明,目標不僅要分解,而且要具體。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人隨機分成兩組,讓他們?nèi)ヌ?。兩組個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1.2米,然后把他們分成兩組。對第一組說:“你們能跳過1.35米?!倍鴮α硪唤M說:“你們能跳得更高?!比缓笞屗麄兎謩e去跳。結(jié)果,第一組由于有1.35米這樣一個具體要求,他們每個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組沒有具體的目標,所以他們大多數(shù)人只跳了1.2米多一點,不是所有的人都跳過了1.35米。由此可見有沒有具體目標的差別。
        在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時,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遠目標變成近目標,把模糊的目標變成具體的目標。
        四、家校合作法
        1. 解釋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學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師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夠的,必須要聯(lián)合父母和老師的力量,讓家庭和學校的步調(diào)一致,勁往一處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在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時,我們也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學校主動配合。父母只有及時與學校溝通,并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2. 案例
        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中,有一則《家務勞動承包合同》的案例,大意是這樣的:
    四年級學生正在與家長舉行《家務勞動承包合同》的簽訂儀式。在班主任的協(xié)調(diào)下,全班學生與家長一一對應,認真商討起來。有的學生選擇了洗衣掃地,有的選擇了揀菜、燒飯,大多數(shù)學生都選了兩三個項目作為承包內(nèi)容。雙方在合同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姓名。校長和大隊輔導員應邀擔任了雙方的見證人,在每一份合同上蓋上了公章。
        老師說:“這次家務勞動承包為期3個月,主要是為全班同學提供一個勞動崗位,促使大家學本領(lǐng)、練毅力、盡義務,從小懂得信守自己的諾言。我們也希望各位家長積極支持,幫助和督促子女學做家務,同時也應避免給子女過重的負擔。希望雙方共同履行合同。”
    在這個基礎(chǔ)上,學校還印發(fā)了“家務承包中期聯(lián)系卡”,請班主任走訪部分家長,督促家長履行合同。
        從此,全班同學的家務勞動熱情高漲起來,不少人除了堅持完成合同規(guī)定的家務外,還主動幫父母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人悄悄地學會了幾手“絕活”……
        看,很多父母為之頭疼的問題,通過家校合作,就變得十分輕松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站在一條線上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有著共同的愛心,教育目標也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形成合力,爭取最大的效果了。
        其實,上面的這個案例也是前面“行為契約法”的延伸。通過家校合作,契約也發(fā)揮了最大的效用。
        3. 要求和原則
        父母與學校溝通配合,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注重協(xié)調(diào),并形成教育合力。
    20世紀70年代,德國科學家赫爾曼 ? 哈肯創(chuàng)立的“協(xié)同論”,不僅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lǐng)域里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在教育領(lǐng)域里也得到了廣泛認可。該理論認為: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由許多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要素組成的系統(tǒng),當各種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關(guān)聯(lián)要素彼此協(xié)調(diào)、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標運動時,就會形成整體合力,就會產(chǎn)生大于各個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協(xié)調(diào)效應。
        1+1不會簡單地等于2,必須形成合力,才會產(chǎn)生協(xié)調(diào)效應,也才可能使1+1>2。有很多人常說“5+2=0”,就是講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相互抵消,沒有發(fā)揮出作用。
        4. 操作方法
        父母該怎樣主動和學校溝通呢?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冉乃彥研究員給父母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具體如下。
        (1) 主動聯(lián)系
        父母往往認為老師很忙,如果總是和老師聯(lián)系,老師會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接待,或者感覺被打擾。其實,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動與老師聯(lián)系,老師會感到非常高興的。因為通過溝通,會更方便老師了解孩子的全面情況。一個班主任整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任務很重,不要說是家訪,就是給每個孩子的父母打電話,也要耗費好多時間。父母與老師溝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生活、學習、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重要信息告訴老師,及時與老師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及時與老師配合,或者獲得老師的有效地配合。
        (2) 經(jīng)常聯(lián)系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針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與老師交流,更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lián)系。平時,孩子的發(fā)展是一種平穩(wěn)的量變過程。但是質(zhì)變就孕育其中。要想發(fā)現(xiàn)微小的變化,抓住閃光點,在萌芽狀態(tài)時實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與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夠與老師定期保持聯(lián)系。這樣,每一次聯(lián)系就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時間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經(jīng)常聯(lián)系,不必每次都介紹前面的情況,只需突出主題,交流新情況,研究新措施即可。
        經(jīng)常聯(lián)系,還可以使雙方增進了解,發(fā)展友誼。很多父母在和老師的交往過程中,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
        (3) 適時、適度聯(lián)系
        父母與老師溝通的頻率,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來定,但也要尊重老師的意見。一般一周或兩周聯(lián)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聯(lián)系過密,會給老師增加負擔。聯(lián)系過疏,則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況。
    父母與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一般可以通過電話進行。何時打電話,要根據(jù)老師的工作和生活規(guī)律來定。如果是課間10分鐘打進去電話,老師急著準備上課,匆忙說兩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電話后先詢問:“我現(xiàn)在準備和您交談幾分鐘,您看方便嗎?”父母也可以與老師商量一個固定的時間。
    與老師交流的時候,父母要有所準備,盡量避免東拉西扯的聊天,最好直奔主題。父母不要光顧著自己說,還要注意聽老師的意見,不僅要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還要提出自己的措施,也征求老師的建議。
        (4) 對交流內(nèi)容要進行教育性的加工,化消極為積極
        雙方交流的內(nèi)容,父母切記不要簡單地、直接地傳達給孩子。有些內(nèi)容只是教育者了解就可以。必須讓孩子知道的,也不要給孩子一種“告狀”的感覺。比如,老師提到孩子最近上課走神,父母就應該對這個信息進行加工,對孩子講:“老師真喜歡你,他發(fā)現(xiàn)你最近上課有時走神兒,可為你著急了。老師覺得你從來都是專心聽講的,是不是沒休息好?”
        (5) 如果出現(xiàn)了誤解,解決的原則是——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老師也不是神仙,難免出現(xiàn)失誤,例如老師誤解了孩子,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這時父母首先要做到誠懇地承認并重視孩子自身確實存在的缺點,而不是急于大講孩子的優(yōu)點;二要在理解老師的基礎(chǔ)上去看問題;三要擺出事實,語言委婉但觀點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四要給老師改正失誤的余地。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guān)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