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是我國的一個經典傳統(tǒng)的明間小故事,說的是年僅四歲的孔融,面對一盤梨的時候,知道把大的留給兄弟姐妹,而自己留下了最小的,故事贊揚了孔融的懂事和禮讓精神。也教育孩子們要學習孔融,懂得謙讓。
從小學初讀這篇文章到現(xiàn)在二十余年的歲月中,這個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以至于在對幼兒的教育中,時常會向孩子們說這個故事,希望他們懂得遇到好東西的時候,多想想別人。
幼兒園很多時候會吃一些水果的點心,記得有一次是炎熱的夏天吃西瓜,我們把西瓜大大小小的切開后,便請孩子們一個個上來拿了。當時有個比較調皮的男孩子,輪到他拿了,他瞅瞅大的又瞅瞅小的,最后還是把手對準了大塊的西瓜,我手一檔立刻說道,“哎,老師怎么教你的,平常都不聽話的,輪到吃了,就知道吃好的,吃多的,換一塊!”孩子一聽,暗下臉無奈的拿了塊小的回座位上去了。看著調皮的孩子喪氣的樣子,說真的,心里還真有些得意。這時只聽到另一個女孩子上來說:“老師,我喜歡小的,大的給別人吃?!蔽尹c點頭說:“嗯,你真懂事,像孔融一樣,老師獎你塊大的?!焙⒆痈吲d的拿了大的回座位了。
在家庭教育導師班的專業(yè)課學習中,我聽到了“分蘋果”的兩則案例;講的是有人調查了美國五十個成功人士和五十個監(jiān)獄囚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情況。一則案例中的囚犯說;媽媽有一次給我們幾個孩子端來一盤蘋果,哥哥剛想拿大的一個,就被媽媽教訓道:“媽媽不是跟您說過,要把好東西留給別人嗎?”一旁的我一聽本也想拿大蘋果的手縮回來機智的說:“媽媽我拿小就可以了,大的給哥哥吃。”媽媽立刻表揚了我,夸我懂事,并把大蘋果分給了我。我如愿的得到了大蘋果。從此我學會了撒謊,我學會了欺騙,學會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而另一則案例中一位進入白宮的成功人士說:我的母親,小時候每當給我們幾個兄弟分蘋果時說:“我想你們都喜歡這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吧!但是好蘋果只有一個,怎么辦呢?門口有幾塊雜草坪,誰先割完草坪,誰就得到大蘋果。”于是我們兄弟幾個奮力割草,搶著爭第一。母親的教育讓我們知道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和教育方式一直影響著孩子最終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之路。
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后,整個人都震撼了,當然還有更多的是惶恐。此刻我才覺得自己是多么的愚蠢,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可笑。我遺憾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聽到這則故事。我驚恐也曾向囚犯的母親一樣教育孩子,而且在我手里的不只是一個孩子,我不知道我當時的教育究竟能影響到那些孩子今后多少。但是此刻我一下子清醒了,我覺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在沒有好的激勵措施之前,寧可讓孩子挑大的,坦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所想,也不逼他們學會假裝和虛偽。
最近訪客